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祖文
一條條平坦的便民道、一個個高質量的蓄水池,誰能想象幾年前這村子還沒有通水泥馬路、60%的農戶存在安全飲水問題——一位村支書改變了全村面貌。
“堅持與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這是鐘山縣鐘山鎮楊巖村黨支部書記楊清斐的不變信念,自擔任楊巖村支部書記以來,他始終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信念,堅持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抓手,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以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建設新型農村為目標,為發展農村經濟、構建和諧生態鄉村做出了積極努力。
促發展,當農民致富的引路人
為了打好經濟發展根基,楊清斐大力扶持和培育村里的特色產業,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依托果蔬項目的引進,積極發展以種植南豐蜜桔、沙糖桔、貢柑為主的優質水果,鼓勵連片發展淮山、無公害蔬菜種植,進一步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努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前,貢柑、砂糖桔等水果種植2000畝,淮山種植1500畝,花生800畝,玉米700畝,特色紅薯種植300畝,馬蹄360畝,蓮藕120畝,助推了全村經濟發展。通過他的多方爭取,依托縣委統戰部“千企扶千村”的幫扶活動,廣西新凱驊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定點幫扶楊巖村,為楊巖村的種植戶送去化肥、種子、啟動資金等物資,并解決了一些村民的就業問題。
夯基礎,當民生關注的踐行人
萬事民為先,要想得到群眾支持和擁護,就必須辦成幾件讓群眾信服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多年來,行路難成為了楊巖村的老大難,尤其是下雨天,道路泥濘,為了解決群眾出行難的問題,他通過多方籌資和“一事一議”的工作方法,修建了環村村道15公里,全村村道通達率為100%。2015年,以生態鄉村建設為載體,因地制宜盤活房前屋后閑置空地,圍建小花圃、小果園、小菜園、微田園、花圃護欄600米,植樹及鋪設草皮綠化8000平方米、修復魚峰山腳下的舊城墻、門樓2座;投入550萬元大力開展進村環村道路、巷道等設施建設,鋪設好生態小道1500多米、魚峰山上山步行道300米,修建生態停車場920平方米;修建水利、排污溝等工程,修好生態三面光飲水渠3公里;打造了“三大公園”,2015年,楊巖村被評為“市級精品示范村”。
村里的孤寡老人及五保戶的生活問題一直為楊清斐所牽掛,為了解決這一矛盾,他積極向上級申請修建了幸福院。通過“結一聯五”的幫扶方式,聯系后盾單位幫助農村貧困戶、困難黨員、困難村干等,帶領村民一同致富。
保穩定,當新型農村的護航人
為了保一方平安,構建新型農村,在楊清斐的帶領下,該村的黨群理事會發揮了重要作用,理事會秉著充當村級事業的“組織員”、為民辦事的“服務員”、工程質量的“監督員”、黨的政策的“宣傳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 的原則,在村黨支部的帶領與引導下開展工作。在生態鄉村建設過程中與空心村整治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為了還干部一個清白、給群眾一個明白,他大力推行村務、財務、黨務三公開,增加工作透明度,消除了群眾疑慮 。“只有把群眾放到心上,群眾才能讓你坐到臺上”。他堅持把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細化,逐步分解到每個村干部、黨員頭上,并上墻公示,廣泛接受監督,受到了群眾的普遍好評;通過推行“四議兩公開”村務決策制度,有效地解決了群眾所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實現了村民依法自治,合民心順民意。近年來,全村持續保持零上訪。
抓黨建,當凝聚民心的貼心人
楊清斐將深入開展“創先爭優”等活動作為加強基層黨建工作和凝聚民心重要抓手,以爭創 “五個好” 先進基層黨組織為指南,在組織、隊伍、活動、制度、保障上做文章,通過公開承諾全參與、群眾監督全過程,確保爭創活動取得實效,黨群理事會成員重新上崗,成為了民事糾紛義務調解員、政策宣傳員、群眾連心員等等,在家黨代表與困難戶結成了“一對一”幫扶對子,充分發揮了共產黨員的先鋒作用。同時認真探索建立村“兩委”成員和村務監督委員會、黨群理事會成員周一至周五定點輪流接待群眾、周六“兩委”班子現場接待、周日開“碰頭會”匯總分析民情、“分片負責”走訪的制度;進一步創新載體,通過公開村干部聯系電話等方式拓寬群眾反映渠道,為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活力,近五年以來,共培養了12名致富能手為中共黨員、13名入黨積極分子、2名村級后備干部,2名有文化的年輕黨員,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促進全村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