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德泉

一、本立教育概述
辦學特色是學校長期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的獨特的、優質的、穩定的教育風貌,是一個學校的辦學精神,學校特色問題本質是學校的發展問題。我校充分挖掘竹料本土及中華國學文化,依據文化陶冶理論、建構主義理論、生活教育理論等,進行特色學校的頂層設計,提煉出“文德相承,本立道生”的辦學理念,確立“本立”教育主題化特色,陶冶師生、家長的情懷,具有竹料二小地域特色和豐富的文化育人價值。
本立教育是一種傳統的教育思想。我國自古有之,如今在我校煥發出新的生機。本是萬物生長的原點,忠、禮、信、慧是人之本,忠心為愛國之本、明禮為立世之本、誠信為做人之本、智慧為成功之本。
二、本立教育的實踐措施
我校圍繞“文德相承,本立道生”的辦學理念,從一訓三風、結構化課程、個性化項目、物象化的文化等方面實施本立教育的主題特色。
(一)一訓三風,倡導本立
我校提出校訓“崇德尚文,忠禮信慧”弘揚國學中所倡導的做人根本,基于我校的校情“清清流溪河,一校立兩岸。本是同根生,一河養眾生。人人和相處,一橋心連心。”,倡導“做人先立本,本立而道生。”建設“和諧為本,同道相濟”的校風,“愛心為本,止于至善”的教風,“書禮為本,日行一善”的學風。以“立德修文,忠禮信慧”為培養目標,以“國學浸潤校園、本立張揚個性的特色學校”為發展目標,以“今日行本立,明日顯本色”為精神口號。
(二)課程結構,依本而立
1.本立特色課程目標
倡導以國學為龍頭,以母語與本土文化為主要內容,養成孩子們的國民意識和社會責任,培養學生對國家與民族大任的自覺擔當。對學生進行體格教育,通過國學的傳統武術項目,增強學生體質。
2.本立課程體系
對于“本立特色課程”,我校注重結合學校實際開發與實施。我校成立了書法、洪拳、科技小發明、科學觀察、菜園種植、經典朗誦等一系列興趣小組。這些興趣小組涉及學生身體運動、語言表達、藝術欣賞、自然科技等領域,上課普及面達到100%。我校全體學生在今年參加了“非遺”文化——千人洪拳展演。2012年,我校“陽光一小時”活動進行展示。這些課程的開設,為我校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本立特色課程設置與實施
(三)課堂教學,德智為本
我校以“文德相融,啟智立能”理念指導課堂教學,以學生的文化學習為本,以學生的德性發展為本,以學生的智能發展為本。通過“三話生本,五度立學”的課堂模式,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教師與學生對話,巧妙結合學科教學環節的實施來實施德育,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對話交流,培養學生的德性、智性素養,“傳道”于“授業”之中,注意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引導學生知識學習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個人心理品質,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從而真正達到基礎知識、技能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
二室三廊展現了科技、洪拳的知識,一些書畫作品。
操場上的“本色欄”,展示各類相關活動的圖片及作品,展示學生本色,下面的夢想墻是學生涂鴉的地方。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