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陳靜+++李靜濤
“文革”中復出,指揮西沙海戰
1973年,鄧小平結束了在江西的下放勞動歲月,回到北京,不久即擔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和中央軍委委員。1974年1月,剛剛走出“文革”中被“打倒”的漩渦,復出工作,鄧小平就遇到一件關系國家主權的大事。這便是南海問題。
20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扶植的越南南方政權(以下簡稱南越)多次派船入侵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美國偵察機也屢屢飛抵南海上空。1974年1月15日,南越不顧中國的警告,派出3艘驅逐艦和l艘護衛艦入侵西沙永樂群島海域,向掛著中國國旗的甘泉島開炮,造成了中國漁民和民兵傷亡。隨后,南越軍隊侵占了甘泉島和金銀島。
消息很快傳到北京。1月17日深夜,總參作戰部接到了周恩來詢問西沙情況的電話。聽完細節匯報后,周恩來說:“西沙很可能引發一場戰爭,這個問題很大,需要請毛主席定。”隨后,他和葉劍英寫了一份報告給毛澤東,提出保衛西沙群島。毛澤東看罷,在報告上寫了“同意”兩字,還指出:“看來,不打一仗,不足以維護中國的海洋權益。”
1月19日一大早,4艘南越軍艦再次入侵西沙,逼近中國海軍編隊。周恩來得到消息后暗自思量:西沙情況發展很快,恐怕今天就有可能打起來,原計劃調動的兵力不一定來得及了。經周恩來提議,中央決定由葉劍英、鄧小平負責,立刻到總參作戰部準備指揮西沙海戰。
面對突發狀況,鄧小平一到總參作戰部就開了口:“先把現在的情況匯報一下。”聽過匯報,鄧小平明確了作戰指揮關系:“陸海空參戰部隊由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緊接著,鄧小平口述了作戰命令,作戰參謀復述一遍后,他拿著草稿修改了幾個字和標點,抬起頭問在場的其他人:“大家還有不同意見嗎?”看到沒人吱聲,鄧小平對參謀一揮手:“發!”
海戰期間,總參作戰部里的氣氛有些凝重。葉劍英一遍又一遍詢問前方戰況,鄧小平一根接一根抽著煙。直到下午兩點,總參作戰部終于收到了前線告捷的電報。葉劍英興奮地說:“打得好!打得好!”隨后他拿起電話向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吳純仁祝賀。鄧小平顯得比較平靜,他深吸了口煙,掐滅煙頭,對葉劍英說:“我們該吃飯了。”離開值班室之前,鄧小平又給廣州軍區發了封電報,定下西沙海戰的下一個目標:繼續擴大戰果,收復被南越侵占的珊瑚島、甘泉島和金銀島。確認電報沒有問題之后,他才走出值班室。
那天下午和晚上,鄧小平和葉劍英一直守在值班室,時刻關注前方戰況,餓了就隨手抓上幾塊點心充饑。按照鄧小平的命令,中國海軍在第二天收復了珊瑚島、甘泉島和金銀島,俘敵48人以及一名美國聯絡官,取得了西沙海戰的勝利。對于鄧小平而言,指揮西沙海戰或許只是那段動蕩歲月里的一個小插曲,但是那一戰之后,西沙群島就穩定地處在中國的實際控制之下。
“一個辦法是用武力收回來,一個辦法是擱置爭議”
“文革”末期,鄧小平再次被撤銷一切職務,直到1977年才恢復工作。“文革”結束后,隨著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中國需要一個穩定的周邊環境。南海問題成了擺在中國和東南亞國家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其實,中國與東南亞一些國家陸續建交時,鄧小平就提到過如何處理南海問題:“南沙群島是歷史上中國固有的領土,70年代以來發生了爭議。從雙方友好關系出發,我們趨向于把這個問題先擱置一下,以后再提出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不要因此而發生軍事沖突。”
1982年4月30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獲得通過,有些國家看到公約的部分條款,斷章取義地認為自己的擴張活動有了法律依據。也正是從那年起,一股蠶食中國南海的浪潮或明或暗地開始了。
兩年后,菲律賓副總統兼外交部長勞雷爾訪華,鄧小平再次傳遞了善意:“南沙問題可以先擱置一下,先放一放嘛,我們不會讓這個問題妨礙與菲律賓和其他國家的友好關系。”1988年,鄧小平在會見菲律賓總統阿基諾夫人時說:“我經過多年考慮,認為真正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在承認中國主權的條件下,各方都不派部隊,共同開發。那些地方島嶼很小,住不了人,不長糧食,有一些石油資源。有關鄰近國家可以組成公司,共同勘察、開發。”阿基諾夫人當即對鄧小平的提議作出了積極回應。這與她的兒子阿基諾三世后來在南海問題上無理取鬧的態度截然不同。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是鄧小平在中國剛剛改革開放之際,將釣魚島、南海等問題放在國家根本利益和外交大局中考慮,提出的解決方法。他沒有在主權問題上松過口,同時又體現了一位戰略家的廣闊視野。美國學者傅高義在《鄧小平時代》一書中寫道:“像毛澤東和周恩來一樣,鄧小平對國家有著出于本能的忠誠,具有戰略眼光和維護國家利益的堅定立場。”
時至今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在世界上依然不乏支持者。就在南海仲裁結果公布前幾天,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索法爾接受采訪時說:“我不支持菲律賓單方面通過仲裁手段解決南海問題,我贊同鄧小平的主張。如果亨利·基辛格還在擔任美國國務卿的話,他一定會把鄧小平的話當做建議告訴菲律賓。”
“機場一定要搞,可以控制南沙”
1987年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托中國建立5個海洋觀測站,中國將南沙站選在了永暑礁。為了保證建站成功,南海艦隊、東海艦隊先后在南沙組織巡邏、護航。當時,對越自衛反擊戰已經接近尾聲,中越兩國正在進行關系正常化談判。可永暑礁將建觀測站的消息一出,越南有些坐不住了,加快了侵占南沙島礁的腳步。1988年2月,在仔細考慮了關于保衛南沙、建設西沙的建議后,鄧小平作出了同意的批示。那年2、3月間,中國海軍陸續登上了包括赤瓜礁在內的南沙各島礁。
1988年3月14日清晨,越南海軍3艘軍艦突然抵達赤瓜礁。雙方發生交火。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戰斗,越南一艘軍艦起火下沉,一艘豎起白旗投降,另一艘被擊傷后沉沒。赤瓜礁海戰結束之后,中國陸續控制了南沙的幾個島礁,結束了長期以來沒有實際控制任何一個南沙島嶼、珊瑚礁或沙洲的歷史。4月l日,鄧小平頒發嘉獎令,對赤瓜礁參戰部隊予以通令嘉獎。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鄧小平了結了在南海的另一樁心愿:加強西沙群島的建設。早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之后,鄧小平就說:“西沙機場以后一定要搞,那里位置重要,可以前伸到南沙,并控制南沙。”然而,由于鄧小平在“文革”中再次被打倒,在西沙建機場的計劃被擱置起來,一等就是十幾年。實際控制了南沙的一些島礁后,鄧小平建設西沙的指示得到落實,西沙永興島建起了一座平時承擔運輸任務、戰時執行戰斗任務的機場,中國海空作戰能力向南推進了幾百公里。
今天回顧起來,鄧小平對南海事務細致入微的關注,正如基辛格在《論中國》一書中的評價:“他把中國從高呼口號,變成了苦干實干。”前不久,媒體報道永興島機場的民航業務預計將在近期開通,從北京直飛到西沙只需要4個小時。鄧小平心心念念的機場成了能夠起降各類大型飛機的現代化機場,南海在人們心中的距離不再像他指揮西沙海戰時那么遙遠,中國人對那片海洋、那些星羅棋布島礁的感情,前所未有地強烈起來。
(摘自《環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