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兆豐+孟凡收+徐棟
摘 要:面對國際經濟的迅猛發展,為了在技術和人才競爭中取得優勢,各國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尤其是師資隊伍的培養。發達國家在師資培養渠道、任職資格和培養方式等方面有許多經驗可以借鑒,我國在學習借鑒的基礎上,針對高職院校青年教師隊伍普遍存在的問題和主要影響因素,結合教師成長規律,各高職院校采取了相應的措施與方法,但也存在著各種不足。
關鍵字: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培養;成長規律
1 國外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相關研究現狀分析
(1)德國的相關研究現狀分析
德國的職業教育以“雙元制”聞名于世,對于我們的研究極具參考價值。經過文獻分析,德國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結構的一個突出特征即為“專兼結合”,這是德國職業教育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法寶,德國建立了立體的師資培訓渠道,培訓機構的性質和類別多種多樣,培訓所需費用均由政府買單。
(2)美國的相關研究現狀分析
鑒于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與職業教育教師提高的關系,美國不斷改革職業技術教育,分析職業教育教師的困境,關注職業教育教師的培養。對職業教育教師培養的研究很多,內容大體可分為以下三類:對新入職教師培養的研究、對職教教師專業全面發展的研究、對職教教師個體全面發展的研究。
(3)英國的相關研究現狀分析
充分考慮教師職業發展規劃,培訓提高在教師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所安排,逐漸呈現“三段融合”現象,即“職前培養、入職輔導、職后提高”三個階段,保證職業教育教師的可持續發展。
2 國內關于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相關研究現狀分析
(1)高職院校青年教師隊伍普遍存在的問題研究
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同時,各院校均引進了大量的青年教師,使青年教師在師資隊伍中占到了相當大的比重,全國高職院校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占40%左右。文化基礎課程教師一半來自師范類院校,專業課教師大部分來自非師范類院校,這些青年教師基本上都缺少教育專業背景,職業技能較弱,同時在教育學知識、心理學知識、課程知識、職業態度與職業道德素養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并且大部分青年教師都沒有相關行業工作經歷,也沒有經過長時間系統的教師職業能力培訓,基本上都是直接從大學課堂直接走上高職的講堂,身份、任務以及心理認知都快速發生了變化,然而教學技能是需要一個長期的培訓和鍛煉的過程,導致部分青年教師的執教能力還有待提升。青年教師大多是近幾年新進的緊缺專業的教師,他們畢業后立即就承擔了繁重的授課任務,相對空余時間較少,無暇參加各類集中培訓和學習。
(2)影響青年教師成長的主要因素研究
任何事物的運動發展都是由其主要矛盾決定的,高校青年教師的成長規律也不例外。有關研究針對“影響青年教師成長的主要因素”設計了包含個人努力、人際關系、用人機制、學校環境等20個選項的問卷調查。經調查統計,影響青年教師成長的主要因素可以分為內因和外因兩部分。內因主要體現在強烈的事業心和積極進取精神、對教師職業的持久穩定的興趣以及堅實的教學、科研能力。外因方面,領導的培養和指導是教師成功的保證; 老教師的幫助、良好的人際關系以及學校環境對青年教師的成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青年教師普遍認為,個人努力以及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是成長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學校用人機制和環境。同時,我們的調查結果也顯示存在一些不利于青年教師成長的消極因素: 57% 的教師認為青年教師在教學初期的收入、生活條件在當地屬于中下水平,待遇得不到保障; 45% 的教師認為沒有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內因和外因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形成了影響青年教師成長的關鍵因素。
(3)青年教師成長規律研究
研究表明青年教師成長存在內在進取規律和外在導向規律。內在進取規律是指對青年教師成長、成熟起主要影響的五個方面:一是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學、先進的人生觀,二是強烈的事業心和積極奉獻進取、創新的精神,三是堅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四是注重教學實踐,五是健康的心理素質。外在導向規律是指影響高校青年教師成長的外在導向規律是指他們成長的特定的外部環境,有兩個方面:一是時代需求和正確的教師政策導向,二是高校的精心培養和高校師資隊伍管理模式的轉變。內在規律是成長的決定因素,外在規律是青年教師成長的外部環境,只有內在規律和外在規律最佳狀態的融合才能保證他們全面的迅速成長成才。
(4)青年教師成長階段研究
研究認為青年教師成長分為“適應期、穩定期、發展期、成熟期”四階段。其中“適應期”一般是指踏入教師崗位的前3年,這一時期是青年教師知識完善、技能培養以及角色轉換的關鍵階段。而在此階段的青年教師,多數是從普通高校畢業直接到高職院校就業,缺乏教師基本規范和專業實踐經驗,并且上崗后承擔較多的教學任務,導致不能按時參加各類集中培訓,最終影響了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據調查,在這一時期青年教師出現不適應現象的比例約為87. 6%。
(5)當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情況
綜合國內研究現狀來看,高職院校對于師資隊伍建設都非常重視,從整體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師資培訓的內容、師資培訓的方式等各方面都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培訓內容涉及了教育教學理論、職業教育改革理念、課程改革、教學方法、專業知識等,培訓方式有新教師入職培訓、教育理論培訓、現代教育技術應用、頂崗鍛煉等多種形式,均取得了相應的培訓和研究效果。
3 山東省關于職業教育師資培訓的相關研究現狀分析
山東省現有高職院校78所,分析其師資培訓情況,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入職前的崗前培訓,青年教師大約用10天左右的時間學習完高等教育學、高等教學心理學、高等教育職業技能等課程,隨后通過考試者獲得崗前培訓合格證書,但由于培訓時間較短不能夠系統的進行全面學習;二是省教育廳統一安排的訪問學者項目,此類項目給予青年教師業務知識上的進步很大,但受眾面小,每年僅個別老師有機會參加培訓;三是出國項目,此類項目和訪問學者一樣,均為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專業技能,受眾面小;四是教育部、教育廳統一安排的國培、省培項目,但這種培訓多是針對專業技能開設,對于教師全面成長涉及較少;五是各行業、團體組織的社會培訓,時間短、收費高,培訓效果參差不齊;六是校內培訓,此類培訓受眾面較廣,但部分培訓缺乏針對性,效果不佳,多數教師也是應付了事。
4 研究現狀的不足
從國內外關于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培養方面的文獻資料來看,學者們分析了整體教師隊伍普遍存在的問題,也針對問題提出了師資培訓的一攬子培訓策略。但是沒有針對教師各發展階段提出有針對性的培養策略,尤其對于初為人師的高職教師如何順利渡過“適應期”,快速找到職業成就感沒有相應研究,忽視了青年教師處于“適應期”的“有學歷無經歷(缺實踐動手經驗)”、“有專業無教功(缺教師教學基本功)”、“有精力無時間(缺乏培訓時間)”的特點,也沒有針對性強的培訓內容、方式及模式等方面的研究,遠遠不能滿足“適應期”青年教師的培養需要。
參考文獻
[1]王靜. 五位一體,分層培養,提升雙師素質團隊[J].考試周刊.2014(8):15-16.
[2]王萍萍. 淺談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J]. 中文信息》,2013(9):61-61.
[3]柯招. 淺析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職業發展 [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8): 23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