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羽豐
摘 要:在時代的發展中,幼兒教育教學受到了多方面的關注,亟待進行迅速有效地發展。但是,現階段的幼兒園對于德育的教學認識還不是十分深刻,而且由于幼兒年齡尚小,并不要求著重培養德育內容。如今,隨著素質教育的落實,要求德育教學必須從幼兒階段開始,著重提升幼兒的德育基礎。探討了新時期如何科學有效地發展幼兒園德育教學。
關鍵詞:幼兒園;德育教學;主體性
傳統的幼兒園教學,并不重視德育,教師一致認為幼兒的認知基礎屬于起步階段,對他們進行直接的德育內容灌輸顯得不切實際,也缺乏一定的可行性。同時,由于這時候的幼兒園教學更要求從本質上為幼兒奠定學習的基礎,因而知識內容成為教師著重關注的核心,整體的教學過程和模式都圍繞其來展開。這種狀況直接導致幼兒園德育教學長期得不到有效的發展。在素質教育理念的貫穿下,社會各界普遍加大了對孩子所受教育的重視程度。為了培育出高素質的新型人才,要求幼兒園進行全面的教育改革,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知識方面,因此,幼兒園教學受到了多重的壓力和挑戰,為了迎合新時期的需求,必須科學有效地發展幼兒園德育教學,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德育素養的提高。
一、新時期幼兒德育的發展方向
1.德育目標的多樣性
開展德育教學,幼兒園必須優先確立多樣的德育教學目標,這主要是為了迎合新時代幼兒成長的需求。傳統的德育教學,開展的基礎都是一些統一的價值觀,如簡單的尊老愛幼、誠實守信,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內容也應該進行適當整改,促使德育目標更加科學有效?,F階段的社會教育,應該有著全面而多樣的德育觀念,不再單獨注重于傳統的那幾樣,而應該結合時代的先進性,產生最為實際的教學效用。比如,新時代下的德育價值觀包含了愛崗敬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這些都是傳統德育目標不包含的,但是卻具有較高的時代先進性,能夠切實滿足時代成長的需要。新時期的德育目標也應該做到實時的變化,及時改變教學策略,科學有效地促進幼兒德育的成長。
2.德育教學應該做到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性
每一個學生對于德育都存在不同的思考方式,理解的方向也不一致,并且,由于個性發展的需要不同,教師在實際的德育教學中,沒必要統一地把幼兒推向同一個德育目標,而應該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性,釋放他們的成長需求,幫助他們取得良好的德育修養提升過程。比如,有的幼兒家庭較為富有,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大手大腳,教師可以針對性地對其開展節儉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節約觀念,使得幼兒的不良習慣受到有效的遏制。有的幼兒家長性格簡單粗暴,經常對孩子責罵,導致他們的孩子對自己有一定的偏見,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因而自暴自棄。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適當地進行自強教育,提高幼兒的自信心,為他指明發展的方向,進而使幼兒受到更加完善科學的德育。
二、新時期促進幼兒園德育教學有效發展的策略
1.以情說理,強化幼兒的德育感知
處于幼兒階段的孩子們本身的認知水平十分低,對于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沒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對于教師直接講出的理論性內容,他們往往聽不懂,即時聽懂了,也不知道該怎么做。同時,幼兒又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對周圍的事物進行探索和思考,經常性地會問為什么,如果不能得到及時、切實的回答,會留下較大的疑惑。為此,教師不妨在德育中采用以情說理的形式,對于幼兒所犯的錯,并不直接給予指責和教育,而是優先對他進行一定層次上的引導,使他自主地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并進行改正。比如,有的幼兒有著亂丟垃圾的習慣,教師可以把他們帶到掃地阿姨面前,給他們介紹掃地阿姨的不容易:她們勤勞地維護著校園環境的衛生整潔,而環境衛生臟亂的制造者,正是幼兒自己,以此來為幼兒敲響警鐘,促使他們能夠迅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從本質上實現有效的德育。
2.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同步開展
對于幼兒德育而言,僅僅憑借學校的德育并不能產生最為實際的教學效用,還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是幼兒接受德育思想教育的另一場所,同時也可以稱為主要場所,因為幼兒的很多習慣都源于他們的生活環境,源于周邊大人的生活態度和行為習慣,在耳濡目染的狀況下,幼兒的德育修養也會受到較強的影響。為此,幼兒園教師可以適當地加強與幼兒家長的聯系,積極地與他們進行交流,共同設定德育策略,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同步開展,進而最為有效地促進學生德育水平的提高。
總而言之,在時代的變遷下,幼兒德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人們必須加大對幼兒德育的重視度,積極地進行德育教學模式的創新和完善,不再一味地批評教育學生,而是以情說理,深層次地打動學生。同時,幼兒園有必要與幼兒家長聯手,共同對幼兒的德育合理引導,督促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何苗,徐遠火.我國幼兒園德育問題的原因分析及其對策[J].品牌,2015(6).
[2]林敏.信息技術環境下幼兒園德育教育的新視角[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14).
?誗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