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娟



【摘要】 目的 探討垂體后葉素與硝普鈉聯用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的臨床效果。方法 130例支氣管擴張咯血患者為研究對象,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 各65例。觀察組給予垂體后葉素與硝普鈉聯用治療, 對照組給予單用垂體后葉素治療, 對兩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和觀察。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0.77%顯著高于對照組72.3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患者咯血停止時間(3.2±1.3)d短于對照組(5.2±1.0)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治療后, 觀察組肺動脈壓(28.67±4.12)mm Hg (1 mm Hg=0.133 kPa)明顯低于對照組(33.55±4.08)mm Hg,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7.69%明顯低于對照組2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垂體后葉素與硝普鈉聯用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的臨床效果顯著, 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因此該種方法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
【關鍵詞】 垂體后葉素;硝普鈉;支氣管擴張;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4.056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ituitrin combined with sodium nitroprusside in the treatment of emoptysis caused by bronchiectasis. Methods A total of 130 emoptysis caused by bronchiectasis patients as study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pituitrin combined with sodium nitroprussidefor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imply pituitrinfor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compared and observ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0.77%, which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72.31%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emoptysis stopped time as (3.2±1.3) d, which was shorter than (5.2±1.0) d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as (28.67±4.12) mm Hg (1 mm Hg=0.133 kPa), which wasobviously lower than (33.55±4.08) mm Hg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as 7.69%, which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2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Pituitrin combined with sodium nitroprusside shows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in the treatment of emoptysis caused by bronchiectasis with low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herefore this method is worthpromotion and use in clinic.
【Key words】 Pituitrin; Sodium nitroprusside; Bronchiectasis; Effect
支氣管擴張即支氣管和附近肺組織由于長時間炎癥作用, 使得支氣管壁部位的彈力和肌肉組織受損, 導致支氣管出現無法逆轉的且持續發展的擴張。基本癥狀為慢性咳嗽, 咯血以及咳痰。該疾病病程長, 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則極易引發失血性休克, 嚴重時還會導致窒息或者是死亡[1-4]。現今關于該病的治療通常以垂體后葉素為主, 不過一些患者服用該藥物后其效果并不顯著。所以, 本文擬以垂體后葉素與硝普鈉聯用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 效果顯著, 現將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2月~2016年9月收治的130例支氣管擴張咯血患者, 男73例, 女57例, 年齡49~63歲, 平均年齡(55.2±5.8)歲;日出血量540~598 ml, 平均日出血量(568.1±26.9)ml。全部患者均滿足支氣管擴張咯血疾病診斷標準, 患者及其家屬均擁有知情權且已經在同意書上簽字確認。將全部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 各65例。
1. 2 方法 先對兩組進行止咳化痰、鎮靜、吸氧、抗感染以及止血等基本治療。然后對照組患者行垂體后葉素治療, 具體治療方法如下:在濃度為5%、劑量為50 ml的葡萄糖注射液中融入12 U垂體后葉素, 通過0.1 U/(kg·h)的速度不間斷靜脈泵入給藥, 1個療程為3~7 d。觀察組患者給予垂體后葉素與硝普鈉聯用治療, 需在上述治療前提下將30 ml硝普鈉溶于濃度為5%、劑量為47 ml的葡萄糖注射液中, 然后通過10 μg/min的速度不間斷靜脈泵入給藥, 1個療程為3~7 d。
1. 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咯血停止時間、肺動脈壓、不良反應情況進行觀察對比。
1. 4 療效評定標準 ①療效評定標準[5]:治療結束后48 h內如果咯血止, 與此同時1周內患者咯血情況得到控制, 且基本癥狀表現消失, 則屬于顯效;治療結束后3~7 d中如果患者咯血止, 與此同時1周內未出現大量咯血現象, 且其基本癥狀表現得到好轉, 則屬于有效;治療后咯血量依舊很大甚至更為嚴重, 則屬于無效, 此時應選用其他治療方式。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對兩組患者肺動脈收縮壓進行觀察和對比, 其中肺動脈收縮壓通過伯努利公式進行計算, 即P=4V2[6]。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顯效41例、有效18例、無效6例, 總有效率為90.77%(59/65);對照組患者顯效23例、有效24例、無效18例, 總有效率為72.31%(47/6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咯血停止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咯血停止時間為(3.2±1.3)d, 對照組患者咯血停止時間為(5.2±1.0)d, 觀察組患者咯血停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肺動脈壓情況對比 治療后, 觀察組肺動脈壓為(28.67±4.12)mmHg, 對照組肺動脈壓為(33.55±4.08)mm Hg,
觀察組肺動脈壓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2. 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治療后, 觀察組有5例(7.69%)出現不良反應, 對照組有13例(20.00%)出現不良反應,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4。
3 討論
毛細血管彈性纖維受損是支氣管擴張的一個基本原因, 毛細血管彈性纖維受損部位極易出現動脈扭曲以及擴張, 進而導致肺循環間以及支氣管動脈吻合造成血管瘤, 使得體循環壓力上升, 對病灶部位產生沖擊, 從而引起大量咯血現象[7-10]。
該疾病通常選用垂體后葉素進行治療, 該藥物可使血管平滑肌更加活躍, 且對肺毛細血管以及肺小動脈具有顯著的收縮作用, 能有效降低肺循環血量, 加快血小板凝結速度, 從而確保已破裂血管栓塞實現止血。不過垂體后葉素對冠狀動脈具有收縮作用, 尤其是當其結合腎集合管加壓素受體后能增強集合管水分二次吸收性能, 對胃腸平滑肌產生刺激, 致使患者發生腹痛以及頭痛等癥狀, 與此同時血壓上升[11-13]。鑒于此, 本組資料中還運用了硝普鈉, 該藥物能和多類不同的巰基發生反應, 促進S-亞硝酸巰的形成, 并在GST影響下促使外源性一氧化氮(NO)的形成, 使得細胞中出現GMP, 從而擴展血管平滑肌, 實現微循環狀況的改善以及肺動脈壓力的減少[3, 14, 15]。因此二者聯用可以彌補不足, 使治療效果大大提升。
在本組資料中, 通過對觀察組患者行垂體后葉素與硝普鈉聯用治療, 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顯效41例、有效8例、無效6例, 總有效率為90.77%(59/65);對照組患者顯效23例、有效24例、無效18例, 總有效率為72.31%(47/6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患者咯血停止時間為(3.2±1.3)d, 對照組患者咯血停止時間為(5.2±1.0)d, 觀察組患者咯血停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治療后, 觀察組肺動脈壓為(28.67±4.12)mm Hg, 對照組肺動脈壓為(33.55±4.08)mmHg, 觀察組肺動脈壓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有5例(7.69%)出現不良反應, 對照組有13例(20.00%)出現不良反應,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 相比于單純通過垂體后葉素進行治療, 對支氣管擴張咯血患者行垂體后葉素與硝普鈉聯用治療, 不僅效果顯著, 而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因此該種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龔華國, 金美珍. 硝普鈉聯合垂體后葉素治療肺結核大咯血療效分析. 江西醫藥, 2014(8):708-710.
[2] 劉鵬珍, 劉艷芹, 楊敬平. 硝普鈉聯合垂體后葉素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的療效觀察. 臨床肺科雜志, 2015, 20(2):342-343.
[3] 楊成云, 萬映蘭, 鄧文娟, 等.腦垂體后葉素聯合硝酸甘油治療肺結核咯血臨床觀察.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4, 23(2):69-70.
[4] 李玉. 硝普鈉聯合垂體后葉素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的療效觀察. 醫藥論壇雜志, 2016(6):154-155.
[5] 莫建容. 腦垂體后葉素聯合酚妥拉明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的臨床效果分析. 北方藥學, 2016, 13(3):27-28.
[6] 朱淑琴. 垂體后葉素聯合酚妥拉明治療支氣管擴張大咯血臨床分析. 中國中醫藥咨訊, 2011, 3(18):251.
[7] 林穎, 鄒天士, 涂智毅. 硝酸甘油與垂體后葉素聯合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患者的臨床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20):526-527.
[8] 范儷娟. 垂體后葉素與酚妥拉明聯用方案治療支氣管擴張大咯血的臨床效果觀察.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15, 26(8):980-981.
[9] 高艷玲. 酚妥拉明聯合垂體后葉素治療老年支氣管擴張伴大咯血的臨床分析. 吉林醫學, 2013, 34(36):7595.
[10] 戚玉清. 垂體后葉素聯合酚妥拉明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的臨床療效分析. 吉林醫學, 2013, 34(6):1080.
[11] 周海泉. 垂體后葉素聯合酚妥拉明治療支氣管擴張大咯血. 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16):141-142.
[12] 張大昌. 硝普鈉治療支氣管擴張大咯血療效觀察.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7, 7(5):947.
[13] 李東光. 垂體后葉素和硝普鈉聯合治療大咯血臨床觀察. 實用醫學進修雜志, 2009(2):102-103.
[14] 楊利兵. 硝普鈉聯合垂體后葉素治療肺結核大咯血臨床應用與觀察. 中外醫學研究, 2015, 13(35):26-27.
[15] 曾安津, 董霞. 硝普鈉聯合垂體后葉素治療肺結核大咯血的療效觀察. 臨床肺科雜志, 2013, 18(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