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麗++劉建華
摘 要: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5年9月中旬印發了《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的出臺,使得我國國有企業重組改革在今后成為了一種新常態。為達到改革重組的目的,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是提高企業經營業績和增強競爭力的必要條件,而控制環境是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載體和保障,對內部控制的執行效果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本文針對國有企業改革重組的背景,對內部控制環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國企改革;內部控制;控制環境
中圖分類號:F27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2-0220-01
中共中央、國務院2015年9月中旬印發了《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全面提出了新時期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國有企業改革重組的推進,將有利于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于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在指導意見出臺前后,國內相繼有多家涉及多個行業的大型國有企業完成了改革重組,其中包括分離14年的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再度合體成立中國中車、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合并成立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寶鋼武鋼合并申請目前也已獲得證監會受理等等。由于大型國有企業改革重組過程中涉及公司數量較多、員工人數龐大,在改革成立初期由于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沒有配套的內部控制環境為依托,導致公司運行效率低下,反倒沒有達到改革重組的目的。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將圍繞國有企業改革重組背景下內部控制環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展開簡要論述。
1 控制環境的含義及其在內部控制系統中的作用
1.1 控制環境的含義
美國COSO委員會(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于1992年提出報告《內部控制——整體框架》(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簡稱IC-IF),該報告是現代內部控制最具有權威性的框架。它指出內部控制由八個相互關聯的要素組成,即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監控、目標設定、事項識別和風險應對。該報告認為,控制環境是內部控制體系的基礎,是有效實施控制的有力保障。
我國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于2008年頒發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也將“內部環境”作為內部控制系統的五要素之一。它認為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一般包括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等。
1.2 控制環境對內部控制系統的作用
從以上權威報告可以看出,控制環境是內部控制系統的載體和保障,是內部控制其他因素構建的基礎,是企業建設內部控制的土壤,是一切內控制度、流程、控制點得以實施的根本條件。
一個企業內控好壞,首先應對其內控環境進行評價,如果環境不好,就需要更仔細和深入的進行建設,換句話說,如果環境建設得好,具備良好的風險意識和內控文化,即使一些小方面存在控制不足,也并不重要。所以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經營特點和管理要求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建設,這樣才會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和整體戰略目標。
2 國有企業改革重組背景下內部控制環境存在的問題
2.1 沒有健全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
公司的治理結構與組織結構是企業內部環境的環境,公司治理結構與組織結構的健全和完善,將為內部環境的完善奠定堅實的基礎。
從目前國企改革情況看,公司的治理結構亟需健全和完善。由于我國實行計劃經濟的時間較長,我國國有企業普遍存在體制不活、效率低下的問題。問題的背后是“一股獨大”的現象,股權過于集中,國有資產證券化率偏低。因此,以法人治理結構為重點的現代企業制度亟待完善。
2.2 缺少良好的人力資源政策
人力資源政策在控制環境中扮演著非同一般的角色。企業員工的一言一行是內部控制制度貫徹執行的保證,他們既是控制的主體,又是控制的客體。
國企改革過程中,由于涉及多家公司的合并重組,合并初始階段,往往會出現人力資源政策不合理的現象。比如薪酬體系不統一、員工崗位設置不合理、績效考核系統不夠完善等等,這些都會造成員工情緒不滿,導致工作積極性、創造性不高,從而導致內部控制制度出現各種狀況。
2.3 沒有統一的企業文化
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能夠形成一種良好的工作氛圍,激發員工心甘情愿為本企業獻身的內在動力。企業必須重視企業文化的培養,這樣不僅有利于科學合理地制度和執行內部控制制度,還可以彌補內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使企業內部控制始終處于有效狀態。
國企改革最突出的問題就是企業文化的融合問題。由于將多家公司、數萬名員工打亂原有秩序,整合在一起,這樣就會造成企業文化多樣性的沖突。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簡稱“東航”)2002年整合失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時東航先后收購了西北、武漢、云南等航空公司,但是在完成整合后,東航忽略了企業文化的塑造,對員工缺乏人文關懷,使得員工沒有歸屬感和使命感,最終造成“集體返航”的震驚事件。
3 改善內部控制環境的對策
3.1 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要解決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問題,必須深化改革,健全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首先要推進股權多元化,為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規范運作創建基本條件。通過股權多元化,引入另外的國有股東、特別是非國有股東,這樣國有企業的目標就會和公司制企業的目標一致,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其次是通過設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管理層等組織機構,并明確劃分股東、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人員各自權力、責任和利益,以此來形成對公司經營管理和績效進行監督和控制的一整套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
3.2 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沃爾瑪CEO大衛.格拉斯曾直言不諱道:“是我們的員工創造了沃爾瑪的價值體系,而不是華爾街。”所以,人是決定內部控制效果的最重要因素。在國企改革的初始階段,要非常重視人力資源政策的制定。根據企業自身狀況,制定合理的薪酬體系和績效考核體系,同時注重將合適的人員安排在合適的崗位,以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為企業創造價值。
3.3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國企改革重組,可以說是企業文化重新塑造的過程。這個塑造的過程可能需要時間、也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國企改革必須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培養員工的歸屬感和使命感,將管理者的管理理念逐步滲透到全體員工中間,從而引導全體員工主動去實現企業目標,促進企業的發展和進步。
4 結語
在國有企業改革重組的過程中,應注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尤其是作為內部控制制度重要因素之一的控制環境,它是內部控制系統的載體和保障,企業應重視并不斷完善內部控制環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