摘 要:隨著現代化網絡技術的發展,迎來了大數據時代局面,與人們的生活聯系日益緊密,從網絡購物、微信微博到云計算,對人們的生活與思維產生了很大影響。同時作為傳播知識與信息儲備的載體,大數據對圖書館造成的影響也不容忽視。一方面,在大數據推動下,圖書館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奠定了服務質量提高的基礎,另一方面,大數據時代對圖書館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加強研究大數據,圖書館服務創新才能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優勢。本文在闡述智慧服務理念基礎上,提出了大數據時代為圖書館服務創新帶來的挑戰、創新途徑及未來發展方向,希望對我國圖書館面對新時代能夠更好的進行服務模式創新。
關鍵詞:公共智慧服務;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服務;創新
智慧圖書館,將成為未來圖書館發展的新模式,實現創新、轉型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與實踐過程。通過提供理性、價值及實踐等相結合的公共智慧服務這是智慧圖書館的目標,旨在為公眾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與信息共享空間。對大數據時代的分析研究,則是獲得智慧服務的關鍵,是產業轉型創新的新途徑,科技創新新模式,對數字世界而言,大數據是一種重要的智慧基因。因此,在探討大數據時代智慧圖書館的構建,為公眾提供智慧服務,對新時期圖書館創新服務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 闡述“智慧”服務理念
圖書館屬于一種信息資源集散地,承載著大量知識的同時蘊含著豐富法智慧。其通過自身知識與智慧為公眾提供服務,同時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從而使得圖書館信息與知識服務轉向智慧服務。因此,智慧服務是圖書館服務發展的更高階段,其服務理念自然成為圖書館服務發展的指導理念。在新媒體時代,對于讀者而言,更希望通過圖書館獲得一種便捷的、圖書館技術與人文有機融合的智慧服務。從技術角度而言,只要圖書館有一定資金實力,那么智慧與智能都是很容易試點的,而人文智慧則是運用智慧作用于資源、環境及設備等環境而實現的。在這一過程中,圖書館能夠否轉知成智、從信息中心轉型為智慧中心,取決于其自身人文智慧。事實上,簡單來說,圖書館人文智慧就是指能夠通過智能技術將各類信息資源利用并轉換為智力成果的讀者。其服務理念是依賴于圖書館人文智慧,與智能技術相結合,使讀者能夠隨時隨地體驗到多元化的服務。
2 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傳統服務模式面臨的挑戰
2.1 信息對象流失突出
在傳統信息資源環境中,用戶信息來源渠道比較單一,經常去圖書館查閱資料,獲得工作、學習及研究等所需資料。而在大數據時代則明顯不同,用戶可在互聯網及網上圖書館等選擇更具個性化的科學信息服務,亦或是通過網絡滿足自己信息數據需求,一定程度上用戶對傳統圖書館依賴性降低。
2.2 圖書館服務創新缺乏完善的保障機制
盡管可視化理念與技術在圖書館服務創新保障機制,特別是信息資源共享服務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經驗也比較豐富。但對于大數據時代而言,截止2015年8月份,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提供的大數據服務研究在我國還處于起始階段,因此可視化理論與途徑的構建對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是非常關鍵的。在圖書館服務大數據技術應用中,其數學算法應用于大量信息資源中以此滿足用戶不同需求,因此,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建立完善的保障機制已成為研究的重要課題。
2.3 圖書館服務技術水平參差不齊
大數據技術體現了技術的新發展,而圖書館現有技術工具無法有效整合其內部復雜的異地數據資源。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在理論上,圖書館應用大數據技術整合規范異地資源,那么如何運用大數據、云服務、流程化存儲管理、可視化動態服務與互操作等關鍵技術,確保異地資源大數據技術的語義標引與數據集成是非常關鍵的。因此,對于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而言,其內部資源異地交互、服務決策、異地資源融合與規范化職能處理等關鍵技術是面臨的首要問題,因此對于圖書館服務而言,大數據時代是其技術進行創新的表現。
2.4 數字化服務質量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在線圖書館信息重復現象還比較常見,網站自身缺乏特色與針對性。各類級別圖書館與鄉村、社區及街道等用戶相脫離,專業管理人才、技術及設備也不充足,尤其是基層圖書館基礎資源建設工作比較落后,圖書館也就難以為公眾提供針對性的信息資源服務。總之,偏遠地區基層圖書館服務資源大都以小說、娛樂雜志及報刊為主,而具有權威、針對及深度性的可用資源少之又少,根據地區實際情況開發利用的圖書館資源更是不足。目前,在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服務要找到及時滿足公眾需求的資源難度比較大,這也是社會公眾的真實體驗。
2.5 現有服務資源缺乏有效整合
當前,部分圖書館機構與部門采用大數據技術運行自身網站與存儲數據時,都是借助大數據技術跨地域、機構融合建設各站點服務功能,以此確保大數據圖書館的異構性。因此,目前在大數據時代,異地資源融合已成為圖書館服務創新面臨的首要問題。實際上,圖書館服務還難以實現該技術,現有圖書館資源缺乏完善的聯盟與共享系,資源整合不到位,這就影響到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服務主體決策的科學性。
3 基于公共智慧服務的大數據時代圖書館創新服務模式途徑
3.1 確保基礎設施建設的互聯、融合及共享
圖書館能夠為讀者提供智能、協同及廣泛的公共智慧服務,這就使得圖書館、數據庫、網絡、物體與讀者成為有機整體的互動要素,充分發揮各要素具有的結構、半結構及非結構等數據則是這一目標實現的基礎。大數據技術為圖書館資源重組與優化、數據應用及讀者咨詢帶來了新的機遇。在圖書館服務中,大量資源數據得到優化圣潔,學科信息的關聯性與數據質量得到增強,搜集并處理海量數據獲得知識與洞見能力,以此提高其服務品質,這些都開創了圖書館數據管理、服務及創新的新格局。
3.2 可預知的公共智慧服務
對于大數據時代而言,預測是其核心,其將海量數據與數學算法相結合,以此判斷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同時,隨著系統數據接收能力日益提高,能夠自動搜索優質的信號與模式不斷完善自身。運用大數據技術,圖書館能夠更加方便地從現有結構與非結構化等數據資源中抓住相關有用知識、模式及關系,從而構建具有一定靈活智能性的數據資源組合形式;運用數據了解用戶行為、意愿、業務需求、知識應用及服務等需求;運用數據分析預測用戶科研創新及合作交互等過程,為其提供針對性服務;及時獲得分析性信息,提高用戶需求判斷的實時性。基于此,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服務公共智慧創新提供可預見性。
3.3 智能管理推動公共智慧服務
首先,構建各類知識服務及業務風險模型。在自身特色、科學及實用風險模型建立過程中,充分應用分析、預測及智能輔助等決策性技術,比如在建立數字圖書館安全、數據資源采購與運用、版權收益與風險、知識產權等各類風險評估模型。其次,通過對圖書情報機構相關軟硬件、資源狀況等分析預測故障發生的可能性,或分析機構資源存在的波動性制定有效的應對策略,比如網絡攻擊、過濾垃圾資源、資源故障、服務需求及波動等。最后,圖書情報機構要積極整合并根系涉館數據,還要及時整合并分析各類實時動態數據流、動態、關聯及社會網絡等新型數據如微博、微信,掌握知識與模式的價值,抓住讀者需求與圖書館的發展環境,通過智能化管理推動圖書館公共智慧服務。
4 大數據背景下,圖書館服務模式未來創新與發展的方向
4.1 智能化服務
用戶是圖書館服務的主要對象,在大數據新時代,圖書館要為社會公眾提供智能化服務,比如采用大數據技術自動收集并處理復雜數據,方便用戶查找圖書進行信息檢索,獲得所需數據,并能夠自動分析與預測用戶需求,結合現有圖書資源為用戶提供最大幫助。在此基礎上,降低了圖書館信息資源搜索難度,提高了用戶信息搜索效率,用戶體驗更好的服務。此外,智能化信息服務促使用戶對信息的潛在需求轉換為實際需求,一定程度上擴大了館藏資源的價值范圍,提高了用戶發現與挖掘知識的能力。
4.2 通過查詢制定方案
在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為讀者提供的服務不是簡單的知識查找與閱讀功能,還要具備一定的知識解答能力,用戶獲得信息更加方便,也能夠更容易的理解并消化獲得的知識。在此基礎上,用戶對所需信息進行查詢與搜索時,圖書館提供的信息服務要針對性的分析與處理用戶的不同需求,針對這一信息需求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為用戶提供合理的選擇方式,完成信息搜索目標。
4.3 在閱讀需求基礎上進行針對性推薦
雖然圖書館信息資源容量大,館藏內容豐富,但并非所有信息能夠發揮其自身價值,因此在新時代,圖書館要綜合分析用戶閱讀需求,從而為用戶推薦與其閱讀需求相關但日常難以發掘的數據資源。比如在線購物時,淘寶平臺會分局用戶購買記錄或搜索商品特點,采用提示語推薦一些針對性商品,如“該商品瀏覽用戶還查看了以下商品”等。這種環境下,就要求圖書館要匯總分析并處理用戶館藏信息,才能掌握用戶的不同查閱特點,進行個性化推薦,以此提高館藏資源使用效率。
4.4 信息資源知識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在新時代,圖書館館藏信息資源的知識價值得到充分體現,這已成為圖書館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大數據技術能夠幫助圖書館有效整理館藏的各類顯性及無序性數據信息,為不同需求用戶提供不同的信息資源服務。換言之,在分析不同用戶信息需求基礎上,增強圖書館自身篩選與搜集信息能力,深入發掘信息內部知識,使信息資源蘊含的知識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公共智慧服務的大數據時代,圖書館進行服務模式創新機遇與挑戰并存。在實際創新中,人才培養、數據整合、信息管理及技術開發等問題難以避免,甚至不利于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創新。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行業環境,圖書館要想獲得更大的生存與發展空間,就要順應時代潮流,在服務模式創新中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作用,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為圖書館未來服務模式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驍斌.“互聯網+”環境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J].情報探索,2016,01:116-120.
[2]程結晶.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服務創新的內容及其策略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6,03:57-62.
[3]晁明娣.大數據背景下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研究[J].情報探索,2016,02:89-92+97.
[4]陳鳳娟,孫雨.“互聯網+”時代圖書館讀者服務創新模式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6,04:58-62.
[5]晏自勉.適應大數據時代的圖書館服務探索[J].貴圖學苑,2016,01:41-42+46.
作者簡介
王虎(1986—),男,江蘇省沭陽縣,本科學歷,宿遷市圖書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讀者服務、閱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