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寧遠
“太感謝桂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了!他們與我們村結了‘親戚,免費組織貧困戶學技能,讓我們貧困村脫了帽,讓貧困戶脫貧走上了致富路?!惫С乾幾遄灾慰h恭城鎮莊埠村委婦聯主任黃格麗滿懷歡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016年以來,桂林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主動擔當,充分發揮扶貧開發公共服務專責小組的牽頭職能作用,按照“8331”工作思路,聯合扶貧、工會、婦聯等8部門深入推進“技能扶貧大行動”,不斷整合培訓資源、創新扶貧模式,完善技能扶貧機制,打好精準脫貧“組合拳”,全年累計培訓3.2萬人次,帶動1.67萬戶貧困家庭實現精準脫貧。
八方聯手整合資源優勢,突出合作放大疊加效應
為徹底改變以前各部門技能培訓“各唱各的調、目標任務不知道”“學了的用不上、要用的沒處學”等弊端。桂林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積極協調扶貧、工會、婦聯等8部門履職盡責、聯合發力,以各部門的扶貧專項行動為載體,整合各自優勢,形成了一個“政策、法律、投入、師資、資源”五到位且部門廣泛參與的新型技能培訓機制,尤其將貧困戶技能培訓真正納入“有領導、有機構、有場地、有內容、有特色、出實效”的正常運行機制中,全面整體推進精準技能扶貧。
“我們多渠道對貧困家庭的就業失業狀況、技能水平、求職創業意愿和培訓需求進行‘精準摸底,對有條件的貧困戶確?!畱柋M訓實現技能培訓全覆蓋?!惫鹆质形M織部副部長、桂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李安平說。
婦聯參與“產業到家、牽手媽媽”巾幗脫貧行動,幫助農村留守婦女實現脫貧;團市委參與“農村青年電商培育工程”,幫助農村青年創業帶動就業;總工會參與“送培創工程”,幫助困難職工解決再就業……
多部門聯合精準發力,破解扶貧攻堅難題,還依托各技工院校創建5個“農民工培訓實訓基地”,全年技能培訓3698人;并利用“漓江家政”“陽朔導游”“荔浦衣架加工”等知名勞務品牌,打造桂林農民工培訓就業的“金字招牌”,全年培訓2200人次,就業率達87%。
“三級聯動”聚力謀發展, 融情匯智齊心譜新篇
桂林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創新推出“三級聯動”機制,即市本級強化組織、縣區落實推進、鄉鎮發動配合為基礎,發揮各級優勢,推進培訓,實現轉移就業脫貧致富。2016年全市7所技工院校完成1672名建檔立卡“兩后生”調查摸底,招收建檔立卡貧困戶“兩后生”學員655人。
桂林市、縣兩級整合優質培訓資源,廣泛開展“師資隊伍、儀器設備、考核鑒定、就業崗位”四下鄉活動,群眾好評如潮。
“存糧千斗,不如一技在手。今天能在家門口學到技術,我們太高興了,有技術日子就有奔頭……”全州縣廟頭鎮上東嶺村村民唐海華興奮地說著。
“我們把‘技能培訓流動教室搬到貧困戶家門口,就是為了方便群眾,實現培訓、轉移就業無縫對接。”桂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朱桂平說。
據悉,2016年全市進村入戶開展技能扶貧培訓32期,培訓建檔立卡貧困戶學員1292名,培訓后實現就業965名。
實施“三位一體”幫扶體系,助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構建公共就業渠道、就業創業平臺、創業資金扶持“三位一體”扶貧幫扶體系,充分發揮農民工創業園和駐惠州、珠海勞務站橋梁作用,讓勞務輸出逐漸成為貧困群眾的脫貧“利器”,先后向各知名企業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5542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6512萬元,扶持1632戶貧困戶創業。
“我們出臺新政策助力農民工擔保貸款創業,不斷推進‘政策+銀行+公司+農民工的新模式,讓貧困戶脫貧致富夢想成真。”桂林市就業局局長曾運強說。
2016年11月,桂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首次代表廣西舉辦全國性高校畢業生招聘現場會,吸引來自全國20個省、直轄市298家用人單位,向6399名求職者提供5102個就業崗位,全年舉辦各類大中專畢業生雙選會29場,提供崗位2.7萬多個。
“雙核驅動”駛入快車道,協調發展形成新格局
為使貧困高校畢業生脫貧,桂林市還大力實施“心理脫貧”和“充分就業脫貧”新思路,采取“百十一”方式(即1名黨員,聯系10家有畢業生崗位的用人單位,幫扶百名貧困戶畢業生實現就業),發動廣大黨員創先爭優,助推612名貧困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脫貧。
“多部門八方聯動開展技能扶貧,不僅振奮了群眾的就業創業激情,給貧困人口帶來經濟上的脫貧,更帶來了精神上的脫貧,農民主動學習掌握現代思想文化理念,從根本上實現真脫貧、不返貧,把桂林精準扶貧引入新天地。”桂林市扶貧辦主任吳應新說。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