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管理是我國文化事業及行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檔案管理工作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我國的法治建設的長足發展,檔案管理工作也應適應新的發展形式和發展需求,推進法治建設,為其健康和持續發展打好基礎。隨著經濟的發展,檔案工作涉及的范圍也逐漸增大,檔案所有制的結構因此變得更為復雜,這給檔案管理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國檔案工作因長期得不到足夠的重視,而越來越難以適應當下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檔案工作的法治建設中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1 法律制定相對滯后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各種各樣的檔案利用率和價值也隨之提高,利用形式也注入了更多的科技因素,使利用、存儲、管理檔案工作擺脫了過去的低效率的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發展。但是相關的法律確實空白,比如現有的《檔案法》、《檔案法實施辦法》、《干部檔案管理條例》、《流動人員檔案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中,并沒有對電子檔案的管理、利用、保密以及問責問題規定條例。許多內容已經不適應現代檔案管理需求,有必要進行合理的修訂和完善。
2 配套的檔案法律法規之間的配合性不強
檔案工作相關法律法規之間的配套,一方面指的是檔案法律法規與其他法律規定中管理檔案規定的協調性,是平級的法與法之間的比較,屬于橫向配套。例如,對于相關違法行為的追究和界定,在《檔案法》中有較為明確的表示,但是在《刑法》中無明確規定,這就導致在違法犯罪行為的認定和追究過程中出現追究不及時的情況。另一方面指的是上級檔案管理法律與下級檔案管理法規的協調性,屬于縱向配套。
3 檔案法律法規的制定上缺乏統一的標準
現行的檔案管理法律法規是以《檔案法》為核心的法律的集合,要保證法律法規之間的配套性與協調性,就需要建立統一的標準,才能樹立檔案法律法規的權威性。在實際共組過程中,由于缺乏統一的規法和要求,許多行政管理部門的檔案管理法規有交叉重復和體例不一的情況,甚至是不同管理體制各行其是的情況。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檔案法治建設的進程。
4 檔案工作法治建設的宣傳與執行力度不夠
《檔案法》的頒布已經接近三十年,但是各地各級政府對檔案工作法治建設的重視程度遠遠低于其他工作,在法治建設和普法教育工作中也常常被忽略,造成檔案工作法治建設的認同度低,困難大的局面。也有部門管理部門對檔案法制建設有一定的宣傳力度,但是多數流于形式化,實踐性不夠,宣傳的深度和廣度也不夠。同時,對于檔案管理工作中的違法違紀行為的處罰和執行力度不夠也是法治建設進程中的重要問題。一方面是由于《檔案法》本身的缺陷和不足,造成違法行為的追究界定的模糊;另一方面是以往的檔案管理工作主要依靠行政手段進行管理,真正拿起法律武器進行處罰的不多,這屬于管理的舊癥,需要逐步完善和改進。
近年來一些地方發生了許多干部檔案造假案,誘發出假年齡、假身份、假學歷等諸多腐敗問題,雖然曝光的多為年輕干部,實際上不少年齡大的干部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筆者作為一名基層檔案工作者,始終堅信“真實”是檔案的生命,“真實”體現了檔案存史資政、利國利民的權威性,這就好比會計不能做假賬一樣,檔案離開了“真實”就不稱其為檔案,就變成了一堆廢紙,不能發揮其借鑒、參考、憑證的重要作用,更證明不了干部個人工作中的點點滴滴;檔案離開了真實,檔案也就失去了生命,更不能還原歷史真相。
“真理因它而弘揚,謊言因它而原形畢露,功臣因它而流芳百世,敗類因它遺臭萬年?!币环輽n案折射出大問題,它記錄了社會大舞臺諸多的表演,反映了部分干部道德誠信的缺失,揭露了社會虛假浮躁的不良現象。檔案造假,是利益驅使、是誠信缺失、還是私欲作祟?答案不言而喻。
如何防止檔案造假?筆者認為,首先要從“依法治國”這個大命題開始,一切依法辦事,一切講規矩,用真實作為尺子來丈量。人從出生開始,就有了真實的信息記錄,就取得了唯一的身份信息,這個信息與人的一生息息相關,它將伴隨一個人的生活、學習、工作,并輻射到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的方方面面,是不可更改的。其次,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教育全社會,引導公眾團結友善、誠實守信,強化法律觀念,要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大興求真務實、清正廉潔之風,要讓造假者無市場,守法者有地位。再次,就是要建立健全各類規章制度,嚴格選人用人權威,強化監管力度,防范造假行為,同時要嚴厲打擊各類造假現象,讓造假者身敗名裂。要堅決查處和糾正不正之風,讓造假者付出極高的造假成本。最后,就是要規范檔案管理,強化信息化管理,減少人為干預,確保檔案資源的絕對安全與完整。在一些地方,檔案工作出現多頭管理、各自為政的局面,若把檔案部門的職能賦予得再具體一些,對檔案違法違紀行為查處再堅決一些,各單位和各部門對檔案源頭把關再嚴格一些,避免多頭執法,做到有法可依,如此,檔案造假之風就會得到有效遏制。
其中,“依法治檔”是解決癥結問題最關鍵的議題。
2015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依法治國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完善地方性檔案法規體系建設。完備的檔案法律規范體系是檔案依法行政的保障。各地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要根據《國家檔案法規體系方案》的規劃,結合工作實際,認真研究立法需求,突出地方特色,優先解決群眾需求最迫切的突出問題。拓寬公眾參與立法的渠道,增強立法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具體筆者認為需做到一下幾點:
一、加強依法行政決策機制建設。在重大行政決策制度制定過程中,要始終做到“四個堅持”,堅持程序公開,誠實守信。
二、加強法治實施體系建設。深化檔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快建立與檔案依法行政管理相適應的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檔案行政執法體制,嚴格依法行政。
三、切實規范行政執法行為。用依法行政打造“陽光政府”,實施行政管理的各個環節都要公開透明。按照國務院的統一要求制定檔案管理過程中的行政權力清單,使檔案部門實行行政權力時公開運行,并公布監督電話等通過網絡向社會公示,接受社會各方面的檢查和監督。
四、樹立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堅持“以人為本”開展人性化服務,強化服務意識,拓寬服務領域,完善服務機制。寓監管于服務之中,增強檔案部門的公共服務功能,努力使檔案工作在服務黨委、政府決策上出成果,在服務部門工作上做文章,在服務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上求突破。
五、擴大檔案法制宣傳影響力。持續、廣泛、深入地宣傳現有檔案相關法律,開展知識競賽、有獎答題、征文等活動,充分利用平面媒體、電視媒體、網絡媒體進行大力宣傳。面向全社會宣傳涉及檔案的相關法律法規,增強社會公眾的檔案意識和法治觀念。依據新形勢、新要求,不斷優化檔案管理工作,及時補充、更新檔案法律法規、政策文件等內容。
檔案是歷史的見證,都反映一定的歷史事實,不允許任意篡改或修正,所以維護檔案的真實性,保持檔案的原貌,也是檔案管理工作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堅持依法治檔,真正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檔案事業科學發展,為國家、社會提供真實、完整的歷史,客觀展現時代特色,推進社會發展,是我們每一個檔案人應盡的義務和職責。
作者簡介
常鈺(1983-),女,天津市紅橋區,漢,助理館員,本科,研究方向:檔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