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如嵩
摘 要:對比《米洛斯的阿芙羅狄忒》《烏爾比諾的維納斯》《奧林匹亞》,從這三幅畫的比較中來分析題材和思想的時代性,從而聯系到作品和其作者所處時代的時代精神,最后來闡述我們的時代精神是什么樣的。
關鍵詞:題材;思想;時代性;當今;個性化;多樣化
這三件作品之所以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是因為它們有不同也有共性。它們的題材和思想的時代性是怎樣體現的呢?首先,從題材相似的《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和《烏爾比諾的維納斯》來看,都是古希臘神話維納斯題材作品,狹義題材上看都是女性裸體形象;但它們的不同在于一個是腰部裹著布、站立的女人體像,是一件大理石雕塑品,另一件作品是一幅油畫、一位側躺在現實房間里的女性人體后面還有兩位女仆、完全世俗化。造型上《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是斷臂的維納斯造型,具有古典的理想美,融合了菲迪亞斯《雅典娜女神像》般的崇高莊嚴和普拉克西特列斯女人體的優美。《烏爾比諾的維納斯》造型上也注重古典主義形式美,但與現實主義結合。從形式上看,《米》靜態的女人體沒有大幅度的姿態,表情平靜,體現了溫克爾曼所崇尚的“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思想,有空間和體積感,強調人體比例之美,形式大于內容,像溫克爾曼所認為的美不用顧及情緒的表現。《烏》的形式和內容有很強的世俗性,女神的表情充滿欲望和滿足感,不像古希臘雕塑那樣注重純粹的人體之美。
題材的選擇往往受到一定思想時代性影響,那么還原到當時的語境中,藝術家是如何因時代性的思想來選擇題材的呢?從溫克爾曼《希臘人的藝術》中提出的“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可看出靜穆是希臘時期藝術的最高表現,不表現情感和動作的靈魂。《米洛的阿芙羅狄忒》體現了人神同構特征,用人的形象描繪神、道成肉身,是對人性的肯定;此外注重理性如畢達哥拉斯學派的黃金分割理論,認為萬物皆數,達到和諧統一的秩序。這些特征又和希臘的半島沿海、商業文明、城邦民主制強調人性和科學有關。而文藝復興時期特征為古代藝術的復興、世俗文化的興起、基督教藝術的發展。有保留古希臘的古典造型風格,但由于威尼斯是商業要道,經濟繁榮,世俗享樂主義盛行,所以威尼斯畫派注重古代藝術和世俗文化相結合。《烏爾比諾的維納斯》則是第一件把女神請進臥室的繪畫作品,其更多地表現了人的享樂、情欲和滿足感,而不再是對神的幻想。按康德的理論來看,體現人體比例之美的古希臘雕塑,它的美感來自先驗知識是一種純粹之美。而世俗化的維納斯則給人更強的欲望和好奇心,來自經驗世界,屬于依存美。
除了從題材上找對比外,再來從構圖相似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和《奧林匹亞》來看。題材上二者都是油畫女性人體形象,但《烏》屬于世俗化的神話女神題材,而《奧林匹亞》則是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形式上看二者構圖上相似都是橫構圖、側臥的女人體像、《烏》的空間感更強;表現技法上看提香使用古典間接畫法、以褐色調為主,《奧林匹亞》直接畫法、用重色背景突出主體,人物的體積感靠輪廓線產生、色彩一改往日的醬油調,更鮮明;內容上看《奧林匹亞》已經不再是神話題材的女性裸體而是現實生活中完全世俗的人體,用一種冷漠的表情凝視著觀者,消除了古典裸體表現中神秘多情的理想主義幻想。造成這種繪畫風格不同的思想時代性是因為19世紀末由于法國大革命的爆發,中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此時咖啡館、藝術沙龍等公共領域興起,產生了藝術批評其中“為藝術而藝術”的思潮影響了當時的藝術家。在克萊夫貝爾看來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不在按程式繪畫,作品中重視的不是再現的真實,而是形式的意味讓人獲得審美情感,而不是日常情感,想畫什么都行強調個性。馬奈的《奧林匹亞》就是在這種時代特征中,帶有批判性的作品是對傳統藝術的顛覆,注重客觀描繪、越來越平面、注重色彩,可以看出他筆下的女性完全世俗化是對傳統繪畫的挑釁,他影響了以后印象派及20世紀的藝術。
對比上述作品,它們題材上的共同點在于都是女性的裸體形象,但又各有不同。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除了作者自身的原因,也和當時思想的時代性有關,也可以理解為是作品中的時代精神。黑格爾認為藝術是絕對精神的感性顯現,而“時代精神”就是體現在歷史中的絕對精神。不同時代的藝術差異可以理解為不同時代絕對精神顯現的差異。就此他把藝術發展史分成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個過程。他把藝術風格和歷史與時代精神緊密結合起來。從這三件作品分析可以看出,畫家對于題材的選擇會受到自身藝術修養的影響、也會受到時代背景的影響。“神”的力量和根深蒂固的程式會在歷史時代的發展中逐漸消解,藝術史上不會有長期穩定的風格存在。題材與思想的時代性二者互為辯證統一的關系,要用美術史的眼光看待每個時期階段的差異性,是整體與個體的統一。
而至當今藝術流派風格多樣化,雖然或多或少都會受到過往某種藝術風格的影響,但更多地是藝術家們開始強調個性顯現,探索自己的藝術風格,藝術品出現的面貌是一種大融合的趨勢,已經很難在一幅畫中只看到某一種藝術風格的傳承。上文所分析的三幅畫都帶有自己時代的特點和哲學思想、美學思想,他們也有著自己的時代局限性。也許再過若干年后,后人來評價我們也會發現我們的局限性,藝術是有歷史性的特點的,但是還是要試著去探討歸納我們時代的藝術思想。在如今社會,人權主義盛行,都強調人的權益,人們的生活框架不再是那么的狹小,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擁有自己的思想和考量,所以在藝術的道路上也同樣更具有個性化、多樣性等特點,不再是像以往的風格那樣趨于穩定。另外一方面,社會的包容度也越來越大,可以接受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也給予了藝術個性化生存的空間。此外,也正是因為藝術品的個性化被放大,作為藝術家這個主體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藝術家的修養、水平直接決定了藝術品的優劣。也正是因為社會的包容度很大,也導致藝術品橫行的藝術市場水準良莠不齊。站在藝術接受者的角度上也很難去分辨藝術品的好壞,因為也沒有非常確鑿的標準和尺度。考慮的很多情況就是你個人能不能接受和欣賞你面對的作品,這也就意味著審美接受者的藝術修養同樣也是良莠不齊的。
藝術是有時代性的,而當今藝術思想的時代性在我看來是具備個性、多樣性、復雜性、包容性、接受性等的特征的。
參考文獻:
[1]王宏建,袁寶林.美術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美]考夫曼.黑格爾——一種新解說[M].張翼星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3][匈]阿諾德·豪澤.藝術社會學[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7.
[4]李普曼.當代美學(中譯本)[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6 .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