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洲+陳禮彬+伍秀麗
【摘要】 目的 探究銀質針熱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KOA)的臨床療效。方法 46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23例。實驗組采用銀質針導熱療法, 對照組采用溫針治療,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經治療后Lysholm評分高于對照組, 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低于對照組, 治療總有效率為95.7%高于對照組的73.9%,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溫針與銀質針導熱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均有一定療效, 銀質針導熱療法效果更為顯著, 值得采用。
【關鍵詞】 銀質針熱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4.089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常見退行性關節疾病, 是因軟骨關節組織變性、破壞及邊緣有骨錐形成的非炎癥性病變, 疾病常見老年群體, 也是引發老年人膝關節疼痛與致殘的重要原因, 關節疼痛、僵硬以及腫脹、骨質增生是主要表現, 使患者正常生活受到影響, 降低了生活質量[1-3]。當前, 治療膝關節炎的方法較多, 本研究選取本院2016年4~10月間診治的46例膝關節骨性炎患者, 采用銀質針導熱療法取得了顯著效果, 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采用抽簽方法選取本院2016年4~10月間診治的46例膝關節骨性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均符合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制定的《骨關節炎診治指南》(2007)關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診斷標準, 1月內未實施其他治療;年齡30~79歲;意識與思維清晰、心肝腎功能正常, 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主動接受研究。將46例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23例。實驗組中, 15例, 女8例, 年齡41~68歲, 平均年齡(54.5±8.2)歲, 病程1~6年, 平均病程(3.5±2.1)年;對照組中, 男11例, 女12例, 年齡42~71歲, 平均年齡(56.5±8.5)歲, 病程1~8年, 平均病程(4.5±2.1)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本組患者采用溫針治療, 依據《針灸治療學》中膝部治療法相關標準與步驟, 取穴位有梁丘、膝陽關、陽陵泉及膝眼, 以上穴位為主穴;另取委中、委陽、血海、陰陵泉、腎俞、阿是穴、足三里為配穴。使用不銹鋼針灸針, 規格為0.25 mm×(35.00~60.00)mm, 使用酒精消毒后進針, 將1.5 cm的艾條套入到針柄上, 充分燃盡10 min后拔針[4, 5]。治療1次/d, 每次留置時間為30 min, 連續治療5周, 1個療程3周。
1. 2. 2 實驗組 本組患者采用細銀質針導熱治療, 采用銀質針導熱巡檢儀(上海曙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產, 型號為YRX-1A-32)及相配套的銀質針, 大小為1.1 mm×130.0 mm。首次治療選2點, 為膝關節前側內膝眼各定點, 兩點間距為1.5 cm與髕韌帶中點定一點。第二次治療選臀部大肌、臀中肌及闊筋肌各7點, 兩點相隔1.2 cm。第三次治療選血海、阿是穴、足三里、陽陵泉、梁丘、伏兔等穴位[6, 7]。選好穴位后, 初次治療取患者仰臥位, 在膝關節下墊一個軟枕, 指導膝關節屈伸, 選擇好操作點, 消毒后, 依據患者胖瘦, 選擇適合長度的銀質針。內膝眼部針尖向上斜方刺入, 針沿著髕下緣刺入至膝關節腔內;外膝眼部針尖則向上斜方刺入, 針尖沿著髕骨下緣刺入至膝關節腔;髕韌帶中點刺入法為垂直髕韌帶中點向下刺入至髕下脂肪墊。完成針刺后, 將YRX-1A-32型銀質針導熱巡檢儀連接, 對探頭加熱片刻, 溫度以患者感覺舒適為宜、停留15 min后拔針, 后消毒完成治療[5, 6]。第二次治療取患者俯臥位, 在小腿或足背部下墊一高枕, 操作點選好后, 局部消毒, 選擇適合長度的銀質針刺入至骨面, 以患者有強烈酸脹感為準, 完成針刺后再次連接銀質針導熱巡檢儀對探頭加熱, 調節溫度, 15 min后將針拔出。第三次治療取患者仰臥位, 膝下墊一軟枕, 局部消毒, 選擇好相應的腧穴后, 使用適合長度銀質針直接穿刺, 以表現強烈酸脹感為宜。使用銀質針導熱巡檢儀對探頭加熱, 調節溫度, 15 min后將針拔出。每周治療1次, 1個療程3周。
1. 3 觀察指標 采用Lysholm評分系統對膝關節功能活動度進行評估, 評價標準參照VAS評分, 由同一名醫師評估。
1. 4 療效判定標準[7] 采用尼莫地平法對改善率進行計算, 疾病改善≥50%為顯效;改善<50%為有效;改善<25%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Lysholm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Lysholm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評分均高于治療前, 實驗組患者Lysholm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VAS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 實驗組患者VAS評分明顯較對照組低,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7%高于對照組的73.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常見老年人, 疾病反復發作, 遷延不愈, 為患者帶來諸多不適感, 降低了生活質量[8]。白細胞介素-1β(1L-1β)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細胞因子在自我催化作用下可使軟骨細胞被誘導, 從而產生趨化因子、一氧化氮(NO)與列腺素及白三烯等物質, 軟骨中炎癥介質促進分解代謝是其主要作用, 還可以有效對基質合成有效抑制, 加速細胞凋亡。即使骨性關節炎(OA)不是炎癥疾病的主要炎癥介質, 但卻是影響病情改善的重要標靶[9-11]。
中醫認為,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屬于“膝痹”、“骨痹”范疇, 有相關記載顯示, 因素體正氣不足, 外感濕邪而致病, 且該病與肝、腎、脾功能有著密切聯系, 風、寒、濕、淤為主要致病因素[12, 13]。銀質針最初源于古代的九針, 由銅、鎳、鉻等金屬物質鑄造而成, 質地堅韌、導熱效果顯著, 有研究顯示, 銀質針熱療法具有消炎、增強局部血液循環、接觸局部肌肉痙攣的功效, 還對骨骼肌有顯著的熱輻射效應, 可促使炎性改變, 加速細胞凋亡, 促進新細胞再生與修復[14, 1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在選穴基礎上使用銀質針針刺, 可使局部炎癥控制并消除, 使局部供血增多, 進而促進膝關節病變組織修復, 配合腧穴治療, 可達到溫通經絡、驅寒止痛的功效。
綜上所述, 銀質針導熱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顯著, 可有效緩解疼痛, 改善膝關節功能, 值得進一步研究與采用。
參考文獻
[1] 侯蘭香, 宋艷君. 銀質針松解術治療軟組織損傷性疼痛護理. 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27):364-365.
[2] 陳勤, 黃文權. 銀質針治療慢性頸部軟組織損傷62例療效觀察. 激光雜志, 2012, 33(1):87.
[3] 肖志剛, 陸薇, 楊世忠, 等. 銀質針治療慢性軟組織損傷性疼痛146例療效觀察. 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 2012, 21(2):
106-107.
[4] 王一帆, 木彬, 李代斌, 等. 銀質針療法在慢性軟組織損傷性疼痛中的應用研究.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6(1):126-129.
[5] 李向軍, 王海東, 田雪梅. 細銀質針導熱療法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 2016(6):34-36.
[6] 王曉明, 陳斌, 林松慶, 等. 銀質針導熱配合熱罨包外敷治療腎陽虛型膝骨關節炎療效觀察. 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5, 25(11):1006-1009.
[7] 路剛, 蘇君, 謝彬, 等. 銀質針導熱結合中藥外敷治療中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60例臨床觀察. 寧夏醫科大學學報, 2015, 37(9):1108-1111.
[8] 孫西霞. 銀質針療法治療頑固性軟組織損傷226例.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05, 21(5):284-285.
[9] 劉軍. 銀質針治療膝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性疼痛48例療效觀察. 中外醫學研究, 2010, 8(2):140.
[10] 楊學信. 密集型銀質針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 飲食保健, 2015(7):39-40.
[11] 吳佩螢. 扶陽灸配合溫控銀針治療高齡BKOA的臨床研究.廣州中醫藥大學, 2015.
[12] 徐鳳和, 劉傳圣, 王世杰, 等. 玻璃酸鈉注射聯合密集型銀質針導熱治療膝骨關節炎. 中國疼痛醫學雜志, 2012, 18(6):331-335.
[13] 李兆寶, 黃明勇. 銀質針導熱療法配合關節腔注射鎮痛液治療膝骨關節炎的療效觀察. 頸腰痛雜志, 2012, 33(5):391-392.
[14] 龐曉華. 銀質針導熱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 山西中醫學院, 2014.
[15] 龐曉華, 趙立新. 銀質針導熱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 中醫臨床研究, 2014(10):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