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
摘 要:隨著微課程這一新型教學模式的不斷發展,國內外對此研究越來越多,微課程在不同應用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本文主要是研究微課程在初中語文中的實踐與應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微課教學;應用
我國的初中語文微課程設計與應用還在初級階段,在微課程的完整度和適用性上還存在很多不足。作為一種完整的課程,微課程在輔助學習時的實用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在學習者中的接受度。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發展微課程,還需從多方面努力,任重而道遠。
1 完善初中語文微課程設計模式
據筆者統計分析,在微課網、華東師大慕課中心,九龍微課學習中心三個資源平臺中,有一部分初中語文微課程極度不規范,除了時間上符合標準外,課程內容的組織和編排毫無邏輯,教學主線混亂,換句話說,不足以稱為語文微課程。
目前,很多研究者根據自己的研究已經建立了不同的微課程設計模式,但這種模式幾乎都是建立在全部學科基礎上,沒有從初中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建設語文微課程設計模式。所以,筆者嘗試在已有研究者的基礎上,完善初中語文微課程的設計模式。
從初中語文微課程設模式來看,語文微課程的設計總體分成三個部分;前期分析、微課程要素設計、評價反饋。根據教學任務分析教學內容,再在分析學生學情的基礎上,確定教學內容,并選擇相應的學習策略。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根據輔助工具以及學習反思不斷改進教學實施,最后分析學習效果,教師作出相應的反思,再將教師反思和學生的反饋情況總結分析后,再次應用到新一輪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中。整個微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應該是一個有機的循環過程。
這個模式以“學習者為中心”為設計的理念基礎。在前期分析部分,強調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設置,并掌握學習者學習特點和學情狀況,力圖在前期分析中,準確掌握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情教學。中期的課程要素設計,強調對微課程設計者即教師的專業要求。“微課程只是一種載體、一種技術,本身不會提高教學質量,重要的是技術背后教師的專業素養。”初中語文,在知識量上的要求不多,初中階段正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教師在課程中,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上的引導顯得格外重要。中期的要素設計,除了教學目標、學習策略、知識點的分析和講授外,還設置了反思環節。通過對課程的反思,對問題的反思,在情感上引導學生思考。最后,評價反饋,有教師教學反思,學習情況分析,也有相關學習資源的拓展,幫助初中語文學習知識的積累和拓展。
2 完善課后評價和反饋
通對微課網、華東師大慕課中心、九龍微課學習中心這三個微課程資源平臺中,教材同步型、知識考點型、拓展提高型三種類型初中語文微課程的分析,筆者發現,這個三個平臺和每種類型的微課程,它的課后評價和學情反饋都形同虛設。微課程頁面中大多有“隨堂練習”和“反饋”欄,但是“隨堂練習”中全都沒有練習題,“反饋”欄中,也沒有學生和老師的學習情況反饋和經驗分享。
據筆者研究統計,目前的初中語文微課程,絕大多數是以知識點為主要內容的課程,就是說,這些知識點是語文“工具性”的一個表現,也就是說,知識是要學致用的。鑒于微課程的特殊特點,即它完全依托于網絡平臺,沒有師生間、生生間面對面的交流和學習檢驗。微課程的課程后評價和學情反饋顯得格外重要,它是一個課程完整性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關鍵。
強化初中語文微課程的學習自測功能。初中語文知識點繁多而復雜,課后的“隨堂練習”成為檢驗學習效果的重要陣地。隨堂練習的練習題范圍可以很廣,可以是詩歌默寫的檢查、文言文翻譯的考察、考點的例題練習、重點詞句的誦記等等,也可以是開放性問題的思考,課程內容的總結、課外資料的查閱等等。只有通過學習的自測,學習者才能發現自己課程學習的不足和缺點,學習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強化教師的指導功能。學生的學習自測,是學生獨立完成學習的過程,由于學生經驗不足和知識的周限性,測試必然會出現種種苦難,那么,教師的指導必不可少。“隨堂練習”的答案,可以同步也可以異步呈現。對相關知識點或答案,設置鏈接形式,方便學習者進行拓展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異步或同步的交流,對學生的學習作出形成性評價,對學生的問題作出反饋,這樣形成有機的良性循環,從而増強學習者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
3 加強初中語文微課程平衡發展
微課程類型的平衡發展。根據上述,對選取的三個微課程資源平臺中初中語文微課程三個類型課程的分析發現,微課程發展不平衡。據統計,筆者發現,初中語文微課程中,教材同步型微課程最多,知識考點型課程次之,拓展提髙型的課程少得可憐。
教材同步型和知識考點型的課程,著重于語文知識點的教授,是知識的積累和豐富過程,強調的是記憶、理解、應用,根據布魯姆的教育目標理論來看,這是“低級思維”。拓展提高型的課程,從課內出發,引申到課外,由一點入手,發展成整體,強調分析、評價、創造、多元思考和學以致用,是屬于“高級思維”。但目前來看,真正應該提升和發展的“高級思維”的微課程卻沒有得到重視。當然,拓展提高型的微裸程,在知識的細化和課程的設計方面都對教師專業素養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師是推動微課程設計與發展的主要力量,在設計與應用中,應該有意識的平衡好初中語文微課程的三種類型所占比例,將拓展提高型微課程作為提升學生語文能為的主要輔助資源。因此,筆者認為,微課程類型的平衡發展,特別是拓展提高型課程的重點發展,是促進初中語文微課程良性發展的關鍵。
微課程區域的平衡發展。上面己經提到,目前,國內微裸程資源平臺的建立重在東部地區,近兩年,中部地方加入建設微課程資源平臺的隊伍,而西部地區還處在滯后階段。從目前舉辦的各種“微課大賽”的參賽單位來看,東部地區的參與學校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華東師大慕課中心C20中,絕大部分是東部沿海學校,西部只有成都、蘭州、重慶參與。可見,微課程區域發展的不平衡。
促進微課程區域的平衡發展,首先,各個區域教師要提高認可和接受微課程這一新興的教學形式的意識,在此基礎上,提高微課程設計制作的熱情,積極參與每年組織的各種微課大賽,展現區域教學特色。
各個區域可市教育局或省教育局為單位,建立微課程資源共享平臺。學習華東師大慕課中也和微課網,舉辦“微課大賽”,調動當地一線教師開發和設計微課程的積極性,有規模有組織的整合地區課程資源,形成每個區域的教學資源恃色和風格。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以學校為單位自行組建云平臺,建立各個學科的微課程資源庫。
總之,微課程作為新型的教學模式,已有的研究成果較少,針對具體學科,特別是語文學科的研究是少之又少,這個領域還有著大量的理論和實踐等著去研究。期待有更多的人去開展有關初中語文微課程相關的探討和實驗,設計更符合中國國情的微課程模式,將微課程應用到初中語文的教學實戰中。
參考文獻
[1]戴清貴.《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07
[2]王玉娟.《初中語文教學中微課的應用》[J].學周刊,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