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外經貿發展與高校人才培養相輔相成,高校要根據地方經濟發展狀況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滿足用人單位需求,培養適用人才,促進外經貿的發展。
1 河北省外經貿發展研究對高校人才培養的意義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行業或職業需要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與研究型大學不同,應用型本科院校一方面要重視學科建設,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地方行業需求,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進行人才培養,提高整體辦學水平,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京津冀一體化和“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為河北經貿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人力資本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要素,而經濟的發展又會對人力資源的素質結構提出新的要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把市場轉向國外,因此對懂語言且懂商務的人才需求會越來越大。然而,經貿企業招聘難和外經貿類畢業生就業難的矛盾問題一直存在。
為了更有效地培養符合企事業單位實際需求的人才,必須以經貿企業需求為前提,以就業為導向,調查經貿企業人才需求狀況;在調查研究市場和企業需求的基礎上,了解用人單位對專業人才知識能力、綜合素質等的要求;根據地方經濟發展狀況,制定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規格、知識能力與素質結構,為專業的建設、改革和發展確定方向,培養出高質量的受企業青睞的應用型專門人才,促進河北經貿發展邁上新臺階。
2 河北省經貿企業人才需求現狀分析
河北省的經貿企業主要特點:一是出口量偏低,河北省出口的整體規模小,與河北省沿海經濟大省的地位不匹配。二是出口商品多為高能耗、高污染和經濟附加值低的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品。三是對經貿易模式單一,偏重一般貿易發展,制約著全省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四是經貿出口主體實力不強,自主創新能力不高。五是經貿出口市場結構不合理,有待優化。因此,企業需要大量優秀的經貿人才。近年來,來學校招聘經貿專業、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企業絡繹不絕,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的貫徹實施,未來十年內,整個河北省對外經貿人才的需求量會有更大的提升。尤其是對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會愈來愈急迫。企業外貿專員、商務談判代表、翻譯和行政助理等職位將成為熱門職位。在這種情況下,培養熟練掌握一門外語且了解國際經貿發展趨勢和政策、熟悉國際貿易或者跨境電子商務工作流程的人才隊伍對河北省外經貿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多數外經貿類企業認為畢業生的知識結構應該包括:外語語言技能、國際市場營銷、跨文化溝通能力、外貿函電、國際貿易理論、進出口實務、國際商法、國際金融、口筆譯、商務英語聽說、展會技巧和商務談判知識等。
在對畢業生的能力結構要求方面,企業更加需要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能熟練使用計算機和各類辦公軟件、具有與外商獨立進行談判的能力、具有操作如阿里巴巴和中國制造等外貿平臺的能力、具有市場推廣能力和中英文文案撰寫能力的人才。此外,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適應能力也很重要。
由此可見,在外經貿人才培養方面,高校要開設一些實踐類強的課程:如進出口實務、商務文體寫作、商務禮儀、跨境電子商務操作等課程。其他諸如國際商法、國際市場營銷、工商導論、國際金融、人力資源管理、西方經濟學等課程也有必要增加。 學校鼓勵學生考取的資格證書可以有:外銷員、BEC 和翻譯證書等,使得學生在較好掌握主修課程的基礎上,盡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更多實用性強的知識和技能。
根據上述需求,高校可以進行課程開發和課程設置,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培養企業適用人才。
3 河北經貿發展狀況對商務英語人才培養的對策啟示
(一)準確定位,明確培養目標
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來說,定位是生存之本。應用型大學必須明確辦學定位,立足地方,面向本省,輻射全國,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商務英語人才,也應立足地方經濟需求,真正培養出一大批英語語言基礎扎實,具有較強英語交際能力,具備扎實的商務知識和業務能力的高級商務英語人才。
(二)重視課程體系建設,培養應用型人才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核心。重視課程體系建設,根據經貿發展需求,微調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使之與企業需求相匹配。培養能夠應市場需求而動、具備英語語言技能和應用能力、又有商務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商務英語人才,需要具備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其支撐課程為英語語音、語法、口語、聽力、閱讀、寫作和翻譯等課程。此外,學生還需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跨文化(商務)交際、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等課程也需要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翻譯、口譯等課程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和漢語語言的雙語運用能力和英漢互譯能力,為學生從事商務談判和文案翻譯和撰寫打基礎。商務類課程,如經濟學、國際貿易、管理學、市場營銷學和電子商務等課程,可以使學生獲取綜合商務知識和商務技能,也必不可少。這些商務類課程選擇適用英語原版教材,既滿足學生英語語言習得的需要,又能滿足商務知識獲取的需要。學校也可再根據地域情況和行業特點,有針對性地增開行業英語課程,滿足地方企業用人需求。此外,教學單位要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兼顧語言技能培養和實踐能力培養,選擇適用教材,力求全部用英語語言學習商務知識,培養學生運用英語從事商務工作的能力。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獲取職業資格證書,通過課上教學和課外培訓等形式,幫助學生獲取諸如“國際商務師資格證書”、BEC證書、翻譯證書、“中國國際商務英語二級證書”等,提高學生職業工作能力。
(三)加強校企生產要素合作
針對地方中小外貿企業招聘適用人才難的情況,學校可以合理利用學生實習學期,派駐學生到企業中工作,一方面可以解決企業用人難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利于學生獲得實習實踐經驗,實現校企雙贏。學校負責和企業就人才培養計劃和內容進行溝通,在充分了解企業需求的基礎上,確保企業提供適合學生專業和培養規格的實習崗位,做好整個實習學期的計劃、領導、監督和管理。實習指導教師要深入企業,指導學生理論結合實際,充分利用企業生產要素,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
(四)校園商務英語工作室建設
根據商務英語學科發展的特點和需要,為使學生鞏固和深化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了解和掌握進出口交易的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可以建設校園商務英語工作室。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團隊協作,共同承接企業外貿業務單元,自己動手搜集信息、進行市場調查與分析、擬定函電、與客戶交流和應變等,提高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外,加強實踐教學,培養應用型人才,師資先行。教師在指導工作室工作的過程中,也會更加增強自己的國際化視野,增強對前沿理念的了解,從而才能能向學生提供第一手資料,使實踐教學內容更加鮮活。工作室可以一種校內微型企業的形式存在。主管院長當董事長,主管教師為總經理。學生為員工。以公司的外貿業務部門或者獨立外貿公司的方式運作。一是以公司外貿業務部門的方式運作。依托地方企業,在其外貿平臺上銷售企業產品。企業提供相關的產品信息,學生在網上或者企業提供的外貿平臺上尋找外國客戶相關信息,為企業尋求產品訂單。這種模式的優點是能充分利用企業和學校資源,學生一旦上手會有較好的持續性,且不過多占用學校資金。但這種模式要求和企業建立緊密聯系,了解產品報價等相關信息,入門時間比較長。二是以獨立外貿公司的方式運作。由教師和學生自主選擇產品,自主搭建外貿平臺。這種模式的優點是教師和學生的自主性大,可以選擇多樣產品和多樣業務,但外貿平臺的搭建占用資金較大,且因為沒有企業依托,不利于持續。另外還可以獨立承擔企業諸如商務談判、陪同翻譯、合同擬定等工作。但無論哪種方式,都可以使工作室成為校園和企業之間的橋梁,學生在校園內即可接受實踐訓練,不僅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就業率,為企業培養適用人才。
(五)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人才培養目標
高校與用人單位聯合,針對市場需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計劃。如商務英語專業可以和外經貿企業以及阿里學院聯合,共享師資、經驗、技術和辦學資源,學校主要負責理論和學術知識的教學,企業負責到校內進行實踐教學,雙方通力合作,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和合作平臺,共同培養適用人才,學生畢業后可以選擇直接到用人單位工作。這種培養模式,需要學校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立牢固的校企合作關系。針對院校教師專業技能不足,除通過“引進”、“傳幫帶”方式補充提高教師外,還開辟了其他途徑。一是“聘請”。聘請社會各行業的知名專家到學院進行行業技能知識的傳授,并擔任學院客座教授和社會導師。通過聘請企業專家,實現與產業聯盟的對接;通過聘請知名學術專家,實現跟蹤學術前沿的目標;二是“派駐”。通過向企業派駐教師,增強教師實踐技能,培養雙師型教師,使其了解實踐一線的工作情況;三是“提高”。學院制定教師專業技能發展計劃,推動教師根據專業實際,自覺制定專業技能發展目標和措施;三是“助教”。即在一些實踐類課程中,先由教師對高年級優秀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再由學生對低年級學生進行輔導。這種方式既提高了教學效率,也鞏固深化了助教生的專業知識、技能。
參考文獻
[1]王華,林永成,珠江三角地區涉外企業商務英語人才需求分析及其對專業建設的啟示[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11月。
[2]宋麗娜,外貿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對接模式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年6月。
[3]楊金梅,衡水學院外語學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商務英語, 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