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希晶

【摘要】 目的 研究臨床護理肺源性心臟病(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護理效果。方法 62例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 依據患者入院就診時間分為參照組與實驗組, 每組31例。參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 實驗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加綜合護理, 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總有效率、住院時間以及癥狀緩解時間。結果 經護理后, 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96.77%, 并發癥發生率3.23%(1/31), 參照組患者總有效率74.19%, 并發癥發生率22.58%(7/31)。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 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癥狀緩解時間(7.45±1.38)d、住院時間(13.54±2.35)d, 參照組患者癥狀緩解時間(13.51±1.45)d、住院時間(19.36±2.42)d, 實驗組患者的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綜合護理干預模式應用在臨床護理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存在比較顯著效果, 可以有效改善臨床護理依從性以及護理效果。
【關鍵詞】 肺源性心臟病;慢性呼吸衰竭;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4.072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nursing effect by clinical nursing for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A total of 62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omplicated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divided by admission time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3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comprehensive nursing. Comparison was made on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otal effective rate, hospital stay time and symptom relieving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6.77%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s 3.23% (1/31),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74.19%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s 22.58% (7/31).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ymptom relieving time as (7.45±.38) d and hospital stay time as (13.54±2.35) d,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symptom relieving time as (13.51±1.45) d and hospital stay time as (19.36±2.42) 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all shorter symptom relieving time and hospital stay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pattern provides excellent effect in clinical nursing for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 and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linical nursing compliance and nursing effect.
【Key words】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Nursing
現對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不同護理干預后的效果進行以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次參與本研究的62例患者均為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 經臨床診斷后所有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咳痰、混合性呼吸困難、意識障礙、咳嗽、面色潮紅等癥狀, 并且經心電圖以及X線檢查后均存在肺心病以及肺氣腫。依據患者入院就診時間分為參照組與實驗組, 每組31例。參照組患者中女15例, 男16例, 年齡最大73歲, 最小37歲, 平均年齡(45.36±9.21)歲;實驗組患者中女16例, 男15例, 年齡最大72歲, 最小36歲, 平均年齡(46.34±8.5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參照組患者實行本院常規護理, 建立良好就診環境, 營造安靜、舒適、整潔的環境, 定時通風, 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以及空氣流通, 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實驗組患者予以綜合性優質護理, 主要包括以下內容:①用藥護理。在謹遵醫囑下對患者靜脈滴注速度以及用藥劑量進行嚴格控制, 防止過快滴注或者過量注射引發肺水腫, 觀察患者使用廣譜抗菌藥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 避免引發真菌感染。②呼吸道護理。依據患者實際情況采取患者適合的體位, 并且定期為患者進行拍背或者翻身, 予以正確吸痰干預, 并且避免過于粗魯的動作, 每次吸痰時間都應該低于15 s, 在吸痰的時候需要護理人員對患者心率、血氧飽和度等指標進行密切觀察, 防止因病情惡化引發窒息。③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及時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 以和藹的態度傾聽患者的情緒以及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④飲食護理。護理人員為患者以及家屬詳細闡述飲食護理的重要性以及意義, 盡可能食用維生素豐富、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等食物。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并發癥發生情況、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臨床療效評定標準:患者經對應護理后呼吸困難咳嗽、心肺功能等現象得到顯著改善判定為顯效;患者經對應護理后呼吸困難咳嗽、心肺功能等現象有所改善判定為有效;經對應護理后患者上述癥狀均沒有發生變化, 甚至出現加重現象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經護理后, 實驗組患者中無效1例, 有效9例, 顯效21例, 總有效30例, 總有效率96.77%, 并發癥發生率3.23%(1/31), 參照組患者中無效8例, 有效10例, 顯效13例, 總有效23例, 總有效率74.19%, 并發癥發生率22.58%(7/31)。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實驗組患者癥狀緩解時間(7.45±1.38)d、住院時間(13.54±2.35)d, 參照組患者癥狀緩解時間(13.51±1.45)d、住院時間(19.36±2.42)d, 實驗組患者的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肺心病是指肺源性慢性心臟疾病, 是因肺動脈系統或者肺組織出現原發病變引發增加肺動脈壓力, 加重患者右心負荷, 最終導致發生右心室肥大等情況出現, 是一種因心功能不全形成的繼發性心臟疾病[1]。臨床研究中不少疾病發展到比較嚴重的時候就會出現呼吸衰竭的現象, 因呼吸功能障礙會增加二氧化碳分壓以及降低動脈血氧分壓形成生理病理改變[2-8]。尤其是在肺心病發病引發慢性呼吸衰竭之后, 如果不能給予患者及時的治療與護理可能引發肝腎功能衰竭、肺性腦病等疾病, 嚴重可能出現死亡或者休克[3, 9-15]。排痰無力、氧流量控制不當、呼吸道感染等是主要引發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疾病的因素, 如果不能及時清除患者呼吸道內部黏液等會嚴重影響臨床效果, 因此在臨床治療中給予患者一定的有效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護理中給予患者以人為本的綜合優質護理, 包括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呼吸道護理等內容, 可以提升患者生理以及心理舒適度, 改善臨床護理效果[4, 16-20]。
本研究顯示, 經護理后, 實驗組患者中無效1例, 有效9例, 顯效21例, 總有效30例, 總有效率96.77%, 并發癥發生率3.23%(1/31), 參照組患者中無效8例, 有效10例, 顯效13例, 總有效23例, 總有效率74.19%, 并發癥發生率22.58%(7/31)。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癥狀緩解時間(7.45±1.38)d、住院時間(13.54±2.35)d, 參照組患者癥狀緩解時間(13.51±1.45)d、住院時間(19.36±2.42)d, 實驗組患者的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顯示綜合優質護理可以顯著改善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臨床癥狀,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縮短癥狀緩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 在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臨床護理中應用綜合優質護理可以顯著提升護理效果, 護理人員需要更加嚴格要求自身, 提升自身觀察力以及責任心, 掌握正確溝通方式, 了解患者實際思想, 以便于可以獲得患者的信賴, 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延緩患者生命, 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曉娟.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臨床護理體會.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4(10):121-122.
[2] 李特.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60例臨床護理觀察.醫藥前沿, 2016, 6(7):296-297.
[3] 易曉梅.綜合性護理措施對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影響.養生保健指南, 2016(29):30-31.
[4] 尹貞順.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綜合護理探析.繼續醫學教育, 2015, 29(6):89-90.
[5] 陳麗娟.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護理體會.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5, 3(29):157-158.
[6] 楊莉明. 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38例臨床護理.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0, 12(6):128-129.
[7] 劉瑩瑩. 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臨床護理體會. 現代醫藥衛生, 2010, 26(3):453-454.
[8] 馮淑香. 淺析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30例臨床護理.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6, 7(11):208-209.
[9] 趙月陽. 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護理療效.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 15(92):236-237.
[10] 王金花. 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臨床護理. 醫藥衛生(全文版), 2016(12):00092.
[11] 劉小晶. 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臨床護理. 藥物與人, 2014(8):133.
[12] 于振艷.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護理.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6, 7(10):209-210.
[13] 師淑珍. 肺源性心臟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100例臨床護理. 吉林醫學, 2014, 35(9):1991-1992.
[14] 方海燕, 張靜. 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臨床護理. 現代養生, 2016(8):218.
[15] 馬曉玲. 老年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綜合護理. 中國衛生產業, 2012(35):33.
[16] 李保紅. 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132例臨床護理觀察. 現代養生, 2016(2):2533.
[17] 張玲. 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臨床護理. 醫藥衛生(引文版), 2015(8):62.
[18] 黃妙琴. 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68例臨床護理. 現代醫藥衛生, 2015, 31(24):3806-3807.
[19] 李風美.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護理. 中國醫療前沿, 2009, 4(20):412.
[20] 馬方. 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護理分析. 當代醫學, 2016, 22(7):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