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義
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正式場合明確論述到“防左”問題的講話,這恐怕不是僅僅在理論層面講一講,而是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王岐山到北京、山西、浙江就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調研時,也提過類似的話: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要聚焦試點方案確定的任務,把握好動態平衡,防止過猶不及。
防“左”關鍵是防過,過猶不及,這些提法應該說是釋放了一個很重要的政治信號。對此需要有準確和完整的理解。熟悉黨史的人們都知道,在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和執政歷史上,每當確定了一個歷史時期的大政方針之后,黨總是要花很大力氣去糾正或左或右的偏差。兩種偏差看上去似乎完全相反,但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都是不講辯證法的,都是走極端,只是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而已。
從黨本身來說,發生左的偏差,一個關鍵性原因是如鄧小平說的,左看上去很革命。看上去革命,是說占據了一個時期的話語制高點,有道義優勢,但在行動中走極端,偏離了黨的大政方針和具體政策的本意。鄧小平曾經這樣感慨:“‘左,好像革命,實際是害死人。”歷史已經證明了,這些左的或者右的偏差,如果不糾正,發展蔓延開來,給黨和國家的事業帶來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相對而言,左的偏差糾正起來難度更大一些,就是因為“好像革命”。
形式主義,一大特點正是口號喊得很響,“看上去很革命”,但其實并不愿意去真正吃透中央的決策精神,不愿意真正去做艱苦細致的工作,甚至不愿意真正去觸及要害的矛盾和問題,只是搞一些看上去轟轟烈烈、排浪式的所謂貫徹落實。自上而下層層傳遞壓力,也就變成了自下而上層層應付、變通、打折扣和搞形式主義。對這些苗頭性的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及時提醒,認真糾正,否則就會對全面從嚴治黨帶來重大危害。
(摘自《南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