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照華
【摘要】 目的 分析踝關節骨折術后疼痛的護理要點。方法 60例踝關節骨折患者進行分組研究, 按照抽簽法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 各30例。參照組行常規護理, 觀察在此基礎上實施規范的疼痛護理, 對比兩組止痛效果。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96.7%明顯優于參照組的6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科學規范的疼痛護理可顯著減輕踝關節骨折術后患者的疼痛程度, 提高治療效果, 這種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應用。
【關鍵詞】 踝關節骨折;疼痛;護理要點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4.081
踝關節骨折屬于臨床骨科十分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 其在運動和生活過程中即可發生。近年來, 人們愈發重視戶外運動的重要性, 而這使得踝關節骨折的發生率逐漸升高[1]。骨折后患者會表現出非常明顯的皮膚腫脹和皮下淤血等情況, 劇烈的疼痛直接影響患者的行走能力, 盡管手術可促使踝關節的解剖結構恢復正常, 但卻不能改善損傷造成的疼痛, 患者經常會表現出恐懼不安、煩躁憂慮等負性心理, 這會對后續康復治療效果和骨折愈合產生嚴重影響, 甚至會對患者遠期關節功能產生影響。所以, 準確評估和分析患者疼痛程度, 并采取針對性護理指導, 對提高治療效果, 改善預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4]。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60例踝關節骨折患者進行分組研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5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60例踝關節骨折患者進行分組研究, 按照抽簽法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 各30例。參照組男18例, 女12例, 年齡14~65歲, 平均年齡(36.5±10.6)歲。其中合并不同程度關節損傷者16例。觀察組男17例, 女13例, 年齡16~68歲, 平均年齡(37.7±10.4)歲。其中合并不同程度關節損傷者1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參照組行常規護理, 術后對患者病情變化進行密切觀察, 對其日常飲食進行指導, 并嚴格遵醫囑用藥, 發現異常現象, 及時向醫生匯報, 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方法。
1. 2. 2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規范的疼痛護理。
1. 2. 2. 1 術前健康宣教 踝關節骨折患者并不是十分了解疼痛相關知識, 一般會按照正常情況對待骨折術后的疼痛, 很多患者擔心述說疼痛會降低醫務人員對原發病的關注程度, 再加上對鎮痛藥物的副作用存在恐懼心理, 所以會選擇盡量忍耐的方式。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講解疼痛的危害性, 并介紹疼痛程度, 通過健康宣教增強患者對疼痛的認知, 使其明確疼痛對心率、血壓、抵抗力的不利影響, 并幫助其了解疼痛與康復訓練和功能恢復之間的關聯。轉變患者的錯誤觀念, 做好并發癥預防措施[5]。
1. 2. 2. 2 鎮痛護理措施 ①基礎護理:術后由手術室護士將患者送回病房, 并與病房護士做好交接班, 為患者提供安靜、溫馨、舒適的病房環境, 對室內溫度和濕度進行調整, 使其可以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休息, 盡可能提升其對臨床護理工作的安全感和信任感。②針對性護理:將熱墊相應的抬高, 控制在15~45°范圍內, 對外固定石膏和輔料的松緊度進行調整, 發現固定過緊時要立即松解。患者服用脫水劑或活血通絡藥物時要對臨床療效進行密切觀察, 同時對尿量、肝腎功能等進行監測, 以免發生不良反應。通過干毛巾包裹冰袋的方式進行局部冷敷, 4~6次/d, 30 min~1 h/次, 以促使神經敏感順應性得以降低, 緩解局部出血和腫脹現象。利用肢體氣壓泵的方式加快末梢血液循環, 減輕腫脹程度, 避免發生血栓等性質較嚴重的并發癥。③心理護理:術后疼痛會導致患者及其家屬出現焦慮、壓抑等不良情緒, 護理人員應與之保持充分的交流溝通, 對其心理狀態進行準確評估, 給予患者充分的理解與同情, 鼓勵其勇敢表達疼痛感受, 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臨床護理工作中去, 及時回答患者提出的有關問題, 使其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給予其精神寄托和思想安撫, 促使其疼痛耐受力和治愈疾病的信心得到明顯提升[6, 7]。
1. 3 護理效果評價 選擇數字疼痛強度量表(NRS)對患者護理后疼痛情況進行評定, 采用0~10分對疼痛程度予以表達, 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無痛以0分表示, 代表疼痛消失, 輕度疼痛以1~3分表示, 代表完全緩解, 中度疼痛以4~6分表示, 代表疼痛部分緩解, 重度疼痛以7~10分表示, 代表無效。總有效率=(疼痛消失+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100%[2]。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參照組中疼痛消失8例(26.7%), 完全緩解5例(16.7%), 部分緩解5例(16.7%), 無效12例(40.0%), 總有效率60.0%;觀察組中疼痛消失17例(56.7%), 完全緩解10例(33.3%), 部分緩解2例(6.7%), 無效1例(3.3%), 總有效率96.7%, 兩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1.882, P<0.05)。
3 討論
踝關節骨折在臨床中并不陌生, 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多選擇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 但保守治療僅適用于病情輕微者, 手術依然是臨床治療該病的首選[8-10]。但術后疼痛作為手術治療的常見并發癥, 會直接影響到手術效果和術后康復。疼痛屬于機體的一種自然反應, 過度疼痛不僅會增加患者的痛苦程度, 導致不良情緒, 甚至會造成心腦血管疾病, 對術后康復十分不利[11-13]。而在常規護理基礎上, 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準確評估, 并進行針對性疼痛護理, 可顯著緩解疼痛, 減輕病痛, 確保術后康復效果, 加快骨折部位的愈合速度, 增進醫患之間友好關系, 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14, 15]。根據本組試驗結果可知,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7%明顯優于參照組的6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科學規范的疼痛護理可顯著減輕踝關節骨折術后患者的疼痛程度, 提高治療效果, 這種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曉燕. 112例踝關節骨折術后疼痛的護理措施. 中外醫學研究, 2014(3):106-107.
[2] 王麗珍.踝關節骨折術后疼痛的護理要點分析.中國保健營養, 2015, 25(15):169.
[3] 張宏. 踝關節骨折患者術后疼痛護理體會.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6(2):244-246.
[4] 雷楊. 踝關節術后患者疼痛的綜合護理干預. 醫學信息, 2016, 29(14):216-217.
[5] 王華穎. 67例踝關節骨折術后疼痛的護理體會.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4, 8(13):193-194.
[6] 趙茹. 踝關節骨折術后疼痛的護理體會. 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5(4):356-356.
[7] 余惠, 劉飛舞. 踝關節骨折患者術后康復鍛煉指導. 中國基層醫藥, 2012, 19(12):1907-1908.
[8] 鐘慶權. 踝關節骨折手術60例治療分析. 醫學信息, 2015, 28(1):101-102.
[9] 張曉艷. 踝關節骨折術后疼痛的護理體會.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2012(11):80-81.
[10] 馬云, 谷雪蓮, 趙燕. 68例踝關節骨折術后疼痛的護理措施. 中國醫藥指南, 2015(24):260-261.
[11] 王波. 47例踝關節骨折術后療效的隨訪調查. 首都醫科大學, 2006.
[12] 王善濤. 踝關節骨折的手術治療與功能康復. 山東中醫藥大學, 2007.
[13] 李興霞. 護理干預踝關節骨折術后疼痛的臨床效果. 今日健康, 2015(7):236-236.
[14] 王萌, 程勇杰, 李龍云. 踝關節骨折手術時機選擇的臨床研究. 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3, 7(2):88-90.
[15] 尹芝華, 秦晴, 高征, 等. 167例踝關節骨折圍手術期護理流程. 四川醫學, 2011, 32(12):2033-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