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先智 張立清


摘 要:通過構建基于風險管理的覆蓋軌道交通全過程的質量管控體系,在軌道交通產品整機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采購控制和運營維護等四個環節的有效管控,可以實現軌道交通整機產品全過程、全要素的質量監控和可追溯性,從而有力地保證產品質量和按期交付。
關鍵詞:風險管理;質量管理;軌道交通行業
中圖分類號:F57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6-0168-02
在中國,全國60%以上的旅客周轉量和70%以上的貨運周轉量依靠鐵路運輸實現,鐵路運輸已經成為了國民經濟的大動脈、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滿足人民旅行需求、加強國防建設的重要工具。城市軌道交通更是以“低碳、環保、節能、高效”等特性成為了公共交通運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2014年北京地鐵年乘客量突破34億人次,2016年4月29日,北京地鐵單日客運量達1 269.43萬人次。因此,作為完成交通運輸任務的承載主體,軌道車輛的安全風險管理就顯得尤為要求,質量安全風險成為軌道車輛作為公共交通工具的最基本要求和必備條件,作為服務于大眾的移動運輸裝備,每天數以億萬計的旅客乘坐高速動車組、普通鐵路客車、地鐵、輕軌、現代有軌電車等各種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軌道車輛是否安全,其質量是否可靠,直接關系到廣大旅客的生命財產安全,質量安全軌道交通行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為確保軌道車輛的運營穩定,保證廣大旅客生命財產安全,創造舒適、綠色出行環境,通過構建基于風險管理的覆蓋軌道交通全過程的質量管控體系,在軌道交通產品整機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采購控制和運營維護等四個環節的有效管控,實現了軌道交通整機產品實現全過程、全要素的質量監控和可追溯性,從而有力地保證了產品質量和按期交付。
一、質量安全風險的界定
所謂質量安全風險,是指車輛運行中發生的可能危及旅客人身安全的行車事故或造成換車、停運、救援等導致車輛必須立即退出運營服務的重要性能故障,包括但不限于車輛重要受力部件的裂紋或斷裂、車外安裝部件脫落、轉向架熱軸、車輛火災、車輛間分離以及牽引制動系統重大故障等。
質量安全是軌道交通車輛的生命線和基本屬性,所謂以質量安全管理為核心的、覆蓋產品實現全過程的質量管控模式,即在IRIS 質量管理體系基礎上,系統整合整機產品實現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采購控制和售后運營四個環節,通過質量安全風險的識別、分析、改進的循環過程,綜合運用RAMS、質量門—里程碑—控制點、FRACAS等多種方法,并在焊接、粘接等特殊過程,依照EN15085、DIN6701等國際通行標準進行管控,以達到保證整機產品質量滿足要求,達到在線運營車輛安全穩定的最終目的。
二、軌道車輛質量安全風險點
根據軌道車輛的生產實際,其質量風險主要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物資采購、運營維護等四個階段出現,因此對質量安全風險項點的識別、分析與控制也主要在上述四個階段進行。根據質量安全風險管理的控制特點,主要分為前提控制、過程控制、后果控制三類。
生產過程質量管控主要是通過控制點把每道工序進一步細化為關鍵控制點,然后根據細化的關鍵控制點的質量特性賦予監控等級,監控點一般分為四類:檢查點(E點:Examnation point)、審核點(R點:Audit point)、停止點(H點:Hold point)和見證點(W點:the witness orders),根據質量風險的大小來決定控制點的分類(如下頁表所示)。
在軌道交通產品的物資采購環節,主要包括供應商管理和采購產品質量管控兩個環節,涉及了產品研發設計、現場工藝策劃、生產制造、質量檢驗和運輸交付等產品實現的全過程,其中包含與多個供應商間多個接口,其中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都非常復雜。
綜上,軌道交通產品的物資采購環節的主要風險有:一是新產品未經驗證或驗證不充分;二是首檢中出現統計學中的第二類錯誤,未發現采購件存在的質量問題或其生產工藝存在的漏洞;三是供應商批量生產的產品與首檢通過樣件質量存在重大差異;四是批量生產時供應商未經批準私自更換關鍵零部件;五是供應商的產品結構變更未經設計部門批準等。
三、軌道車輛質量安全風險管控措施
(一)樹立以質量安全管理為核心的、覆蓋產品實現全過程的質量管控模式的新理念
第一,推進以基于風險管理的質量安全管理模式,通過覆蓋產品實現全過程的質量體系,實現公司的發展戰略的基本方針,解決質量保證和按期交貨的問題。第二,樹立按質量計劃、業務流程進行質量管理的科學理念,克服不講流程,只求進度,不具備條件就開工、沒有檢查完就進入下一道工序的不負責任的生產方式。第三,樹立每一個環節都精心細致、講求標準和方法的精益管理理念,克服了過去推著干、將就著干、湊合著干,有問題再說,標準不高、要求不嚴、執行不到位的粗放式管理的陳舊落后模式。第四,樹立以質量、以核心技術來贏得未來市場的藍海戰略的理念,克服紅海戰略中,以靠壓低價格去與競爭對手較量的簡單數量的拼殺觀念。
把軌道車輛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采購管控和運營維護作為核心環節來攻克,在實際生產中,每一步都一絲不茍地嚴格按風險管理的要求進行精心操作,將風險管理的方式方法深入貫徹到每一個過程和每一名職工身上。
(二)基于風險管理的模式,以質量安全管理為核心,實現全過程的質量管控
為了能夠盡早發現問題,及時評估風險,同步采取措施,實現質量持續改進,需要樹立風險意識,形成以質量安全管理為核心的、覆蓋產品實現全過程的質量管控模式,作為軌道車輛研發設計、生產過程、采購控制和運營維護的核心控制手段,完善組織保證、文件策劃、體系運行、激勵機制四方面的內容。
在項目執行中,依照產品實現過程中研發設計、采購與供應商管控、生產過程管控、運營維護管理等環節的不同特點,在每個環節的重要質量管控點和子過程,分別組織識別安全風險項點,并根據風險點的級別,通過不同等級的措施加以控制,并在項目節點進行全程的跟蹤和驗證,確保措施取得實效,所有風險點得以有效控制,從而實現了產品實現過程的全要素的有效管控,在開展質量安全風險管理時,主要基于如下原則:
1.車輛安全運營主導原則。為滿足軌道車輛“五防”(即防燃軸切軸、防配件脫落、防車輛火災、防制動故障、防高壓系統故障)和相關法規的要求,根據軌道車輛產品質量特性,結合生產的人、機、料、法、環、測等各要素,通過冗余設計和相關實驗:整車試驗包含啟動加速試驗、動力制動特性試驗、惰性阻力試驗、橫向運行穩定性試驗等驗證產品設計結構和整機產品的質量安全。通過傳感器,對高速動車組各子系統實時監控,主要是溫度、速度、加速度、壓力、安全環路和自動保護,實現自監測、自診斷、自決策,保證軌道交通安全可靠運營(如下圖所示)。
2.故障導向安全的原則。故障導向安全原則是鐵路設計的最根本的安全原則,該原則是指當設備發生故障時,應以特殊的方式做出反應并導向安全,具有導致減輕以至避免損失的功能,以確保行車安全。
按照故障導向安全原則,對過程進行三步驟分析:
第一步,潛在故障分析:運用隱患識別分析、FEMCA(故障模式、影響及失效性分析)。
如上圖 軌道交通安全監控系統等工具,對可能出現產品質量問題和對項目進度造成影響的問題進行細致分析,設置不同等級的質量安全風險監控想點,并在設計、生產制造、測試、運營維護等環節進行全過程預管控。
第二步,產品故障分析:利用TRIZ和FTA等相關方法,收集有關產品故障數據,辨別危害類別、來源、嚴重度、頻次和探測度,計算RPN,并給出改進方案和措施。
第三步,風險管理:評估風險等級,制訂風險減輕預防措施,進行風險控制和管理,把風險降低到合理的程度,做到提前發現、提前預防、提前應對,以確保滿足車輛安全性要求。
3.基于“現場、現車、現物”生產的“三現”原則。基于“三現”原則,通過過程審核的方式查找項目執行和產品實現過程的薄弱環節,對質量安全風險監控項點進行監控,為“質量安全風險監控項點的設置和檢查表的編制提供依據,同時針對性地發現問題,并組織進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