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強

【摘要】 目的 比較小兒闌尾炎手術治療中傳統開放式治療與腹腔鏡微創手術的臨床療效。方法 70例闌尾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隨機數字法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 每組35例。研究組患兒給予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 參照組患兒給予開放式手術治療。觀察兩組患兒圍手術期各項指標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并對其進行統計學分析傳統。結果 研究組手術時間(45.36±3.25)min、術中出血量(9.34±1.25)ml、術后排氣時間(23.25±16.32)h以及住院時間(4.34±1.25)d均優于參照組(63.98±42.34)min、(12.32±8.33)ml、(36.54±29.65)h、(7.62±1.41)d,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0, 低于參照組的11.4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小兒闌尾炎具有較為明顯的臨床療效, 且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存在一定優勢,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小兒闌尾炎;腹腔鏡微創手術;傳統開放式手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4.029
作為兒童醫院腹部外科常見疾病, 小兒闌尾炎急腹癥如不及時治療會出現較為嚴重的闌尾穿孔、彌漫性腹膜炎等并發癥, 嚴重威脅著小兒的生命安全。因此, 及時有效的切除小兒闌尾, 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是治療小兒闌尾炎的關鍵[1-5]。目前, 臨床治療小兒闌尾炎手術療法眾多, 但多為開放式手術和腹腔鏡微創手術兩種, 本研究擬比較兩種手術方式對小兒闌尾炎的臨床應用價值和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現選取本院2015年5月30日~2016年8月30日收治的70例闌尾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有明確闌尾穿孔或腹膜炎征象, 其他心肺等基礎疾病的除外。根據隨機數字法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 每組35例。研究組男22例、女13例, 年齡4~12歲, 平均年齡(8.12±5.13)歲, 疾病類別:急性單純性闌尾炎30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5例;參照組男21例、女14例, 年齡5~12歲, 平均年齡(8.06±2.92)歲, 疾病類別:急性單純性闌尾炎32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3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研究組行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小兒闌尾炎, 術前常規治療, 如抗感染、水電解質平衡等。患兒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在患兒臍部行10 mm切口, 暴露皮膚以及皮下組織后插入氣腹針, 待針端進入腹腔后注入二氧化碳氣體進行加壓, 檢查腹內壓在10~12 mm Hg(1 mm Hg=0.133 kPa)后從臍部插入10 mm套管針, 置入30°腹腔鏡觀察腹腔內情況。待符合手術要求后在麥氏點插入5 mm套管針進入腹腔鏡抓鉗, 沿著結腸找到闌尾后采用抓鉗固定闌尾尖部拉入套管內, 完成后拔除套管針, 將闌尾拔出腹腔外, 排放腹氣, 切除闌尾, 常規盲腸或闌尾殘部處理后將其放回腹腔中, 檢查是否存在出血現象, 縫合。參照組行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小兒闌尾炎, 患兒麻醉選擇硬膜外麻醉, 常規消毒后在麥氏點處做切口, 吸出腹腔積液, 在結腸處找到闌尾, 處理腸系膜與闌尾, 闌尾殘端處理可靠后, 依次縫合切口。根據患兒情況決定是否放置引流管, 術后用碘溶液消毒切口。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情況, 并進行對比分析。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圍手術期各項指標比較 研究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優于參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兒術后并發癥比較 研究組術后無并發癥發生, 參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1.43%, 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小兒闌尾炎是因多種原因引發的闌尾部炎性改變, 具有發病急、右下腹劇烈疼痛、高熱、嘔吐等特點[6-9]。小兒闌尾炎因其特殊性, 往往需要臨床醫生快速判斷病情, 及時取得治療方案, 如治療不及時會嚴重影響患兒預后效果, 甚至會引發嚴重的并發癥, 如腹膜炎等。目前, 臨床治療小兒闌尾炎多采用手術治療, 如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微創手術等。
傳統開腹闌尾切除術因操作簡單、技術成熟、危險系數小、臨床費用低等特點一直是臨床治療闌尾炎的首選手術方式, 但傳統開腹手術后患兒疼痛感嚴重, 術后切口恢復時間緩慢, 不適合小兒闌尾炎患兒[10-13]。腹腔鏡微創手術是現代醫學領域的新型研究方向, 在外科各個疾病中都存在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研究認為治療成人闌尾炎微創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的臨床效率并無明顯優勢, 且腹腔鏡微創手術費用高[14-16]。但對于小兒闌尾炎患兒, 因其生理解剖結構尚不成熟, 當發病時因其發展迅速等特點極易引發闌尾壞疽、穿孔等并發癥。因此腹腔鏡手術可以準確判斷、有效治療、縮短治療時間、降低出血量[3]。此外, 腹腔鏡微創手術過程中可對小兒腹腔內病灶以及與周圍軟組織、器官等情況進行探查和掌握, 在某種意義上可對自身情況不詳細的小兒患兒具有診治意義。
侯崇智等[4]研究顯示, 小兒闌尾炎患兒因其腸系膜發育不完善, 一旦出現穿孔會導致腹腔內炎癥擴散引發急性腹膜炎, 腹腔鏡微創手術可吸出腹腔內膿液并極大程度的清除感染病灶, 降低術后并發癥幾率。本次研究顯示, 研究組術后無并發癥發生, 參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1.43%, 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此外, 卓信斌等[5]研究顯示, 腹腔鏡手術圍手術期間各項指標均優于傳統開腹闌尾切割術, 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優于參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上述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 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小兒闌尾炎具有較為明顯的臨床療效, 且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存在一定優勢,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郭俊海, 班麗素, 張旭輝, 等. 腹腔鏡及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小兒闌尾炎的臨床效果比較.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6, 9(7):144-146.
[2] 陳銳源, 李偉堅, 李志雄, 等. 腹腔鏡微創技術與傳統開放手術治療小兒闌尾炎的臨床效果比較. 臨床普外科電子雜志, 2016, 4(3):13-16.
[3] 強錦輝. 腹腔鏡微創技術與傳統開放手術治療小兒闌尾炎的臨床療效分析. 中外醫療, 2015, 14(19):45-46.
[4] 侯崇智, 馮雪. 腹腔鏡治療小兒闌尾炎穿孔的臨床效果分析.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5(15):1306-1309.
[5] 卓信斌, 曾岳岳, 謝麗斕, 等. 腹腔鏡手術與傳統外科手術治療膽囊結石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6, 7(16):84-85.
[6] 劉俊國, 陳玉琢, 孟祥朝, 等. 腹腔鏡與開放手術治療小兒闌尾炎臨床效果的meta分析. 臨床兒科雜志, 2009, 27(11):1088-1092.
[7] 白海平. 腹腔鏡微創技術與傳統開放手術治療小兒闌尾炎的臨床效果比較. 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4(5):169.
[8] 王紅根. 腹腔鏡微創技術與傳統開放手術治療小兒闌尾炎的臨床觀察. 當代醫學, 2015(7):54-55.
[9] 阿卜杜巴柯·伊德日斯巴柯. 腹腔鏡與開放手術治療小兒闌尾炎臨床效果的meta分析. 大家健康旬刊, 2014(7):86.
[10] 王勝義, 陳勇. 腹腔鏡微創技術與傳統開放手術治療小兒闌尾炎的臨床療效分析. 中國醫藥導刊, 2012, 14(8):1315-1316.
[11] 王鑫, 劉遠梅, 馬洪, 等. 腹腔鏡微創技術與傳統開放手術治療小兒闌尾炎的療效評價. 中國當代醫藥, 2011, 18(25):34-35.
[12] 王偉. 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小兒急性闌尾炎的臨床對比研究.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29):6030.
[13] 馬琳, 馬濤. 腹腔鏡與開放手術治療小兒闌尾炎臨床效果分析. 中外女性健康月刊, 2014(5X):32.
[14] 夏邦紅, 龐勇. 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小兒急性闌尾炎的對比分析.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2, 9(10):1200-1201.
[15] 張震. 腹腔鏡手術治療小兒闌尾炎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臨床體會.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4(15):2275.
[16] 羅鳴. 腹腔鏡手術治療小兒闌尾炎的臨床分析. 基層醫學論壇, 2016, 20(31):4377-4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