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龍書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所有的傳統教學方式都面臨著改革,改革的核心就是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小學語文作為孩子進入學習階段率先接觸到的關鍵科目,其改革的形勢也日益嚴峻,如何讓學生更易接受課堂教學并融入其中是語文課堂首要解決的問題。主體教學是將各個零散的知識點進行規整,學生可以在主題教學中收獲獨有的整體學習方式。主題教學能夠改善沉悶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使語文教學更具有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題教學;教學過程
提到主題教學,首先需要明確何為主題。“主題”最初是一個音樂術語,指樂曲中最具特征并處于優越地位的旋律即主旋律,現在所說的“主題”就是中心思想、主旨。主題教學是在教師確立的主題框架中緊緊圍繞學生的思維過程進行的教學,是開發學生個人基于實際而不是理論的探究思路。主題教學以培養綜合學習為目的,以研究實際課程問題為教學方式,著重培養學生對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筆者立足于長期的語文教學經歷,簡單闡述小學語文中進行主題教學的方法及其實施。
一、綜合課文內容確定主題
小學語文主題教學中確定其主題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和關鍵,主題的缺失會使整個課堂教學變成一盤散沙,不能將教學過程中的各個步驟進行有效串聯,學生在學習時也會變得盲目,沒有方向。因此在教學活動開展前,首要工作就是確定其主題,每篇出現在教材上的課文除了語言和文字上的優點,其精神層面上肯定也存在對學生的思想產生良好影響的主題,主題的挖掘也是語文教學的目標所在。教師需要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解讀,提煉出其主題。例如人教版六年級課文《懷念母親》,該文中季羨林先生以回憶的形式講述了自己的兩位母親,一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懷有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并借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描述了在漫長的留學生涯中,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懷念,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該文的主題是需要好好揣摩的,是母愛的偉大還是愛國情懷?其實用整體的眼光看整篇文章,這兩個主題是兼存的,母親和祖國都是自己熱愛和懷念的,祖國也是母親,這兩種感情既不同又相同。教師在主題確定好之后,可以讓學生收集關于該主題的文章,課堂中可以作為輔助材料,利于學生學習的對比歸納,更好地理解主題中所表現的主旨。
二、教學過程中切入主題
確定好主題之后,教師所思考的如何切入主題。進入主題的首要條件就是將學生帶入所確定主題的學習情境中,小學語文課文所涉及的內容都有平常生活的影子,所以教師可以從生活角度入手,創造一個學生熟悉的情境,由于主題導入的方式是自己所熟識的,學生很自然地對課文產生興趣,更容易進入主題,對課文主題所表述的內容也更會感同身受,從而收獲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級課文《春雨色彩》《夏夜多美》的教學中,其課文主題就是感受四季的變化,體會生活的美好。在課文講解時,可以把這些課文作整體教學,在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教學前,讓孩子表述自己對四季的感受。正因為自己有切身體會,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堂情境的營造,在分享自己的觀點時,就像正身處那個季節一樣。該方式在獲得啟示和感觸的同時也提升了學習興趣,在加強課堂交流的同時也使學生更能明白文章的主題。
三、教師引導學生感悟主題
在小學語文主題教學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讓學生感悟主題,教師需要根據課文內容營造相關的學習情境,并在此基礎上積極引導學生深入主題、感悟主題。其具體形式就是教師選取一兩篇表達該主題的代表性文章,然后營造情境將學生帶入良好的閱讀氛圍中,把每篇文章中能表達主題思想的重點部分挑出來并引導學生反復探索、推敲,使學生在閱讀思考的過程中感受主題。也可以借助一些輔助教材,在對課文中的主題思想產生感悟同時感受到語文這門課獨特的魅力。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課文《孔子拜師》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拋出一個問題:什么人可以成為老師,孔子學問這么大誰能當他的老師?對于這個問題,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見解,在分享自我意見的同時也使其對接下來的課文教學產生了好奇和期待,這就為教學營造了一個優良的情境。隨著課文教學的步步展開,學生就會對課文有進一步的認識,博學的孔子對待老師老子謙遜有禮,他謙虛好學,具有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他們懂得了尊重師長、學無止境的道理。
主題教學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高效的教學模式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重視并運用于日常教學中,教師在主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摸索和研究并加以靈活應用。該模式的主要步驟首先是要制定明確的主題,然后在教學前營造適合該主題的學習情境,將學生引入主題學習中,最后需要教師逐步引導使其感悟主題精神,完成主題教學的最關鍵部分。只有正確運用該方法才能使語文教學水平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竇桂梅.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4.
[2]李青.主題教學理論及其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D].曲阜師范大學,2013
[3]小學語文主題教學指導綱要[J].人民教育,2015.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