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倫峰
摘 要:又到西瓜大量上市的時節,每到這個季節“瓜賤傷農”就見諸報端。特別是去年開封等地西瓜大量滯銷,讓瓜農直呼“傷不起”。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農民賣瓜難?“瓜賤傷農”又該如何破解?作為三農媒體記者,本文擬從多個方面分析和陳述賣瓜難的原因,以及應對賣瓜難中政府、企業、媒體和瓜農自身等的責任,期望對如何應對“瓜賤傷農”問題給予一定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賣瓜難;成因;對策
1 賣瓜難的原因
(一)西瓜種植模式違背市場規律
盲目的擴大種植面積。據河南省商務廳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開封市種植西瓜60萬畝,從西瓜批發市場反饋的信息則是,大部分西瓜種植戶的種植面積都有不同程度的擴大。其實物以稀為貴。這樣的道理,普通瓜農也都懂。只是,樸實的他們對市場缺乏應有的警覺?!柏S產不豐收”的結局,往往讓他們倍覺傷感、無奈。
河南是我國西瓜種植大省,每年西瓜種植面積400萬畝左右,產值近200億。農民各家種瓜都是很盲目的,今年賣得好,明年就多種。“不少農民缺乏市場判斷力,只問明年應該種啥,如果告訴他們是今年的熱銷產品,基本上他們會聽,如果不是,大部分還是照自己的想法種?!焙幽鲜∞r業廳經濟作物推廣站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據悉,除了河南省內的種植面積有所擴大外,更重要的是周圍省市的西瓜種植規模都在迅速增長,造成了西瓜扎堆上市,本地的西瓜大量堆積,外地的西瓜還源源不斷涌進來。
另外,小農經濟造成的另一后果是產品質量無法保證,不能大規模標準化生產,因此很難形成品牌,深加工也就缺乏必要的基礎。
(二)品質下降影響西瓜銷售
去年,記者在西瓜主產地開封市采訪時了解到,一些瓜農為了減少西瓜蔓枯病的出現,近年來大都會把西瓜和葫蘆、冬瓜、南瓜等嫁接,這樣西瓜的重量和數量有所增加,但甜度卻下降了。河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副院長馬長生教授則認為西瓜品質下降最重要是“生瓜上市”造成的:“咱們的瓜農為了在西瓜緊俏時候賣個好價錢,把很多沒有成熟的瓜采摘下來混到成熟西瓜里賣,導致后期西瓜大量成熟時候沒人買?!焙幽鲜∞r科院西瓜專家趙衛星道出了另一個西瓜品質下降的原因,他說:“西瓜在采摘前十天為保證含糖量是禁止灌溉的,但一般七月份河南降雨量開始增大,雨水造成了西瓜甜度變底。此外,瓜農普遍重產量,大量使用化肥,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西瓜口感下降。
(三)“瓜賤傷農”背后的深層次問題
其實,類似瓜賤傷農、菜賤傷農、果賤傷農甚至糧賤傷農的事,年年發生年年有,除了油價上漲運輸成本增加,“阻礙”客商運銷的制約;也有品種老化、上市時間集中等因素的影響。然而,透過表象深入分析,會發現“瓜賤傷農”現象所折射出的,還有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
一方面,“瓜賤傷農”是農業豐收農民不增收的又一典型表現。盡管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問題,采取各種措施發放各種補貼促進農民增收,但由于化肥、農藥等農資品漲價,農業種植投入成本不斷加大,農民依然豐產不增收。另外,“瓜賤傷農”反映了在市場化進程中農民組織生產與農產品順暢銷售中的體制性缺陷:農業市場信息化建設滯后,農民缺乏準確的市場行情信息,熱衷于那些短期內容易見效的事情,不掌握市場需求,容易發生“一窩蜂”現象。
2 如何應對賣瓜難
(一)政府的責任
政府部門要加強對西瓜種植的調節,引導農民認知市場規律,樹立因勢利導、科學辨證的種植理念。破除農民跟風種植難擋市場風險。什么暢銷種什么、什么賺錢干什么的思維方式,讓農民誤把時下的熱銷解讀為未來的預期,使“大小年”的跌宕起伏成為農業生產尤其是蔬菜生產的種植常態。
“首先,政府和社會上應該形成這樣一種共識,共同為瓜農創造一個好的銷售條件”,河南省商業與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宋向清舉例說,“政府部門可以為瓜農進城開辟綠色通道,在設置專門的銷售網點時,要考慮兩個有利于,一是方便瓜農賣瓜,二是要便于市民買瓜,做到均衡、合理分布。”去年,鄭州市城管部門設立了160個西瓜臨時銷售點,協調相關社區、小區物業,引導瓜農到社區賣瓜,并免除一切費用。
此外,宋向清建議政府有關部門,要及時、長期地進行市場供求信息的搜集和整理,科學而有效地指導他們種植和銷售。[2]
與農產品相關的部門,如農業、種子供應等部門和單位,也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能,未雨綢繆,認真做好農業市場調查和預測,及時給種植戶提供相關信息,減少農民種養的盲目性。比如,每年春季或者更早一點時間,農業相關部門應及時到基層了解種植西瓜意向的農民有多少,種植面積有多大,然后根據市場總體需求,向農民發出種植指導意見。
破解“瓜賤傷農”的困局,還必須破解因土地分散經營有礙農業升級問題。筆者注意到,近年來許多地方采取以規模化經營、協議式生產、合作化購銷的農業模式有效的規避了市場化風險。但人們不能忽略一個關鍵性問題,那就是土地分散經營現狀普遍存在。如果沒有科學化、靈活性的土地管理機制,就不會有農業現代化的光明前景。
另外,政府投入不足難改農業弱勢。如今政府管理農村的精力和財力大多集中在招商引資、村容村貌、合作醫療、農民工權益等社會問題,對農業本身的發展傾斜不力、投入不足,導致了“小農經濟”狀況與社會發展的大勢脫節。“瓜賤傷農”是警醒社會的信號,是思維更新的契機,更應是農業再升級的開端。只有政府著力解決背后的深層次矛盾,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
(二)媒體的責任
去年夏天,西瓜豐收了,卻又上演“多收了三五斗”的困境,“低價無市”、“瓜賤傷農”。批發市場里,西瓜價格低至每斤一毛多甚至幾分錢,而市區里的零售價也不過在四至六毛之間。即便價格比往年低了不少,大量的西瓜還是賣不出。面對此情此景,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所屬的各家媒體集體發力,共同出招,幫瓜農賣瓜,為瓜農呼吁?!锻ㄔS瓜農十多畝西瓜愁銷路7月大兒子急需救命錢》、《探訪進城瓜農背后的故事7歲娃隨父賣瓜籌手術費》、《記者“陪同”西瓜進城還原瓜農收獲時節的苦與樂》、《今年河南瓜賤難賣現象普遍瓜農:十年來最差行情》、《蘭考:西瓜豐收盼客商》、《破解“賣瓜難”應念好“西瓜經”》、《在鄭州賣瓜,5天換了20多個地方》、《河南瓜農進城賣瓜難管理方:執法難度大》、《洛陽:不影響交通和衛生,城管不會攆非直銷點瓜農》……關于賣瓜難報道見諸于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所屬的各家報紙、網站、客戶端等首頁位置,且連續報道。
報道發出后,眾多黨政單位、企業團體、熱心市民都正積極參與到這場“幫忙賣瓜”活動中來。一些政府部門還紛紛出臺措施,主動幫助瓜農賣瓜。
河南日報農村版連續幾天頭版報道瓜農賣瓜難問題,例如,2013年7月25日河南日報農村版頭版報道了《我省多地西瓜滯銷幫瓜農找找銷路吧》一文。文中,報道了當時河南省多地出現西瓜嚴重滯銷的情況,并經核實后,特刊登了開封市、駐馬店市、安陽市、濮陽市等地的個別村西瓜銷售信息,還附有相關瓜農的電話,以便聯系,希望引起大家的關注,共同為瓜農排憂解難。
安陽縣辛村鎮孫高利村瓜農許風永80畝西瓜愁銷路的事,在河南日報農村版刊發后,各地的愛心人士紛紛給許風永打電話要買瓜?!皬拿襟w報道后,來了很多好心人,西瓜已經賣出了5萬多公斤,我的電話都快被打爆了,一天都得充好幾次電,感謝所有好心人,看著瓜能賣出去,不用糟蹋在田里,我真的很高興。”許風永說。除了刊登賣瓜難的報道,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所屬各家媒體也注重報道“瓜不愁賣”的典型事例,為了給大眾瓜農以啟示。例如,河南日報農村版曾報道過河南安陽內黃東莊西瓜為啥不愁賣?并分析其原因是:都是大棚瓜,上市時間早,標準化種植,注冊有商標。
(三)農民的責任
發動市民吃“愛心瓜”,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民賣瓜難,實則卻是無奈之舉。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真正解決“賣瓜難”,必須從完善農產品流通渠道,幫助農民開辟更廣闊的市場著手,最根本的要從瓜農自身方面著手:
政府部門把掌握農產品市場行情,及時反饋給瓜農,幫助瓜農把握市場動向。瓜農方面,自身也需要懂點市場,不能盲目跟風,可以根據市場喜好,多做一些多元化、個性化的經營。另外,瓜農更需注重提高瓜的品質,而非一味追求產量,沒有品質做保證,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談。比如:瓜農在種植時要挑選好的西瓜品種;栽培方式上多用農家肥,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瓜農們期盼西瓜賣得好,消費者也需要更豐富的西瓜產品。希望瓜農、企業、政府、媒體等聯合起來,讓瓜農的利益真正得到保障。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關于“西瓜”的報道引起各方關注和思考。眾所周知,商品的價格都是供求雙方“博弈”的結果。當城里人站在消費者角度、政府官員站在市場管理角度對西瓜漲價各抒己見的時候,我們不要忘記其自身原因,如何走出“瓜賤傷農”誤區極為關鍵。要求我們必須在全面了解其真實原因,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進行有效處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緩解、解決此問題。
參考文獻
[1]《農民日報》,周榮光。
[2]《大河報》,邵洋洋,2013年7月18日。
[3]張峭,王克,李越,趙俊曄,汪必旺.加快構建我國農產品市場風險管理體系(一)[N].中國保險報.2016-11-1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