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冰
禮儀是社會生活中基本的行為準則,中國歷來注重禮儀教育。兒童時期是培養文明禮儀、道德習慣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兒童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從小對兒童進行文明禮儀教育,養成其良好的文明禮儀,有利于端正兒童的思想品德,可以使其受用終身。無論是古代社會還是現代社會,都非常注重兒童的文明禮儀規范的教育和濡養。
六朝時期文化多元興盛,童蒙教育也極為興盛,涌現出了一些膾炙人口的蒙養教材。一般我們提及古代蒙養教材,言必稱“三、百、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而《千字文》就誕生于六朝時期,同一時期的《開蒙要訓》也對當時的童蒙教育、兒童的品德的培養與塑造產生了深遠的教育影響。
我們試著透過六朝的文明禮儀教育,探討六朝時期的兒童禮儀規范,包括基本生活規范如何形成,家庭內部有哪些倫理要求,以及如何預熱進行社會交往和互動。對這些文明禮儀教育思想進行梳理的同時,能合理發揚和繼承優良的禮儀教育思想,以對當今兒童禮儀教育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六朝兒童禮儀關乎個人的道德修養
修身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大學》中指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自我修養的道德發展路線,認為修身和自我修養的提升是道德發展的關鍵環節。實際上各朝各代的兒童教育都非常重視修己立身,六朝時期的兒童禮儀教育也是如此,包含了豐富的修身思想。
《千字文》中就蘊含著豐富的修身思想,如“女慕貞潔,男效才良。知過必改,得能莫忘。罔談彼短,靡恃己長。信使可覆,器欲難量”等,這些要義的基本意思就是,男女要有不同的道德規范和道德要求,女性要梳理貞潔的婦道觀,而男性則應該效仿賢良之人。還有知道自己的缺點要及時改正,如果有能力辦成一些事情一樣要竭盡全力。不要隨便去議論別人的缺點和不足,不要過于仰仗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就不思進取。又比如“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意思是說,養成了好的道德,就會有好的名聲;形體端莊了,儀表就正直了一樣?!靶造o情逸,心動神疲。守真志滿,逐物意移?!币3謨刃那屐o平定,情緒就會安逸舒適,心為外物所動,精神就會疲憊困倦。保持自己天生的善性,愿望就可以得到滿足,追求物欲享受,善性就會轉移改變?!肚ё治摹繁臼且磺€字的識字書,但因為涵蓋了一些德育訴求,且符合兒童的閱讀習慣,所以兒童在進行識字學習的同時,也受到個人道德修養方面的熏陶和感染,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自身的道德水平。
二、六朝兒童禮儀在于基本生活規范
古代的兒童禮儀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基本生活規范和生活禮節??梢赃@么說,古代的蒙養教材有兩大功用:一個是道德教育的培養和塑造,另一個就是生活規范的養成和培養。《開蒙要訓》是六朝馬仁壽所著,是六朝時期重要的兒童教育課本,主要涉及日常生活的實用性用字,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可以視為六朝時期底層兒童讀書學習的重要的學習起點。《開蒙要訓》中歸納了起居臥室、女紅服飾、器用飲食、庫倉宅舍等方面的要求。這就涉及了基本的生活行為規范,如“帷帳床榻,氈褥威儀。屏風倚鄣,幔幕懸垂?!钡润w現了對于生活起居臥室的整潔、規矩的基本生活規范。還有一些生活用具的擺放、布置等,所以好的禮節也是從生活的細節中逐步培養的?!肚ё治摹分幸灿幸恍┳罨镜纳罴毠澓蜕钜幏?,如“束帶矜莊、徘徊瞻眺。”就是說,穿著要整齊端莊,平時儀態要從容,高瞻遠矚?!熬呱挪惋?,適口充腸。飽飫烹宰,饑厭糟糠。”就是說平時的飯菜,要適合口味,讓人吃得飽。飽的時候自然滿足于大魚大肉,餓的時候應當滿足于粗菜淡飯。
朱熹在《童蒙須知》中指出,兒童禮儀養成的一般順序,就是從衣服冠履、 語言步趨、灑掃涓潔、讀書寫文字等生活禮儀和規范的養成中起步,在日常生活的灑掃應對中涵養德行、培養習慣。
三、六朝兒童禮儀關乎家庭倫理思想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其倫理教育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六朝也是十分重視兒童的家庭倫理道德教育的。六朝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兒童教材就是《千字文》,其中關于家庭倫理思想的內容也是非常豐富的。如“蓋此身發,四大五常。恭惟鞠養,豈敢毀傷?!比说纳眢w發膚分屬于“地、水、風、火”,一言一動都要符合“仁、義、禮、智、信”。誠敬地想著父母的養育之恩,哪里還敢毀壞損傷自己的身體發膚?還有“資父事君,曰嚴與敬。孝當竭力,忠則盡命。”說的就是奉養父親,侍奉君主,要嚴肅而恭敬。孝順父母應當竭盡全力,忠于君主要不惜獻出生命。孝道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又比如“上和下睦、夫唱婦隨。”說的是上下要和睦相處,夫婦要一唱一隨,協調和諧。這些都體現了六朝時期,人們試圖向兒童傳達的家庭倫理:家庭要和睦相處,安定團結,夫婦要一唱一隨;兒童在外要聽從師長教誨,在家要謹遵母親的教導;對待長輩要尊敬有禮,同輩間則應相親相愛,做到和睦共處等。這些兒童教材,主要教導兒童在家庭內恪守家庭倫理道德、恪守孝道以及日常生活中接人待物之道, 用淺顯易懂的話語影響兒童、啟示兒童。
四、六朝兒童禮儀涉及社會交往教育思想
社會交往是人類重要的存在方式。人們生活在一定的社會交往之中,與人互動,打交道是必不可少的交往環節。兒童“智識未開”,與人交往基本出自自身本能,需要相應地教導和指引。六朝的兒童教材中,也有大量與人交往等處世的禮儀思想,指導兒童在待人接物、為人處事上的相應要求?!肚ё治摹分校敖挥淹斗?,切磨箴規”,與志趣相投的人結交,在才能和品行上互相勸諫、互相告勉。要保持純潔的天性,堅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常懷仁義慈愛之心,不棄正義廉潔之德。又如《千字文》中,提出“聆音察理,鑒貌辨色。貽厥嘉猷,勉其祗植?!币仓赋隽讼鄳奶幨略瓌t,聽人說話要審察其中的道理,看人容貌要看出他們的心情。 要給人家留下正確高明的忠告或建議,勉勵別人謹慎小心地處世立身。
六朝時期的兒童教育思想內容非常豐富,禮儀教育也涉及多個方面,伴隨著著名的蒙學經典《千字文》的問世和傳播,產生了深遠的教育影響。六朝時期的兒童禮儀除了上述的個人修身、社會交往、生活規范以及家庭倫理之外,還有為學惜時等思想。當然這些膾炙人口的教材之中,還有一些相對落后的封建思想和封建禮儀,對于維護封建倫理綱常起著一定的作用。我們應該看到六朝禮儀教育思想中值得吸取和借鑒的內容,做到合理吸收,繼承與發揚,做到對于古代兒童思想的當代轉化;繼續引導兒童、涵養其道德,濡養其文明禮儀習慣,最終實現兒童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凌皓.中國教育史論[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2]張新朋.敦煌寫本《開蒙要訓》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