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在江機二校的發展進程中,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的需求,我們提出了“激發生命潛能,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厚重”的生命教育辦學理念,并建構了名師成長培養模式、生命課堂教學模式、生命德育模式、生命成長教育模式、成功家庭教育模式為框架的實踐層面的五個支撐體系。
一、抓常規,教學管理細化中日臻豐盈
幾年來,我們合理制訂并完善了學校各項工作計劃,并按照計劃有序有法開展師培、教研、科研工作,做到各項工作分工與整合并行。我們知道,教學常規管理是學校教學工作的核心,我校出臺了備課、批改、實驗等九項制度并按章執行,教導處堅持兩個結合:即對教學常規進行定期與隨機相結合、定時與抽查相結合,實行“月總結、周必檢、日巡查”的檢查督促制度,即:每月一次月工作總結,梳理全月的教學工作情況,每周至少一次必檢集體備課、一次抽查集體備課,每日至少一次課堂教學常規巡檢,每項檢查有記錄、有軌跡、有總結。質量管理采用個人分析—組內小結—學校總評分析報告的分層質量分析管理方式,結合學校期末學科質量分析會的召開,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教學管理的有序開展,使任課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進一步明確:備課求“深”,即深入淺出;上課求“實”,即教學風格樸實、踏實;作業求“精”,即減負不減質;教法求“活”,即教學設計靈動新穎;手段要“新”,即善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導要“細”,即體現有效的師生互動;質量要“高”,即力求課堂教學有效、高效。
二、研促培,生命課堂凸顯教學特色
學校在教學管理工作中,注重以研促培、研培相融的培訓管理模式,以校本培訓及教研活動為突破口,注重研培結合,為教師提供磨煉業務的平臺,讓教師在活動中不斷提升業務素養。學校校本培訓堅持采用“個人研修—講座輔導—反思整理—實踐提升”的研修模式。通過開展全員性的白板實用培訓、關于生命課堂教學模式的研討等系列專題培訓,使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有了更深層次的提高,使他們更加從容地走進生命課堂、走進可愛的學生。我們還組織教師參加省、市、區級及大學區教師教研活動,使廣大教師在活動中多學習、多歷練、多收獲。我們還開展多層次的青年教師跟課活動,在教研員的悉心幫助下,青年教師對教材的把握、課堂教學的組織等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教導主任跟課活動中,教導主任與青年教師共同切磋教法,研讀教材,一同成長。青年教師在教學中對生命課堂的模式有了深層次的思考,尤其在關注學生知識與生活實踐的有機融合,關注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兩個問題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三、建平臺,教學骨干活動中歷練成長
為增強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我們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省、市、區教育教研活動,在活動中為教師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在實踐中磨煉教師實戰經驗。我們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吉林市一師一優課評比活動,吉林市優秀視頻評選活動,吉林市優秀微課評選活動。我們還開展了學校教師教學技能“大練兵,大比武”活動。活動中,我們經歷了“教師自修—名師師范—專家引領—個例實踐—成果展示活動”的歷程,借此機會,我們還開展了學校“大練兵、大比武”教學特色展示活動,本次活動因活動流程設計新穎、展示內容生動翔實、課堂教學扎實有效、沙龍探討貼切深刻受到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贊揚。
四、分梯次,名優教師實踐中光榮綻放
本年度,學校注重骨干教師、名師隊伍建設,以骨干教師培養為主線,以青年教師培養為重點,開闊教師專業視野,增強教師隊伍軟實力。在青年干部中開展“教育思想分享”經驗交流活動,在學區內骨干教師中開展“影子實踐”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教法實踐成效。新教師培養,我們采取理論夯實、實踐跟上、反饋引領的培養方式,使青年教師在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五、手牽手,教育資源實現雙贏共享
我校作為大學區牽頭校,負責組織進修附小、東城小學這一大學區的活動策劃和組織工作。根據年初大學區全年工作計劃,我們與成員校一同開展了數學及語文教學專題研討活動、科研論文交流活動、送教下鄉等活動。6月,我校組織各成員校開展了“大學區教育思想”分享會,我校鐘巖、張鶴巖兩位教師代表學校做了專題講座。11月,我們大學區開展了“走進新課標,實踐新課堂”主題說課競賽活動,此項活動聘請區教育局教育科領導和進修學校小教部專家為評委,6位教師表現突出。此項活動為實現校際間共研互助作出了貢獻。
綜上所述,教學管理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扎根課堂教學一線,全身心投身學校教學管理中,在抓好常規工作的教學管理的同時,讓特色成為教學的常態,讓常態蘊含生命課堂的特色,更加深入地探究生命教育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內涵,力爭在教育局、進修學校的正確有力引領下,努力達到教學管理的規范兼含科學、人文不失細膩、大氣不失高效的管理境界,使學校的管理工作再上新的臺階,為學校的長足發展和特色建設再接再厲。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