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
為了提高當前宣傳思想工作的效率,形成良好和諧的思想氛圍,高校創新宣傳思想工作已然是迫在眉睫的任務。當前,結合最新的時代成果——“互聯網+”是高校探索創新宣傳思想工作的一條必由之路。
“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并不是簡單的二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使互聯網與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有機結合,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互聯網特點,使高校宣傳思想內容通過種喜聞樂見的形式更快、更及時地傳送給大學生。
當前,我國高校傳統的宣傳思想手段有團日活動、主題班會,團課、黨課,教師講堂,院系報紙等,這些傳播手段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有著很強的實效性,但是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較差。因此通過“互聯網+”這個載體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參與性,不但能夠提高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成效,而且能夠使學生獲得參與感、歸屬感。
團日活動、主題班會是完全意義上的以學生為主體的宣傳思想工作,但是目前團日活動、主題班會是由院系、團委安排,學生積極性不高,班干部敷衍了事,加之團日活動往往只是以照片的形式來檢測其成果,因此團日活動大部分停滯在形式主義層面。引入互聯網以后,通過視頻錄制方式記錄團日活動內容,學校團委等相關部門負責各班級的視頻收集,在全校展開團日活動網絡評比投票,將優秀的團日活動視頻上傳到校方官網,鼓勵學生學習;學生成為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高校的宣傳思想工作將更加富有活力,充滿生機。
團課、黨課主要面向的是志愿參加中國共產黨的團員、預備黨員,二者在高校占有較大的比例,高校學生有30%~50%的比例都能夠接受到黨課、團課的熏陶。團課、黨課也是高校進行思想宣傳的重要途徑。目前以教師課堂授課為主,學生以類似學習文化知識方式進行學習。教師所傳授的黨團知識歷史性較強,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差。部分學生的功利心較強,往往完全以考試為目的,以評優入黨為最終目標,導致教師的授課與學生的學習脫節。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改變以往傳統的、單一的教師主講模式,將課堂傳授的知識與互聯網上真實的文字文件、圖紙圖片、檔案視頻有機結合起來,盡可能將每一部分知識都還原到當時的歷史情景當中,使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過往與當代的時事政治。
高校往往會廣泛開展教師講堂,但是主題的確定往往缺乏“民意”,老師講的內容不是學生想聽的。基于講堂主題的自由性,為了強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學校可以在課堂講解之前通過互聯網進行網絡問卷調查,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選定講堂的主題。講堂結束后繼續通過互聯網問卷調查系統測評學生對講堂的滿意度,并在問卷調查中鼓勵學生指出對講堂的看法,提出建設性意見,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院系報紙具有權威性、普遍性的特點,高校校報能夠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將學校的理念、方針、政策等宣傳思想工作做到位。引入互聯網信息,將會進一步提高校報的“魅力指數”。目前大多數高校的校報版式內容基本上是由一些專業學科或者學生組織來承擔采訪、寫作任務,為了提高校報的大眾參與度,學校應該重視所有學生的觀察能力,開辟專欄,針對當前的宣傳思想工作中心,面向全校師生開設電子信箱,鼓勵網絡電子投稿,評選出優秀的稿件進行刊登。
當下除了引進互聯網,優化升級傳統的宣傳思想工具,還可以借助互聯網自媒體開展工作。目前很多高校已經在微信平臺上開設了校園公眾號或者團委公眾號,權威發布各種校園動態,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成效。高校官方微信平臺方便快捷、權威、普及性高、學生樂于接受,學校通過微信平臺開展宣傳思想工作,將會是一次具有長遠意義的嘗試。
參考文獻:
[1]李 荔.“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創新[J].統計與管理,2016(11).
[2]張熙錦.國內外80后90后“網絡一代”對比研究[J].新聞知識,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