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樹海+何遠恒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和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等師范類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也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師范類院校當中的男女生比例失調問題勢必對教育活動和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一定的影響,立足于性別視角的有關學生管理的研究逐漸得到各方的關注,所以師范類院校如何通過學生管理工作培養更優秀的師范類人才是一個擺在我們面前且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本文旨在通過問卷調查與訪談的方法,從學生工作、課堂活動、日常活動和異性間的交流等方面收集數據,并進行深層次的數據分析,探討女多男少對師范類院校學子在學習和生活上的負面影響,并提出一些相應的建議。
一、研究過程
1.研究對象
本次參與問卷調查與訪談的在校學生共276名,其中男生52人,女生224人。他們分別來自玉林師范學院、廣西師范大學與廣西師范學院的62個不同專業,包括英語、漢語言文學與新聞學等專業。
2.研究方法
(1)問卷。問卷調查主要是用來探索師范類院校女多男少的現狀對學生所造成的影響。問卷設計共有15個問題,由兩個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為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涉及被調查者的院校、性別、專業等信息。第二部分為被調查者對當前學生管理模式的看法,涉及人際交往、學生工作、學生活動、課堂活動、學習日常和日常生活等多方面。本次問卷調查與統計共發放問卷266份,回收有效問卷266份。
(2)訪談。訪談主要是用來探索女多男少現狀下師范類院校學生們對將來學生管理模式的期望以及具體看法。受訪者包括學生10人,且均為隨機抽取。在開展訪談之前,小組成員分別列出兩份不同的提綱,然后分別與這十名學生進行一對一交流,并且對訪談內容進行詳細記錄。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調查問卷的結果與分析
筆者通過統計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統計,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得到相關數據,以下為調查問卷的主要問題的統計及分析。
(1) 校園資源方面。
由統計可知,約63%的學生認為女多男少的現狀會造成學校資源的浪費,約53%的學生表示希望增加女生可用資源。從課堂活動與教學實踐當中女生的綜合情況來看,在女多男少的師范類院校中的資源利用率有待提高,部分學生群體的資源需求未得到滿足。
(2)教學活動方面。
約56%的學生表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會更加關注人數較少的男生。同時,約60%的學生表示,因為女多男少的現實情況,所以難以開展由男女協作完成的教學活動。在女多男少的教學活動中,如何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如何令所有學生在教學活動當中都獲得合作的機會,如何實現教學活動的受益面最大化等,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3)生活交際方面。
約66%的受調查學生認為學生在女多男少的生活環境中生活易造成男生弱勢化,女生易強勢化,而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女生缺少異性同伴,易出現性格男性化,女生獨立性增強,男女生互動少;男生則相反。約34%的學生認為在師范院校女多男少的情況下不會改變對兩性的看法,但也有約27%的學生認為女多男少的情況會對男性期待值降低。不難看出,女多男少的現實情況令學生在生活交際方面產生諸多問題。如部分男生出現“弱勢現象”“陽剛之氣”減弱;部分女生出現“娘子軍”傾向。
(4)學生的期望。54.51%的受調查學生認為,在學生管理中針對性別差異開展長期性的性格塑造活動是有很大意義的。69.92%的受調查學生認為應將學生的自主自發性調整和學校的組織規劃性管理相結合,表明學生渴望自主獨立,但也需要外在幫助。同時,63.53%的受調查學生認為,在學生管理當中應根據性別比例進行傾斜性改變才能使學生管理更具靈活性和人性化,更公平。綜合來看,大部分學生對在女多男少現狀下進行學生管理創新持支持態度。
2.訪談結果與分析
(1) 缺乏公平性。在女多男少的師范類院校當中,很多硬件設施都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部分供女生使用的硬件設施則由于人數過多出現而不夠用的情況。與此同時,大部分被訪談對象都認為,在學生管理工作當中在校園機會平等方面仍需改善,由于女生基數較大,且男生由于身體素質等方面所具有的“性別優勢”等原因,使得女生在獲得機會方面要付出更多努力。
(2) 缺乏有效性。男女生各有所長,在當前女多男少的師范類院校當中,性別比例失衡不利于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學生在與授課教師的互動中缺乏活力。男女生有不同的視野和思維方式,相互交融、相互碰撞,這樣的互補性學習最有效,當這種平衡被打破時,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缺乏多樣性。“異性效應”在學生群體當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豐富學生個性,陶冶情操,充實心靈。師范類院校由于女多男少,很多課外活動都沒法展開,“異性效應”發揮作用的環境也就相應減少,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建議
1.轉變傳統管理觀念,有的放矢
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男女生之間都存在著顯著差異。瑞典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指出,人好比一粒種子,這里的種子有可能是高聳入云的大樹種子,有可能是野火燒不盡的小草種子,還有可能是四季常青的灌木種子。園丁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澆水、施肥等工作,幫助它們朝著各自的方向發展。所以在女多男少的師范類院校的環境當中做到有的放矢就極具必要性。在進行學生管理工作時,教師針對男女兩性的客觀差異,按照不同的教育目標與理想標準,幫助學生有個性地發展。一方面,要鼓勵占多數的女生敢于競爭,明確自我定位,發展個性;另一方面,也要鼓勵占少數的男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生活各個方面的工作當中去,自信勇敢地迎接挑戰,避免被“邊緣化”。在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之下,促進男生與女生都能在女多男少的校園環境當中得到全面發展。

2.改進管理方式
在學生管理工作當中堅持主體性原則與引導性原則相結合。美國管理學家科曼所提出的“領導生命周期理論”指出,學生管理模式大體可以分為四個類型:命令型、說服型、參與型、授權型, 所以女多男少的師范類院校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時,可以將以上四種管理模式相結合,一方面可以通過命令型、說服型的方式,引導男生與女生參與到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當中,培養學生之間 的合作溝通能力,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參與性、授權性的方式鼓勵學生主動走出去,增加交際機會,培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與競爭性。
3.完善監督機制
在學生管理工作當中應當堅持專業化原則。社會人假設理論認為,社會需要的滿足對于人的行為有著較大的激勵作用,人有渴望被尊重、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等高級社會屬性的需要,所以在女多男少的師范類院校當中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時,不僅需要讓學生學習到專業知識,更需要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學校范圍內讓學生以社會人的角色發展。在男女有別的前提之下,一方面強調女生獨立自主、冷靜沉著地發展,另一方面注重男生的男子氣質、魄力的培養,開闊視野,勇敢自信。
四、結語
高等師范類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肩負著管理學生、維護高校穩定和培養人才的歷史重任,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師范類院校女多男少現狀下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而學生管理工作是復雜的,它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傳統和管理者素質等多個方面,所以需要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不斷完善管理制度,與時俱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根據學生群體特點開展個性化、多樣化、互動性強的學生管理工作,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生管理工作創新模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穆 靜. 我國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08.
[2]吳正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4.
[3]張軍威.師范生性別比例失衡問題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4.
[4]石沁禾.基于柔性管理理念的我國高校學生工作管理模式創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8):51-53.
[5]王 俊.教師職業的性別標識探論——兼談師范類院校男女生比例失衡問題[J].高等教育研究,2015(6):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