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加克
一、IWB對教師觀念的影響
自從IWB融入各科教學中,有教師質疑此種趨勢,也有教師無所適從,不知如何實行融入教學,很多教師認為以往的黑板式口授教學方式能達到良好的效果。然而,近年來的教育改革與教學理論的創新皆促使教師的教學方式進行多元化的變革,IWB融入教學便是其中一種教學創新方式。大部分使用過IWB的教師和學生認為,IWB可為學生學習帶來更活潑多元的互動,提高的專注力和參與熱情。另外,就認知學習理論(如建構論、情境學習等)而言,IWB融入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確有幫助,但是將IWB融入教學,將使教師面臨更多挑戰。
二、科技背景下教師觀念的轉變
1.交替期
此時期只有教師操作為主,IWB只作為書寫和畫圖以及啟動應用程序功能,其所使用的教材僅限于現有教材,如Word文檔。
2.學徒期
教師會大量使用自編數字教材,將教學過程中使用過的檔案儲存下來,作為參考或證明。在教學資源的整合上,已能利用其他教材,如Internet或校內網絡數字教材資源。在軟件應用部分,開始導入Powerpoint等軟件從事以文字為主的教學活動。
3.創始期
此時期教師逐漸熟悉IWB的操作方法,使用更為廣泛的程序,有能力放大或縮小檔案,以利于數個程序的開啟或是切換,并使用已儲存的一系列頁面教材。同時教師在教材內容上會整合多種特效與多媒體資源,以提升教學效果。
三、教學方式的改變
傳統的教學只注重概念的傳授(如圖1),在學生能力的培養方面較為欠缺,尤其是運用科技與信息等能力欠缺。
近年來,由于將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以及IWB應用于教學過程中,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為學生的參與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生動的學習資源,為學習者提供了許多發現知識、探究知識和表達觀點的有力工具,所以人們越來越重視將科技資源應用于教學中,而其中最基本的要算是行為主義模式所導引出來的精熟學習模式。其借由編序教學法的原理構建程序化的自動評量與回饋系統,使學習者可以反復練習,更正錯誤學習方法,豐富學習內容,進一步地發揮互聯網科技不受時空所限的特點開展學習,在線學習方式可滿足更多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如圖2)。
課程設計的一般模式為了解學生起點行為、設計教學內容、實施試驗、測驗和評價五大階段。圖2為IWB教學一般模式。
這種集自動化、個別化、客觀性特征于一體的學習方式受到一些教學實踐者的歡迎,他們認為采取這種方式,可以將學習者從時間、空間與教學者的限制中解放出來,以符合不同學生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總而言之,從IWB進入課堂這個例子來看科技與教育的關系,筆者發現兩者的融合效力正逐漸顯現。當代科技如此全面地滲透至教育活動諸領域,對教育觀念和制度甚至教育主體都將產生巨大影響,而如何在科技與發展過程中,進一步考慮科技下教育活動的轉變趨勢和潮流,有賴于教育工作者的進一步探索實踐。
參考文獻:
[1]任 磊,張 超,何 薇.中國公民科學素養及其影響因素模型的構建與分析[J].科學學研究,2013(7).
[2]王晶瑩,張 躍,孟紅艷,等.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縱向比較[J].科技導報,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