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社會進入轉型期、改革進入深水區,生產結構調整、利益分配格局改變、價值取向多元化發展,社會熱點問題層出不窮,社會熱點問題牽動著人們的社會情緒,成為社會大眾時刻關注的焦點。時事政治、社會熱點一旦引起意見思潮,就可能帶來社會波動。在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的主要群體中,高中生因在社會中獨特的地位而受到人們的重視。首先,高中生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程度較高;其次,社會熱點問題及其本身所夾帶的社會思想、情緒和新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也影響中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確立。
思想政治學科自身的特點,要求我們必須密切關注時政熱點,關心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注意社會生活中影響較大的、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社會焦點熱點問題。這既是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要求,也是增強政治學科活力,適應高考的需要。因此,抓住高中階段學生的特點, 把握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將社會熱點問題引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實和豐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讓時政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實施成為當前思想政治教師的一個重要課題。
社會熱點是指一定時期內發生的對國家社會或人們生產生活有重大影響,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和事件。如物價上漲、交通擁堵、收入公平、教育問題等等。當前社會熱點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其特點,可概括為鮮明的時代性、階級性、普遍性、可引導性、多樣性、復雜性和深刻性。那么,如何通過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的社會熱點問題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1 創設適當的情境,激發自主學習探究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在興趣昂然的情況下,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被充分調動起來,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樣有利于學生在頭腦中產生問題,自己自覺主動地去學習、探究。
學生主動參與時政熱點學習必須具備三個條件:首先,構建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愿意參與進來。思想政治教育課堂需要將情感教育納入教學。政治課堂上教師除了扮演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還應當以學生朋友和親人的身份出現。尊重、信任、理解是師生關系中的核心要素。其次,引導學生平時注意積累。通過報紙、雜志、電視、網絡等途徑,了解時政熱點,學會用時政語言解決問題。最后,要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引導學生把對高考有意義的相關信息篩選出來。一是當年社會生活中影響較大的、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二是涉及我國可持續發展與民生類的熱點;三是與國家大政方針緊密相聯的問題。
2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
人文素養的熏陶和教育是潛移默化的過程。不應僅僅是言語的說教,更需要付諸于具體的行動。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人文素養教育需要堅持的一條原則就是營造充滿人文精神的課堂氛圍,從而保證學習者的主體意識和獨立精神。
營造充滿人文精神的課堂氛圍需要改變以往的課堂教學霸權模式,實現平等、互動、多元、合作的教育模式。所謂的教學霸權模式,簡單的說就是課堂賦予每個人的平等權利被各種因素所干擾,最后形成了部分“特權階層”,整個課堂由這些特權階層所主導,極少數的人群行使了絕大部分的權利。課堂上教師的語言霸權、回答問題時部分同學的言語霸權等都是具體的表現形式。營造充滿人文精神的課堂氛圍需要打破特權階層的壟斷地位,實現人人平等的基本前提。
我們要倡導學生自己收集熱點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篩選資料的能力。在確立主題后,把班級同學分成幾個小組,每組負責一個專題,兼顧其他專題,通過多種途徑去收集資料,小組對資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通過自主研究,把握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然后,由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在課堂上用所學知識進行交流和匯報,其他小組作出必要的補充。從而確保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
3 明確教師的主導地位,當好課堂教學的引路人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我們一定要轉變教學理念,將傳統的一言堂變成“民主協商會議”。圍繞某個社會熱點話題,通過啟發誘導、穿針引線的方式,把問題通過合適的方式拋給學習者,然后學生經過自主思考、小組討論通過多種形式將學習結果呈現出來。教師的作用則是做好組織和引導工作,把握方向,進行點評、補充和引導。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地機械講述,讓學生記住了就可以,是無法真正的解決學習者心中的疑惑的,學生的素養形成也就無從談起。還不如讓同學們把心中的疑惑都袒露出來,通過辯論、協商、合作、總結的方式,將問題徹底的展現、剖析、解決。這樣能夠讓問題逐步解決,學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我們要指導學生學會分析熱點。首先,弄清事件的前因后果;其次,教師引導學生用對材料進行分層研究。通常可分成三個層次: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再次,找好熱點問題與書本知識的契合點,用所學理論去分析、解決問題。分析處理熱點問題,也有助于我們準確把握高考命題的走向。若能把“社會熱點——教材重點——考試大綱”準確銜接和正確運用,有助于學生適應高考要求,取得優異成績。
4 教無定法,嘗試百家爭鳴的學習方法
高中生已經具有的一定的思維判斷能力,需要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給予他們表達權。即使有一定的不同認識也不必高度緊張,更不可完全否定和制止,只要有合適的引導進行教育就可以了。如果按照鸚鵡學舌式的方式學習,是無法培養出具有獨立意識和批判意識的人才的。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出要求,對于同一個問題,每一個同學都要提出一個質疑的問題,或者困惑,以激發其學習的求知欲,逐步形成獨立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比如每年三月份全國“兩會”的召開,我們可以讓學生結合書本西方君主立憲制、總統制等不同政治體制的知識談談它們之間的差異、優劣等。從而提出自己認為最合理的體制,我國為什么要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其中學生自然而然地通過比較認識到我國政體制度的優越性,深化了認識,學會了辯證思維,促進了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逐步實現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回答,再到學生提出問題,其他學生回答,最后到集體提問,具體回答的局面。
以高中思想政治課為抓手,課下集中開展校園時事政治教育宣傳,發揮政治教師的導向作用,在學校網站建立網絡學習園地,學校應與學生、家庭、社會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實現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與優化。
總之,人文素養的提升需要積極健康的情感和個性作為基礎。懂得分享,學會交流,主動表達,展示自我都是人文素養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具備了人文素養,將來學生才能在社會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簡介
劉亞東(1981-),男,江蘇省如皋市石莊鎮石莊高級中學一級教師,高三政治備課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