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川
關鍵詞:圖書;圖書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是以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為核心,以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通訊、信息處理)等高科技技術為依托的一種新技術擴散過程[1]。社會經濟結構從以物質與能量為重心向以信息與知識為重心轉變,同時引起整個產業結構以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重大變化,極大地提高生產力和生活質量,推動人類社會從工業化向信息化邁進。
圖書館利用網絡化開展信息服務的方式有:(1)將本館館況、服務項目、館藏書目上網,供網上用戶查閱。(2)利用館藏信息資源結合網上信息資源開發出具有本館特色的數據庫,文摘索引數據庫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3)利用網絡的通信功能為用戶提供遠程服務,將大大提高文獻利用率和館藏文獻擁有量,真正實現文獻信息資源共享[2]。
1 醫學院校圖書館信息化
隨著現代胡信息技術在圖書館的廣泛應用,醫學院校圖書館信息化的管理和其他高校非醫學類一樣,得到了迅速發展,圖書館已成為校園信息網中學習資源的樞紐,圖書館信息化管理對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圖書館信息化是指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按照信息社會的要求,組織、開發和管理圖書館各項信息資源,為圖書館用戶提供優質信息服務,圖書館信息化具有以下特征:信息儲存數字化,圖書館文獻將逐步轉向聲像型、電子型、光盤型以及多媒體并存的文獻信息系統;傳輸手段網絡化,通過“互聯網絡“信息高速公路,將全球的信息相互連接構成一個“信息空間”圖書館是一個鏈接各地信息資源搞智能,集成化的網絡傳遞系統;管理控制智能化,圖書館的全部環境將實現程序化、智能化、管理人員文獻信息通過計算機加工、處理、用戶通過見算計閱讀、查詢,人員素質信息化[1]
2 我國高校圖書館信息化的現狀
據統計,我國現有高校圖書館1080個,院系資料室5759個,圖書館、資料室一直是高校師生獲得文獻信息的基本來源。高校圖書館無論是從文獻擁有量還是文獻載體類型,收藏質量等方面都堪稱國內圖書館界一流,隨著信息化步伐的加快,高校圖書館的工作理念與工作方式也逐步轉變。首先,圖書館工作思想正在發生轉換,從“重藏輕用“逐步轉向”“藏用并舉”,從“小面全,大面全”的封閉性管理逐步轉向信息化和網絡化的開放式管理,在這一轉換過程中,沿海省份高校比內地省份快,重點高校比一般高校快。其次,圖書館館藏資源由現實館藏向現實館藏與虛擬館藏并存轉移,但是,目前圖書館界的整體水平不高,長期以來自成系統各自為政,處于條塊分割的狀況,嚴重影響了信息服務工作的整體功能的發揮,導致大量有價值的信息閑置和學習資源匱缺并存[2]
首先是硬件設施不足,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離不開裝備的自動化,即用電腦技術和自動化管理軟件來輔助采購、編目、流通、檢索以及內部管理。但由于各種原因,特別是經費的不足,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計算機系統較落后,短期內無力更新,有的甚至還沒有實現計算機管理,而且有能力實現網絡電子通訊的高校圖書館更是為數較小。其次,各圖書館的大部分應用軟件基本上都是根據本館的實際工作要求編制的,同是又受到軟件編制人員水平的限制使得具體應用軟件不甚完善,互不協調,盲目發展數據庫主題覆蓋范圍存在著嚴重的局限性和重復性。而所有這些數據庫主題覆蓋的主題范圍又有較大局限性。目前我國普片存在數據內容單一、規模較小、更新緩慢、且數據標準化程度均較低,不利于數據的網絡化共享。再次,圖書館庫存文獻已逐漸呈現老化狀態。由于書刊價格連年大幅上漲,而經費相對縮減,導致實際購書量逐年遞減、種類減少、復本量降低、使館藏量增長緩慢,甚至停滯。而文獻資料是圖書館發展下線產業最基本的物質基礎,目前這種狀況已直接影響到圖書館信息建設的速度,服務創新意識,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水平、提供高層次的信息服務,在信息與讀者之間起到很好的信息向導作用;與此同時,圖書館還必須對“用戶”做好宣傳和培訓工作,增強用戶信息意識,幫助用戶熟悉和樂于運用不斷出現的種新技術,使圖書館服務達到最優質化。
3 高校圖書館信息化管理的內容
(1)信息創新管理
高校圖書館信息化是圖書館不斷應用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傳播、利用信息資源的過程。高校圖書館戰爭創新管理就是對學習的產生、傳播和擁有及其由相關機構和組織構成網絡系統的管理,它包裹信息的理論創新管理、技術創新管理與組織新光路三個方面。高校圖書館專注學習寂靜這一蛋的機遇,對知識經濟條件下圖書館的發展戰略、信息技術發展和應用以及虛擬圖書館的建設、電子時代的信息產權保護、圖書館資源開發利用和產業問題系統地開展研究和信息創新。
(2)信息組織與傳播管理
高校圖書館信息組織管理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組織管理體系來支持和加強信息化管理活動,應從以下幾方面做:(1)不斷加強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包括信息化和非信息化的)建設和深度開發;(2)綜合利用各種傳播媒介,保障網絡信息安全運行和信息產權保護,嚴禁網絡犯罪和荒誕、淫穢、謬誤、反動信息在網上傳播。
(3)信息應用管理。
高校圖書館信息組織、傳播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信息的應用。為此,面向21世紀的圖書館應開展基于高速信息網絡的信息服務,包括:(1)為高校各教學部門建立虛擬圖書館;(2)為師生開展多樣化、深層次、全方位服務;(3)建立電子圖書館。電子圖書館是信息經濟時代圖書館的技術模式和發展方向。今后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必須從建設富有專業特色的、能夠在高速信息網絡上運行的中外文電子期刊和圖書數據庫開始,努力將現有的大量非電子信息資源最大程度地轉換成電子信息,集成在電子圖書館中。
(4)促成適應信息化建設的基礎
高校圖書館信息化的建設必須在管理人才的培養、引進和安排上,考慮到學科的多樣性,學歷的多樣性,職稱的多樣性,并要注意既有專業知識又能研究、開發和應用圖書館現代技術,尤其是計算機技術方面的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高校圖書館信息化的建設必須以先進人力資源為依托,要敢于并且重視信息化人才這種軟資源的引進。長期制定切實有效的在職培訓計劃,對圖書館員適時的進行現代化管理培訓和業務學習,鼓勵其跨學科接受教育;領導階層要以人為本,力爭留住業務骨干,制定能夠激發館員工作熱情、調動工作積極性的長效機制,促進高校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順利開展[4]。
4 醫學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為了加強圖書館信息化建設,促進醫學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4.1 建立數字圖書館,加速高校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加大電子文獻的采購比例,突出本館特色,提高本校本地區的文獻保障率,使館藏資源數字化,積極開發網絡信息資源,與政府機構、學術團體、圖書館、出版社、網絡公司以及各種商業性電子文獻傳遞中心,聯機檢索中心,電子雜志中心和Internet等各級網絡加速聯系,形成本館“虛擬館藏”。
4.2轉移工作重點,做好學習“導航員”,傳統圖書館以采購、編目、典藏、流通、閱覽為工作的主線,現在則要求醫信息咨詢的技術開發為主題,強化圖書館信息服務和咨詢功能,重復發揮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智力資源,將工作重點轉移到網絡信息的收集、研究和服務上來,做好“信息向導”,幫助用戶打開信息資源的大門,使用戶能夠在網絡中準確獲得信息,能夠對檢索出來的信息資源進行篩選、整序,并能夠建立起自己所需的個人文檔。
4.3加強技術的研究、開發、引進工作,現代化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圖像掃描技術及多媒體技術是建設數字圖書館的關鍵性技術。
4.4培養一支適應圖書館信息化建設需要的科技隊伍,要通過各種形式積極培養適應圖書館信息化建設需要的信息收集人才、信息整理人才和被稱為信息智慧的信息分析人才。
4.5 積極參與學校重點學科建設,提供優質服務。高校重點學科建設是學校搞層次人才的聚焦點,他們學術信息靈敏、視資料建設為學科靈魂,她的歌應積極為重點學科建設建立網上導航系統,加快重點學科的光盤數據庫系統建設,實現光盤檢索與全文光盤閱覽網絡化。
參考文獻
[1]劉清鳳,王自明.淺論高校醫學圖書館的信息化管理[J].中國醫學工程,2006,(6).
[2]范宜峰.論醫院圖書館的信息化管理[J].圖書館論壇,2010NO.24P252.
[3]王要軍.論高校圖書館信息化管理[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5,(1):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