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平行線與角是初中幾何中的基本圖形,角的平分線在平面幾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典型例題對平行線與角平分線的結合進行了分析與探究,發現當平行線與角平分線在同一圖形中出現時,不難得出相等的角或邊的結論,用“平、平、等”三字概括此類幾何圖形中三者之間的微妙的關系.
關鍵詞:平行線;角平分線;相等
作者簡介:符布先(1985-),男,本科,中學二級教師,主要從事初中數學教學研究.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幾何推理和圖形證明是教學中的重難點,需要學生有良好的空間想象能力,很多學生感覺學習時很吃力,如果教師仍然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自然難盡人意.因此,發掘幾何圖形推理和證明中的規律性的技巧,對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有著積極的作用.
平行線的性質是初中幾何的一個基本性質,可通過平行線的性質證明角之間的數量關系.角是初中幾何中的一個基本圖形,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是角的對稱軸,角的平分線在平面幾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當平行線與角的平分線在同一圖形中結合時,會有什么不一樣的情況出現呢?
例1已知,如圖1,在△ABC中,BD平分∠ABC交AC于D,DE∥BC交AB于E.證明:△BDE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題目中已知條件為BD平分∠ABC, DE∥BC,根據平行線的性質,可得同位角或者內錯角相等,以及同旁內角互補,由角平分線的定義可知,∠ABD=∠CBD,利用等量代換可得在△BDE中,∠ABD=∠BDE,故△BDE為等腰三角形.
證明∵DE∥BC(已知)
∴∠EDB=∠DBC(兩直線平行 內錯角相等)
∵BD平分∠ABC(角平分線的定義)
∴∠ABD=∠BDE(等量代換)
∴△BDE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對等邊)
例2如圖2,在△ABC中,AB=6,AC=8,BD平分∠ABC,CD平分∠ACB,過D作EF∥BC分別交AB、AC于E、F.求△AEF的周長.
分析此題中的圖形在三角形章節中常出現,該題中的條件有EF∥BC、BD平分∠ABC、CD平分∠ACB,對比上面典型例題1,不難發現兩者的聯系,運用其可得BE=ED、DF=CF,故△AEF的周長可通過等量代換轉換成AB+AC來計算得出.
解∵BD平分∠ABC,CD平分∠ACB
∴∠ABD=∠CBD, ∠ACD=∠BCD
∵EF∥BC
∴∠CBD=∠BDE, ∠BCD=∠FDC
∴∠ABD=∠EDB, ∠FDC=∠DCF
∴ED=BE,DF=CF
則△AEF的周長=AE+EF+AF
=AE+ED+DF+AF
=AB+AC=6+8=14
例3已知,如圖3,AE是△ABC外角的平分線,且AE∥BC,求證:△ABC為等腰三角形.
分析等腰三角形可由兩角相等或者兩邊相等來判定,在平行線間多有角的相等關系,在同一三角形中當兩角相等即可得到兩邊相等,即該三角形為等腰三角形.
證明 ∵AE平分∠DAC(已知)
∴∠DAE=∠EAC(角平分線的定義)
∵AE∥BC(已知)
∴∠DAE=∠B,∠EAC=∠C(平行線的性質)
∴∠B=∠C(等量代換)
∴AB=AC(等角對等邊)
即△ABC為等腰三角形
通過上述問題中對平行線與角平分線的結合進行了分析與探究,發現當平行線與角平分線在同一圖形中出現時,往往不難得出,相等的角或者相等的邊的結論,故我用“平、平、等”三字概括此類幾何圖形中三者之間的微妙的關系.
總之,在初中數學幾何推理和圖形證明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幾何圖形,歸納解法及解題思路,從而提高學生幾何證明的能力,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