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為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和促進我國軍隊現代化建設,2001年9月,經過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征兵條 例》明確規定要從高校大學生中征集士兵。截止到2016年9月,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各高校共為軍營輸送了數十萬大學生兵源,為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因為各種原因,當前高校征兵工作總體情況仍然不容樂觀。
一、當前高校大學生征兵工作的現狀
1.“征兵難、參軍冷”現象依然普遍存在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一些人的價值觀和擇業取向日漸功利化。相比有些行業,部隊和軍人的待遇比較低。同時,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一些適齡青年受不了部隊的訓練之苦和鐵的紀律約束,且很多家長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這也導致出現征兵難現象。
由于上述原因,盡管各高校武裝部和地方人武部等機構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高校大學生參軍入伍的熱情普遍不高。從統計的數據可以看出,除少數高校外,很多高校都完成不了所規定的指標,有的高校甚至一直保持零的記錄?!罢鞅y、參軍冷”的現象依然困擾著各高校武裝部。
2.當前高校征兵工作體制不能適應時代發展需要
(1)思想認識不足。很多高校在思想上對征兵工作認識不足,沒有認識到征兵工作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學校全面建設的積極推動作用。很多高校武裝部機構設置不完善,人員配置不足,多為兼職;很多武裝部工作人員業務素質和工作態度有待提高,對征兵流程和政策不能了如指掌,工作態度不積極。同時,征兵工作經費保障不到位,很多工作無法有效開展。個別高校武裝部或并或改,名存實亡。另外,在實際工作中,很多高校武裝部側重點都放在軍訓和國防教育上,沒有將征兵工作上升到重要位置。上述情況都嚴重制約了高校征兵工作的有效開展。
(2)工作關系不順暢。當前高校征兵工作還處在探索階段,很多法律法規還有待規范,甚至出現相互“打架”現象;征兵工作所涉及部門還需要磨合, 一些工作開展不順暢。如教育行政部門僅對高校的國防教育和學生軍訓進行具體指導,對征兵工作沒有直接指揮權;沒有將高校武裝工作納入基層武裝建設體系,有時接不到各級軍事機關有關武裝工作的文件指示,處于“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尷尬地位;地方政府、地方人武部、高校武裝部等在參軍宣傳、退役安置等方面有時各自為政,不能統一思想等。高校征兵工作關系不順暢不利于大學生征兵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積極發揮高校作用,采取各項措施,促進征兵工作順利開展
“現代戰爭已經逐漸演變為高科技、遠距離對抗,軍隊需要更多可以操作甚至是研發現代武器的士兵”針對當前大學生征兵工作的不良現狀,高校應該順應時代潮流,采取措施,發揮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和作用,為我國國防軍隊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多的優質兵源。
1.重視和抓住三個關鍵環節
(1)征兵宣傳。為鼓勵高校大學生積極參軍入伍,國家出臺了很多征兵優惠政策,包括經濟資助、復學升學、退役優撫安置等。高校征兵工作人員要準確掌握國家各項征兵優惠政策,運用各種途徑和方法把它們傳遞給每一位青年大學生,以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在征兵宣傳動員過程中,務必做到全面、客觀、準確。我們不能只片面地講大道理,應當結合大學生的客觀情況,以國家征兵工作政策為指導,準確地運用國家征兵優惠政策,按照“一季征兵、全年宣傳”的工作思路,力爭把征兵宣傳貫穿于高校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過程中。同時,創新宣傳手段,運用靈活的宣傳形式,充分發揮手機短信、校園網絡、QQ、微信等現代媒體介質在宣傳中的作用?!案咝?梢灾攸c扶持一批有影響力、有發展潛力的國防教育社團,讓學生在活動中接受教育、拓寬視野”。
通過全面、客觀、準確的宣傳動員工作,讓一些條件合格的大學生認識到,應征入伍政治上很光榮,經歷上能豐富,成長上有助力,經濟上得實惠,從而激勵更多的高校大學生投筆從戎,參軍入伍。
(2)跟蹤服務教育。高校武裝部應該在每年新兵入伍后到其所在部隊走訪和看望,與他們溝通交流,了解他們在入伍前后、新兵集訓前后的思想動態、生活、訓練情況和主要困難,為他們在部隊中訓練學習提供指導,讓他們時時感受到母校的關懷,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使命感和自豪感,激勵更多的大學生參軍入伍。
高??梢酝ㄟ^走訪、通信、電話等手段與部隊建立良好溝通機制,充分了解學生在部隊期間各方面發展的狀況和不足,聽取部隊的評價和建議,并將結果一一記錄在案。通過溝通交流,高校能夠為幫助參軍大學生克服困難、完成服役任務提供建議,并能使他們在今后的復學或安置方面提前做好準備。
高校武裝部可以利用節假日定期慰問參軍大學生家庭,對參軍大學生家庭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讓參軍家屬產生自豪感和榮譽感,為參軍大學生及其家屬構筑起強大的心理支撐,給適齡應征大學生起到模范和示范效應。
(3)退役復學或優撫安置。經過兩年時間的部隊生活,大多數參軍入伍的大學生會面臨退役問題。退役后又存在兩種情況:復學或安置。
對于退役復學的大學生,高校應當以人為本,積極落實退役復學的各項政策。同時,高校要派專人(如班主任、輔導員)協助他們辦理好復學、戶口遷移等各項手續,解決好復學過程中的各類問題,并幫助他們盡快重新適應大學學習生活,完成角色轉變。
對于退役安置的大學生,高校要積極聯系所在地的退伍軍人安置機構,督促和配合其相關工作。同時,高校要做好回訪工作,查看和督促所在地的退伍軍人安置機構是否按照退役士兵的有關政策規定做好安置工作。對于沒有按政策安置的,要向上級反映,以切實維護退役大學生的權益。
2.建立適合時代需求的高校征兵工作機制
(1)建立高校征兵工作機構。高校武裝部是學校進行國防教育、學生軍訓、兵役登記、兵員動員等工作的重要機構,是高校征兵工作機構。高校要積極完善武裝部機構,要將征兵工作經費按照實際需要列入財政預算,并根據工作需要和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適時調整提高;要配備充足的高素質征兵工作專職人員,健全培訓考核制度,不斷提高其業務素質和政策水平,增強其履職能力;要積極發揮武裝部在征兵工作中的作用,做好應征宣傳、政審、體檢、送兵、跟蹤服務教育、退役復學、安置等工作。
(2)制定和完善相關征兵規定。高校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征兵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相關規定,規范征兵工作人員職責,做好征兵宣傳、跟蹤服務教育和退役復學安置等工作。
參軍入伍大學生志在保家衛國,為國防軍隊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必須保護他們的相關權益。高校根據自身條件制定相關規定,充分保護他們在應征報名、體檢政審、審批定兵、學費補償貸償、退役后復學安置等權益。同時,對于已報名參軍但中途無理由拒絕服役和當逃兵的大學生,除了按國家相關政策處理,高校也要給予處分,如“學校有必要與入伍大學生簽訂協議,協議要明確規定入伍學生在部隊期間的注意事項,對嚴重違反部隊的紀律受到嚴厲處分的學生,學校也將按照學校的有關規章制度采取相應的措施”,以確保高校征兵工作的嚴肅性。
(3)理順各類征兵工作關系。高校要規范和統籌武裝部的各項任務,把國防教育、學生軍訓、征兵等工作統籌安排好,并突出征兵工作的重要地位。同時,要把高校征兵工作和基層武裝工作、高校教育、政府財政和高校經費預算等統籌安排好,健全各種工作制度,理順各類關系,加大保障力度,嚴格獎懲機制。
3.根據征兵工作需要,推行相關高等教育教學改革
(1)凸顯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在當前高校的教學課程設置中,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不是單獨課程,只是在“兩課”中零星體現,更不要說具有系統性。這勢必影響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削弱大學生參軍入伍保家衛國的熱情。“突出愛國教育,強調‘沒有國家,何來小家的觀點,強調為國家、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是提升大學生征兵入伍積極性的要點?!?/p>
為激發更多大學生參軍入伍保家衛國的熱情,高校要對現行教學大綱進行改革,凸顯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并注意其系統化??梢酝ㄟ^設立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形式向大學生傳授愛國主義和國防知識。同時,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把教學環境、教學資源、教育理論和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在開展理論教學的同時開展多種形式的有趣味的實踐活動,做到保持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的知行統一。
(2)構建大學生參軍入伍職業生涯規劃體系。當前,高校征兵工作出現“征兵難、參軍冷”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高校缺乏大學生參軍入伍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很多大學生對于參軍入伍的認識主要來自身邊人所說和每年的征兵宣傳,對于為什么要參軍,自己是否適合參軍,參軍對自身發展有何利弊等不一定了解時,勢必會其降低參軍的熱情和興趣。
為改變這現象,高校必須構建大學生參軍入伍職業生涯規劃體系,要設立專門的大學生參軍入伍職業生涯課程和指導服務機構,其內容可以包括對大學生自身情況進行分析,了解參軍入伍的基本要求,了解部隊訓練生活了解兩年服役后何去何從,算好參軍入伍的政治賬、經濟賬和成才賬等。
通過構建參軍入伍職業生涯規劃體系,讓大學生對自己和軍隊環境都有清晰的認知,對自己是否參軍做出正確的抉擇,并且一旦選擇參軍,就能很快融入軍隊生活,對自己的人生發展和國防軍隊現代化建設都大有益處,并能促進高校征兵工作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佟延春.高校大學生征兵工作創新思路與管理模式探析[J].綏化學院學報,2014(9).
[2]黃泉星,陳婷婷.在校大學生參軍報國意識現狀及對策[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 (6).
[3]張訓良.高校征兵制度存在問題及探討[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