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興華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部分對3-4年級的習作提出了階段性目標。在小學階段,三年級是學習作文的起點,它既是低年級看圖說話的延續,又是高年級作文的準備。那么該如何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呢?我在作文教學中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二、加強作文寫法指導;三、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努力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
關鍵詞:留心觀察 樂于表達 寫作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部分對3-4年級的習作提出了階性目標:① 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② 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③ 愿意把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④ 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在小學階段,三年級是學習作文的起點,它既是低年級看圖說話的延續,又是高年級作文的準備。
那么該如何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呢?我在作文教學中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昙壥亲魑牡钠鸩诫A段,學生剛剛邁入寫作的門檻,因此,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很重要。
1.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及認知能力,在命題和選材上要盡量貼近他們熟悉的、易于理解、感興趣的人和事。
2.從學生感興趣的事入手創設情境,讓學生發揮想象,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
3.降低難度,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加強作文寫法指導
三年級的小學生初步學習寫作文,很難考慮篇的概念。寫一篇文章時,就很難把自己的習作的內容分開層次,不注意分段,因而教師在作文前要針對不同類型的作文進行具體的指導,使學生豎立寫篇的概念。
1.“三段式”作文的寫法指導。我的具體做法是在作文前出示一篇與習作內容相關的范文,指導學生讀中學寫,讀中悟寫。例如在指導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習作---我熟悉的一個人時,我就先出示一篇例文
《我的媽媽 》
我最熟悉的人就是我的媽媽,她雖然長得不是很漂亮,卻有著高尚的品格。
記得一個星期六的早上,媽媽帶我乘的士到學校上奧數課。到學校時,媽媽沒有零錢,就給了的士司機100元,的士司機找回了兩張20元和一張50元。由于趕時間,媽媽看也沒看就把錢放到了包里。 中午的時候,媽媽拿出早上的士司機找她的50元錢準備給我買盒飯吃。突然,媽媽驚訝地發現這是一張假幣。我頓時傻了眼,連忙安慰媽媽說:“沒關系,我們還可以把這張錢花出去?!眿寢屨f:“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損失轉嫁給別人。”我不服氣地說:“那不是讓別人坑了我們嗎?”媽媽停了一會兒,耐心地說:“如果知道這張錢是假的,咱們還去使用,就違反了國家法令。雖然假幣給我們帶來了損失,但我們不能去做違法的事,不能因錢而失去良心,失去人格、做那種不講道德的人?!甭犃藡寢尩囊环?,我羞愧地低下了頭。
我為自己有這樣的好媽媽而驕傲、自豪!
我帶領學生讀完范文后,結合范文指導學生采用“三段式”寫作文
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提綱)
開頭:介紹熟悉的人的大致狀況(可以通過外貌的描寫也做一個交代)
中間:重點典型的一件事
結尾:總結熟悉的人的性格品質。
2.指導學生寫作時按一定的順序寫。
三年級的小學生初學寫作,往往是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很少顧及寫作的順序。在平時的作文指導中,應該提醒學生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寫了。如:
寫一件事情,可以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起因→經過→結果;寫景,可以用先總后分的方式寫。還可以按觀察的順序寫; 狀物,可以知道學生按“名稱→外形→習性→感情”的順序寫。
一般來說,在教學中,可以運用一篇范文,引導學生明白什么是寫作順序,是怎樣的寫作順序。例如作文然《我的媽媽 》在中間部分寫重點典型的一件事時就應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來寫。然后指導學生觀察實物,聯想生活,確定寫作的順序。只要學生能按照一定的順序寫,即使寫的不具體,也要進行表揚和鼓勵。
3.注意指導學生把重點段落寫具體。
相對于三年級的學生而言,所謂言之有物,寫具體,應該包含一下幾方面:敘述事情,應該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具體地說,能在一段話中寫出兩至三個人物活動的動作;寫景的時候,能夠展開自己的聯想和想象的翅膀,不僅僅能寫出自己看到的內容,而且能寫出想到的內容。在一段話中能使用一個比喻句,就是很偉大的創造了; 狀物的時候,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描繪出物的形狀或形態,能聯系生活,寫出關于物的生活細節。
三、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1.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三年級的作文教學中,老師應該積極地“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觀察是寫作的門徑,一切外部信息都要通過觀察才能進入大腦。指導學生觀察時,要注意一定的順序。一般先整體后局部,也可以先局部后整體的順序進行觀察。同時學生觀察時,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點。世上的萬事萬物千姿百態,觀察時要注意發現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
2.注意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葉圣陶先生認為:“作文是寫話,把要說的寫下來就是文章?!币虼耍延^察到的事情說出這一環節非常重要。我經常讓學生把觀察到的按要求說一、二段話,同桌互說互評或通過口頭作文比賽,賽后評議。
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應放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
(1)誦讀佳作,培養語感。背誦文中的精彩片段,要求他們把規范的語言植入記憶倉庫,熟讀成誦并不是死記硬背,而是要指導學生講究方法,提高誦讀的效果。
(2)復述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復述課文,既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能將所感知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同時訓練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3)練習對話。經常進行對話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寫人物語言的能力,還能訓練他們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
3.鼓勵學生進行豐富的想象力
在作文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口語表達能力之外,引發學生的想象思維也很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為學生創設激發想象的情境,引發他們的想象思維,培養他們的想象創造能力,如學了《烏鴉喝水》以后,可以出個《小烏鴉喝水》的題目,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烏鴉媽媽生了一只小烏鴉,媽媽將自己喝水的方法告訴了孩子,聰明的小烏鴉會想出更多喝水的好方法,它會使用哪些喝水的方法呢?引發學生的想象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編寫童話故事,展開想象續寫結尾等。
教學實踐證明,只要平時注意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注重學生語言積累,注重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引導學生有效仿寫作文,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雖然是三年級學生,也能獲得較高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