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研究職業緊張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影響。方法:選擇15屆某校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抽查360例學生對其進行國際通用的職業緊張問卷調查。結果:男女學生在人均收入、周學習時間、兼職時間、睡眠時間等方面并沒有明顯的差異性。對男女生工作滿意造成影響的因素是不同的,其中,男生主要的影響因素是自尊感和年齡,而女生則是物理環境和應付措施等方面,總的來說,學生對工作的滿意程度主要表現在自尊感、控制信念、年齡、物理環境等方面。男生對其心理健康造成影響的主要表現為年齡以及組間沖突上;而女生則主要表現在自尊感以及對人責任等方面。結論:職業緊張會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在今后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還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盡可能的降低學生職業緊張反應,以此來保證學生心理健康。
關鍵詞:職業緊張;高校學生;心理健康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節奏也在不斷的加快,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們對緊張的感知也越來越強烈。就目前而言,以往的生物醫學模式已經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其中社會心理與健康就受到了較為廣泛的關注,相關研究調查顯示,職業緊張這一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了職業人群的心理健康,長期以往甚至會發展成為一種疾病。而本研究主要是為了研究職業緊張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影響,以期能為緩解大學生職業緊張感提供相關依據,具體研究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15屆某校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抽查360例學生對其進行問卷調查,其中,研究對象年齡在18-24歲,平均年齡(20.49±1.09)歲。
1.2 方法
對360例學生進行國際通用的職業緊張問卷調查,在進行問卷調查的過程中,其主要的內容包括緊張源、緩解緊張的因素、緊張反應等方面,在進行調查的時候,可以針對研究對象適時的刪減部分問題,在進行調查的過程中,需要安排專門人員對學生進行相關問題解釋,然后讓學生獨立的完成。
1.3 統計學方法
建立EXCEL表格,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將學生工作滿意感、心理健康以及抑郁癥等緊張反應評分作為因變量,而人口統計學資料、緊張因素、個體因素、緩解因素作為自變量,然后對其進行逐步回歸分析,如果總體方程F值具有較為明顯的意義,其中,若其值在α= 0.15水平上就代表具有較為明顯的意義,而R2則表示各個方程的預測力,其變成程度則表示各個因素的貢獻大小。
2 結果
2.1 學生一般情況對比分析
男女學生在人均收入、周學習時間、兼職時間、睡眠時間等方面并沒有明顯的差異性,詳情見表1。
2.2 學生工作滿意感與各個變量間的關系
經過研究發現,對男女生工作滿意造成影響的因素是不同的,其中,男生主要的影響因素是自尊感和年齡,而女生則是物理環境和應付措施等方面,總的來說,學生對工作的滿意程度主要表現在自尊感、控制信念、年齡、物理環境等方面,詳情見表2。
2.3 學生心理健康和各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研究發現,男生對其心理健康造成影響的主要表現為年齡以及組間沖突上;而女生則主要表現在自尊感以及對人責任等方面,詳情見表3。
3 討論
3.1 大學生職業緊張源
職業緊張主要指的是人在長時間內處于一種職業當中所產生的緊張反應,其中主要體現在心理、生理、行為方式等方面的改變,如果長時間下來,可能會致使出現較為明顯的慢性反應。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大學生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學生的緊張感,但是,對于社會人群而言,大學生職業緊張是很容易被忽視的。本研究調查顯示,造成學生出現職業緊張感的來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分別是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沖突、工作未知前景、工作責任、職務提升、與人相處等多個方面,而男生和女生的緊張源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
3.2 職業緊張對學生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影響
本研究調查還顯示出,不同的緊張因素學生所出現的緊張反應也是不一樣的。在國內外很多研究中都對職業緊張因素作出過分析和討論大多數都認為職業緊張因素主要包括工作負荷、角色沖突、角色地位等方面。而本次研究調查顯示,對學生造成最大影響力的職業緊張因素主要表現為組間沖突、提升參與機會、物理環境、工作未知前景等方面,這些方面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學生的緊張反應,使其對工作滿意感出現改變,同時還會對其心理健康水平造成影響。為此,要想降低學生的職業緊張感,可以通過改善學生生活學習環境,提升學生參與學習以及活動的機會,然后盡可能的減少學生或者是班級之間的沖突,以此來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就業,這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對職業的緊張感,減少其職業緊張的發生率。
3.3 緩解學生職業緊張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學會如果有較強的職業緊張感,其緊張反應也就會更加的激烈,從而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其產生焦慮、不安、煩躁等情緒,而這些情緒的產生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在今后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還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盡可能的降低學生職業緊張反應,以此來保證學生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齊九穎,曲銀娥. 某高校學生職業緊張因素分析[J]. 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6,07:760-763.
[2]李志新,劉兆煒. 職業緊張與健康的研究現狀[J]. 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07,03:301-303.
[3]齊九穎,曲銀娥. 職業緊張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 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6,09:999-1001.
作者簡介
楊晶晶,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