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丹華

【摘要】 目的 探討口服營養補充對鼻咽癌放化療患者的臨床作用。方法 80例鼻咽癌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平行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0例。對照組給予日常飲食無額外營養補充, 觀察組患者給予口服營養補充, 觀察兩組患者放化療前后1周內的血紅蛋白(Hb)、白蛋白(ALB)、淋巴細胞計數(LYM)、體質量指數(BMI)變化。結果 放療后兩組各指標均有明顯的下降, 且對照組Hb、LYM、 BMI下降較觀察組明顯(P<0.05);對照組放療后體重下降(5.45±2.32)%及營養風險發生率70.00%高于觀察組的(2.34±2.11)%、47.5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口服營養補充能降低Hb、LYM、 BMI下降指數, 減少患者體重下降和營養風險的發生, 是方便經濟且有效的腸內營養支持方法,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口服;營養補充;鼻咽癌;放化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4.083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是我國南方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1], 其發病率是耳鼻喉科惡性腫瘤的首位, 占頭頸部惡性腫瘤60%[2], 由于鼻咽癌腫瘤位于面部深部, 解剖位置深且狹小、隱蔽, 與顱底相近, 重要血管和神經較多, 外科手術切除困難, 放化療是臨床上治療鼻咽癌的首選治療方案[3], 在有效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細胞也造成傷害, 引起患者發生不同的并發癥, 營養失調是其常見的并發癥之一[4], 由于患者吞咽困難和疼痛、抑郁等不良情緒導致患者營養狀況更差, 導致患者住院時間的延長、抗腫瘤治療敏感性降低、并發癥的增加、治療費用增加及生活和生存質量的下降[5], 故應重視頭頸部腫瘤患者的治療和營養狀況, 本次作者對口服營養補充對鼻咽癌放化療患者作用進行研究, 旨在為今后制定營養支持治療鼻咽癌的方案提供可靠的臨床依據, 現將其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7~12月期間腫瘤科收治的鼻咽癌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根據患者臨床癥狀、病史、體征、影像學檢查、組織學和免疫組化檢查確診為鼻咽未分化非角化性癌;擬行放化療進行治療;體重下降<10%;飲食量下降, 但大于目標喂養量60%;放療前營養風險篩查2002(NRS2002)評分均<3分;可以理解本次研究目的及不良反應, 患者或患者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營養不良患者(體重下降>10%、血蛋白<30 g/L、BMI<18.5 kg/m2);患有嚴重心、腦、腎、肝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伴發感染相關性發熱;對本次使用口服營養補充成分過敏或不耐受者。根據AJCC鼻咽癌分期標準, Ⅰ期2例, Ⅱ期13例, Ⅲ期32例, Ⅳ期33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強調放療, 鼻咽靶區的劑量為66~75 Gy,
放療療程平均時間為47 d,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平行法將所有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0例。觀察組男26, 女14例, 年齡30~70歲, 平均年齡(46.35±9.43)歲, 平均照射劑量(69.45±2.34)Gy, 新輔助化療22例, 同期化療18例, 25例放療>47 d;15例放療<47 d;對照組男25, 女15例, 年齡30~70歲, 平均年齡(46.47±9.32)歲, 平均照射劑量(69.56±2.34)Gy, 新輔助化療23例, 同期化療17例, 23例放療>47 d, 17例放療<47 d。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照射劑量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日常飲食無額外營養補充, 觀察組患者給予口服營養補充, 參照腫瘤患者營養指南設定觀察組患者營養支持目標能量30~35 kcal/(kg·d), 蛋白質1.5~2.0 g/(kg·d), 碳水化合物3.0~4.0 g/(kg·d), 脂肪1.0~1.5 g/(kg·d), 液體30~40 ml/(kg·d), 每天對患者日常飲食產生的熱量和各種營養素的含量進行統計, 對所差能量和營養給予安素(美國雅培制藥有限公司, 進口藥品注冊標準JX20020340, 批準文號H20130320, 劑型:粉劑, 劑量:400 g/聽, 每次用量55.8 g)進行補充。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放化療前后1周內的Hb、ALB、LYM、BMI變化, 計算體重下降百分比及營養風險發生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若數據符合正態分布則采用t檢驗, 若數據不符合正態分布則采用中位數、級差表示行秩和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兩組患者Hb、ALB、LYM、BMI營養指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放療后各指標均有明顯的下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且對照組Hb、LYM、 BMI下降較觀察組明顯(P<0.05);對照組放療后體重下降及營養風險發生率高于觀察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腫瘤患者營養需求高于正常人群需求量[6], 包括患者日?;緺I養的需求、腫瘤生長、感染和平血、及治療均加大了患者營養的需求量, 由于在放化療過程中患者厭食和偏食及忌口、心理因素、手術治療、放化療治療和疾病本身等因素而導致患者攝入量不足或進一步下降, 而逐漸出現營養不良或加重營養不良發生, 部分患者營養不足或惡液質而發生其他并發癥, 影響治療計劃和治療效果[7-9], 由于鼻咽癌放化療的治療, 導致患者進食和吸收顯著減少, 進而增加了患者營養不良狀況的發生及營養不良情況的加重[10-12], 影響患者免疫功能和治療效果及預后, 降低和患者生存質量和生活質量, 故合理的營養支持干預對鼻咽癌的治療和預后有著重要的意義。
營養補充是腫瘤治療的重要部分, 理想的營養補充應基于準確評估患者營養狀況, 本文采用NRS2002[13, 14]對此次研究患者進行營養風險的篩查, 預測營養風險同時可動態判斷患者營養狀況的變化并及時的反饋, 胃營養補充方案的提供可靠依據, 口服營養補充是經口攝入一般食品外口服營養補充, 達到增加患者能量和營養素攝入量的目的, 方便經濟且易于患者接受[1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兩組放療后各指標均有明顯的下降, 且對照組Hb、LYM、 BMI下降較觀察組明顯(P<0.05);對照組放療后體重下降(5.45±2.32)%及營養風險發生率70.00%高于觀察組的(2.34±2.11)%、47.5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口服營養補充能降低Hb、LYM、 BMI下降指數, 減少患者體重下降和營養風險的發生, 是方便經濟且有效的腸內營養支持方法,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賴曉明, 黃小梅, 溫盛瑛, 等.口服營養補充在鼻咽癌患者放療中的應用.醫學信息, 2016, 29(28):157-158.
[2] 蘇端玉, 侯如蓉.口服營養支持在鼻咽癌放療患者中的臨床研究.中國現代醫生, 2016, 54(26):73-77.
[3] 沈梅竹, 龍國賢, 孫偉, 等.鼻咽癌患者營養狀態變化調查.內科急危重癥雜志, 2015, 21(5):348-351.
[4] 曾滿萍, 侯英蘭, 陳慶麗, 等.早期系統營養干預對鼻咽癌患者放化療毒副反應的影響.海南醫學, 2013, 24(4):480-482.
[5] 黃冰.鼻咽癌患者放化療期間營養狀況及臨床護理干預.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3, 10(36):69-70, 73.
[6] 曹遠東, 孫新臣, 唐心宇, 等.全程營養支持治療對鼻咽癌急性放療反應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臨床腫瘤學雜志, 2016, 21(4):349-352.
[7] 韓東景, 楊崢, 趙楠, 等.鼻咽癌放療患者營養狀況及營養干預的臨床觀察.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3, 20(10):786-789.
[8] 邢燕, 張健, 張含鳳, 等. 兩種營養方式在鼻咽癌放療患者營養干預中的對比研究. 預防醫學情報雜志, 2016, 32(4):390-394.
[9] 韓忠秀, 唐忠敏, 周小梅, 等. 飲食干預對鼻咽癌同期放化療患者營養狀況的影響. 蛇志, 2016, 28(1):57-58.
[10] 常鑫, 陳麗君, 陳英, 等. 鼻咽癌同期放化療患者營養不良綜合護理干預的研究. 廣西醫學, 2014(10):1484-1486.
[11] 侯威, 侯雪, 馬利新, 等. 早期營養干預對鼻咽癌患者放化療后預后的影響.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6(1):50-52.
[12] 陳柳云, 郅麗, 韋運杰, 等.鼻咽癌患者營養狀況及營養干預現狀.內蒙古中醫藥, 2014, 33(26):102-103.
[13] 惠博雅.兩種營養方式在鼻咽癌放療患者營養干預中的應用比較.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6, 7(16):6-7.
[14] 韋燕. 鼻咽癌患者的營養狀況及營養干預. 醫學綜述, 2013, 19(10):1771-1773.
[15] 黃牽娣. 鼻咽癌放化療患者營養干預效果觀察.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2, 12(14):3599-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