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雙春
摘 要:孝悌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優秀的部分。如今孩子的培養往往注重知識的傳遞,缺少心理健康的教育,尤其是農村寄宿小學中的大部分孩子屬于留守兒童,處于弱勢地位,需要心靈的呵護遠遠多于知識的傳播。而孩子的培養僅僅依靠學校的教育是不夠的,需要家長、社會、學校三方的共同努力,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孝悌文化的芳香沁滿校園。
關鍵詞:孝悌文化;學校;家庭;社會
據調查顯示,目前留守兒童已經成為農村寄宿制小學的主力。小小年齡就缺少了家庭的關心和呵護,使得很多寄宿的留守兒童存在著心理問題。這些兒童正是處在最無憂無慮、快樂成長的年齡,而由于家庭的種種原因使得一些兒童脫離了父母的呵護,面臨著這個年齡本不應該承受的壓力。處于這一境遇的孩子往往不單單是對于知識的渴求、精神的慰藉,思想教育、心理輔導也許比單純知識的培養對孩子以后的發展更為重要。這對于孩子人格的形成,以及以后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意義重大。
一、文化現狀
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優秀的文化能夠促進孩子身心發展,其中孝悌文化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孝悌文化是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孝”即表示回報父母的愛,強調孝敬父母,“悌”主要是指兄弟姐妹之間的友愛?!靶蔽幕瘜τ诰S護家庭的和諧,乃至社會的穩定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需要從小培養孩子的這種意識。如今農村寄宿制學校還主要以孩子的知識傳遞為主,由于資金、師資等多方面的限制,很少有農村寄宿學校能夠重視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這一現狀迫切需要教育者重視對于孩子孝悌文化的培養。而農村寄宿小學本身存在的特殊性,這就要求農村寄宿小學更應該注重對學生傳播孝悌文化,培養其孝悌意識。
二、解決措施
農村寄宿學校的思想教育問題并不是單純一方能夠解決的問題,要想真正實現孝悌馨香滿校園,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1.學校應加強孝悌文化培養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學校教育對于個人的發展尤為重要。教育本身就是教書育人,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育人,培養人的健全人格。傳統的孝悌文化,對于農村寄宿小學培養學生十分重要。老師應該教導學生感恩父母,懂得父母的辛勤努力都是為了讓孩子過得更好,對排斥父母的學生積極進行心理輔導。通過一些宣傳漫畫的形式,將傳統的孝悌文化以漫畫的形式分布在校園的周圍,使得學生時時能夠受到孝悌文化的熏陶,舉辦一些關于孝悌文化的活動,讓學生能夠真正融入其中,在玩耍中懂得做人的道理。也可以通過一些傳統文化的學習,例如“三字經”“弟子規”等傳統經典,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知識,學會道理。
2.社會應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
目前社會上掀起了關注留守兒童的熱潮,農村寄宿學校更是留守兒童的重要聚集區,更應該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目前,社會上有很多公益組織、熱心人士開始關注他們,但是往往采取捐錢捐物的形式奉獻自己的愛心。但是這些孩子們往往缺少的并不是金錢物質,孩子們心靈的空虛和寂寞更值得我們關注。孩子們長久以來缺少家庭的關心與呵護,從而特別渴望打開心靈的窗戶,渴望與他人交流,在他們眼中物質的貧缺也許不是最重要的,心靈的交流才是他們真正向往的東西。希望社會上更多的熱心人士能夠關注孩子心理的健康與發展,多與孩子們進行交流,多向孩子們傳遞孝悌文化。社會上的愛心人士一起努力讓孩子們具有陽光的心態,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
3.注重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生涯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的發展。農村年經夫婦迫于生活的壓力外出打工,將老人與孩子留在家中。老人缺乏照顧這也是不孝的表現,孩子缺乏關愛也為孝悌文化的傳播造成了障礙。即使學校不斷地向孩子灌輸孝悌文化,現實的情況也難以抹殺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因為愛是相互的,愛是有代價的,今天的留守兒童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明天又讓他們如何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即使家長過年、過節在給孩子們買新衣服、新玩具,也彌補不了孩子們長久以來的心靈創傷。所以說要想實現“孝悌”文化滿校園,家庭教育是這其中必不可少的環節。“無數個美好的未來,抵不過一個溫暖的現在?!迸惆槭亲铋L久地愛。由于農村家庭的現實狀況,不允許家長長久的陪伴孩子,但是家庭教育不應該因此而缺失,家長們的以身示范其實是最有效的教育。雖然家長不能時常陪伴孩子,但可以多抽出時間回家照顧老人,陪伴一下孩子,每天給孩子打個電話,談談心,盡量多與孩子溝通,畢竟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家長。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是培養孩子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三者缺一不可,孝悌馨香滿校園需要教師、家長以及社會愛心人士三方共同的努力。只有家長的言傳身教,教師的培養,社會的關心才能共同為孩子的培養鑄就堅強的堡壘,才能真正實現孝悌文化滿校園。
參考文獻:
[1]李宗桂.儒家文化與中華民族凝聚力[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
[2]趙明.先秦儒家政治哲學引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