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卉 李國君
研發亞硫酸法澄清工藝創新技術,每年可實現多創收1180多萬元;
研發濾汁沉降最佳工藝處理方案,每年可增加收益300多萬元;
改造糖漿上浮系統,白砂糖一次性一級品率實現100%,年可產生經濟效益120多萬元;
實施榨季節能技術升級改造項目,節約費用約627萬元……
這一串讓人目眩心醉的數字,源自一位平凡的壯族女人、廣西南寧糖業股份有限公司香山糖廠高級技師廖玉之手。25年光陰里,廖玉恪守信念,用汗水和智慧釀造屬于糖業工人的光榮與自豪。
不能讓“甜蜜事業”變成“苦澀事業”
1992年7月,廖玉從廣西輕工業學校制糖工藝專業畢業,分配到武鳴縣香山糖廠工作。
制糖這份“甜蜜事業”,深深吸引年輕的廖玉,在當結晶工的四年里,廖玉練就扎實的煮糖操作技能。
一次,一位客戶提出要訂制顆粒粗大、晶瑩剔透、色值低的白砂糖,擁有精湛的煮糖操作技能的結晶工廖玉成為廠里指定的訂單完成者。為了能夠盡快煮出又粗又白的砂糖,廖玉從晶核的制備、種子的煮制至糖膏的煮煉,自始至終全程把控,第一次煮煉的砂糖顆粒雖大但無光澤,沒有達到客戶要求。廖玉重新調整配方,解決砂糖顆粒透亮度問題,但顆粒不規則、不整齊,成了當時最大的難題。
“不能讓‘甜蜜事業變成‘苦澀事業。”廖玉翻閱大量參考資料,不斷反復試驗,經過數年不懈努力,終于解決了所有技術難題,制成了香山糖廠的“鎮廠之寶”——大明山牌白砂糖。
為了傳承煮糖操作技能,廖玉主動將自己多年來積累的經驗、掌握的關鍵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青年科技人員和生產一線技術工人,幫助他們提高崗位技能,使香山糖廠“大明山”牌白砂糖憑著砂粒潔白、晶瑩剔透、顆粒粗大等優勢,在廣西乃至國內同行同類產品中處于先進水平,2008年在全國同類產品質量評比中排名第三,在廣西同類產品質量評比排名第一;2009年“大明山”商標獲“廣西著名商標”稱號;2010年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2011年至2015年在全國排名保持第三的好成績。
“大明山”牌白砂糖還憑著顆粒均勻、混濁度低、外觀透亮的優勢,贏得眾多飲料廠家的青睞,自2008年以來,產品陸續進入百事可樂、可口可樂、娃哈哈、徐福記等國內外高端飲料和食品視野,市場份額逐年提高,產品的知名度、信譽度和美譽度得到提升,企業形象在同行業中得到有效提高,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07年,廖玉獲評制糖工藝工程師,同年受聘制糖工藝副總工程師職務。
每一次大膽創新,都引發“甜蜜事業”的“質變”
25年在糖廠一線工作,廖玉天天跟砂糖打交道,也時常遭遇“甜蜜”的技術難題。
赤砂糖回溶處理技術難題就曾“阻擊”廖玉。
2007年,南寧糖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糖公司”)調整銷售戰略,要求公司旗下各制糖廠不產赤砂糖或少產赤砂糖,為此,香山糖廠必須回溶赤砂糖。
由于回溶糖漿色值控制不穩定,對產品質量影響很大。廖玉憑著精湛的理論知識及操作經驗,首次提出“赤砂回溶糖漿直接回煮甲膏的設想”,并通過小范圍試驗,同時結合白砂糖分層實驗情況,最終確認回溶糖漿回煮甲膏對白砂糖增色最少的最佳進料方法,向廠部提交《回溶糖漿直接回煮甲膏可行性分析報告》,得到廠部肯定并同意實施,2010/2011榨季在赤砂糖全部回溶情況下,白砂糖一次性一級品率達到99.3%,解決了赤砂糖回溶后影響產品質量的大問題,成為香山糖廠一大突破性自主創新技術成果,該工藝處理方法對糖分損失影響最小,利于節能降耗,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并在制糖行業中得到良好的推廣應用。
研發亞硫酸法澄清工藝優化技術,是廖玉的“神來之筆”。
由于國內運用亞硫酸法榨糖的糖廠普遍存在糖分收回率低、產品質量不穩定等問題,廖玉大膽提出在原有的亞硫酸法澄清工藝基礎上,結合碳酸法二碳飽充汁8.0-8.5pH值的工藝特點,尋求新的亞硫酸法澄清工藝,并有效解決了亞硫酸法澄清工藝pH值過高存在的技術瓶頸問題。
廖玉作為亞硫酸法澄清工藝總設計和實施負責人,從設備改造、澄清工藝技術優化后工藝條件篩選等各項細節入手,經過多次試驗,最終優選出適合香山糖廠的新的澄清工藝技術,并編制教材對相關崗位工、技術員、中層管理人員進行全面培訓。通過2015/2016榨季生產實踐證明:采用優化后的亞硫酸法澄清工藝方法,清混汁重力純度差可提高至2.0%以上,蔗汁澄清效率提高后,蒸發積垢明顯減少,過汁順暢,糖分損失減少,糖漿純度與甘蔗初壓汁純度差由優化前的負值提高到目前1.0%以上,糖分收回實現歷史性突破,每年處理甘蔗按100萬噸計,可多收回2000多噸糖,制糖澄清加工助劑磷酸用量可少投用約180噸,每年可實現多創收1180萬元。
針對無濾布機濾汁處理問題,國內不少糖廠采用濾汁快速沉降工藝處理方法,但濾汁沉降后的濾汁處理問題目前是制糖技術一大難題。
2015年,香山糖廠提出采用快速沉降池的處理方法來解決無濾布機濾汁問題,廖玉成為項目負責人,從設備的改造方案到工藝方案的選定等做了充分準備,使濾汁沉降改造項目在2015/2016榨季順利投入生產運行,但濾清汁色值、混濁度偏高,大家對新工藝產生動搖。廖玉埋頭在實驗室反復進行試驗,找出濾汁沉降最佳工藝處理方案投入運行后,濾汁色值下降約15%,混濁度下降67%,且簡單有效地解決了濾汁沉降后泥汁難處理這一技術難題。根據生產查定數據,濾汁沉降工藝改造后因減少蔗糖轉化損失使濾清汁純度提高0.8AP,每年按榨蔗100萬噸計算,可增加產糖量約576噸,每年可增加收益約300多萬元,糖廠的白砂糖品質及收回得到明顯提升。
赤砂糖上浮新工藝的實施,確立了廖玉在制糖業的頂尖地位。
隨著南糖公司對白砂糖產品質量要求逐年提高,赤砂糖回溶糖漿(丙溶)直接回煮甲膏的處理工藝方法已不適應當前產品質量要求。廖玉大膽提出“丙溶預處理”工藝設想,并通過實驗室模擬丙溶上浮、糖漿上浮等工藝試驗對比,分別優選出“丙溶預處理”及“蒸發糖漿單獨處理”最佳工藝條件;由于兩種糖漿分別單獨進行加藥處理,避免化學反應過程互相干擾,從而提高糖漿上浮的清凈效果。該項工藝通過2015/2016榨季生產驗證:丙溶糖漿與蒸發糖漿添加比率在20%-25%情況下,上浮糖漿脫色率仍可達到26%以上,除濁率可達到90%以上,2015/2016榨季香山糖廠白砂糖產品質量得到質的飛躍,表現最為突出的是白砂糖混濁度≤20MAU以下比率由改進前的38%提高到改進后的83%,飲料糖(白砂糖色值≤130IU)產出率由原來排在南糖公司末位躍居第一,白砂糖一次性一級品率首次實現100%。2015/2016榨季飲料糖產率97.26%,創歷史最高水平。按每年生產10萬噸白砂糖計,產品質量提升后可多產飲料糖約2.43萬噸,因飲料糖銷售價格較普通糖價格高50元/噸,年可產生經濟效益120多萬元。
要讓技改工程夯實“甜蜜事業”根基
“淘汰落后產能,我們才能緊跟國家的經濟步伐。”這是廖玉作為一個制糖人對國家大政方針的解讀。
2014年,香山糖廠實施“節能技術升級改造”項目,作為工藝設計小組成員之一,廖玉合理安排工程技術人員,精心編寫技術方案,重點把關設備安裝進度,2014/2015榨季節能技術升級改造項目一次性投產成功,解決了困擾糖廠發展的動力設備落后、能源消耗高、自供蒸汽和自供電力不足的難題。通過榨季生產驗證,鍋爐熱效率由原來的75%左右提高到88%,汽輪機度電耗汽由原來的12.5公斤下降到8.9公斤,耗標煤率由2013/2014榨季的4.38%降到2014/2015榨季的3.66%,按當年榨蔗量83萬噸測算,可節約標煤約5976噸,折成原煤量約13944噸,節約費用約627萬元,節能效果非常顯著,為企業下一步實現萬噸廠擴建打下良好的基礎。
2015年,香山糖廠實施萬噸技改第一期工程,方案提出新增蔗場甘蔗自卸系統、甘蔗預處理技術改造、無繩蔗渣打包裝車系統改造、鍋爐全燒蔗渣系統改造、制煉清凈系統改造等。作為分管制煉清凈系統改造項目主要負責人,廖玉嚴格把好設備安裝質量關、工藝關,在技改第一期工程完成時,她負責的清凈系統實現預期效果,產品質量、糖分收回實現歷史性突破,經測算,每年可實現經濟效益約1734萬元。
實施精細化管理才能讓“甜蜜事業”可持續發展
制糖企業最頭痛的是每年開榨初期首罐糖的質量問題。由于目前制糖生產設備大多是碳鋼材質,每年榨季結束后,經過半年的放置會銹跡斑斑,如何保證再度開榨后產品符合國家標準是制糖企業頭等大事。
廖玉總結多年的生產實踐經驗,編寫了《榨前全廠設備聯動試機方案》《設備冷熱態串水方案》《榨季初期物料處理方案》等工藝文件,通過不斷完善,制定出適合香山糖廠的榨前生產組織方案,從2010/2011榨季開始,全廠開機后20小時內即可生產出符合國家一級白砂糖標準的產品,且產品各種理化指標遠遠優于國家標準。
廖玉還根據多年來分析收集的生產檢測數據,評估生產過程工藝實施效果,在2015/2016榨季中將有關的工藝檢驗項目納入企業內部日常化驗分析制度中,方便日常跟蹤工藝實施情況及下達調整生產工藝指標,科學指導生產工藝管理。
在出任香山糖廠副總工程師后,廖玉肩負企業產品質量重擔,她利用過程質量控制理論知識,從2010年開始在企業內部推行生產過程統計技術工作。首先在生產關鍵工序運用“單值—移動極差”控制圖進行過程監控,利用企業內部化驗分析數據庫,指導信息中心技術人員將有關監控指標編成生線控制軟件,實現對制糖生產關鍵過程“澄清汁色值”指標的在線監控。2012年,廖玉提出在生產關鍵過程聯合應用“單值—移動極差休圖、選控圖”,對工序進行診斷、分析,快速識別過程異常及分清上、下工序責任,有效解決工序質量問題,提高產品質量,使白砂糖產品質量逐年提高,多年來香山糖廠白砂糖一次性一級品率均達到99.9%良好水平,給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為了方便廣大制糖企業管理工作者共同探討生產過程質量控制管理,2015年,廖玉撰寫《初探Xcs-Rs選控圖在甘蔗制糖生產線上的應用》及《試析制糖生產兩種過程能力指數的診斷應用》論文,其中,《初探Xcs-Rs選控圖在甘蔗制糖生產線上的應用》論文代表廣西參加第35屆“南國杯”中南六省(區)質量管理論壇論文發布交流,并獲論文二等獎;《試析制糖生產兩種過程能力指數的診斷應用》也獲得第35屆“南國杯”中南六省(區)質量管理論壇論文優秀獎。這兩項技術成果填補了目前國內制糖行業在生產過程質量統計管理方面的空白,為整個制糖行業的質量管理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廖玉還編寫企業內部各種文件,推進企業全面質量管理和食品安全質量控制,2015年通過自治區“綠色辦”對糖廠進行的綠色食品年度審核、百事可樂質量審核、李錦記審核、可口可樂SGP社會責任體系審核、FSSC22000年度監督審核、綠色食品續展換證現場檢查等,使企業生產管理逐漸走向規范化、制度化、精細化。
作為企業內擁有豐富經驗的高級技師及企業內部培訓師,廖玉傾盡心力做好各種技術輔導和“傳、幫、帶”技藝傳授工作,將《甘蔗制糖工藝學》《制糖工藝與裝備的新概念與新實踐》等教材中有關知識點,匯編成適用全廠職工的培訓教材,同時將歷年生產案例及生產查定數據編入教材,通過現場模擬操作實驗,以生動畫面向職工展示各項生產技能,使員工更容易接受培訓課程,掌握必要的生產知識,先后開展“制糖生產過程統計技術”“制糖生產壓榨提汁工藝管理”“澄清加熱蒸發工藝管理”業務等培訓,員工大力點贊。
勤學苦練的干勁和勇于創新的精神,使廖玉成為廣西“甜蜜事業”的敬業典范,先后被評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質量管理工作者、公司“女職工崗操作能手”、公司“五一巾幗標兵”、企業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2015年獲南寧市技術能手稱號,2016年獲聘南寧市第一屆首席技師,享受南寧市政府津貼,同年被授予 “全國技術能手”榮譽。
如今,廖玉被調任南寧糖業股份有限公司協助分管“三博”公司生產工藝技術業務,她說:“在‘甜蜜事業的道路上,我會聚攏更多的‘甜蜜因子,讓廣西的制糖業更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