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磊+席景華
摘 要: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重要保障,“以土安置”是現階段中國農村水庫移民安置的最重要的一種形式。本文將探討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土地安置存在的問題,以及采取的措施。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土地安置;土地流轉
水庫移民是因興建水庫而產生,而一個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波及的范圍比較廣,涉及的水庫移民往往是整個村莊,以及一個縣城,其中農村戶口的人數居多。在水庫移民安置過程中,對于他們的安置方式的選擇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不同的安置方式會產生會對社會、經濟和生態效應都會不同,而在農村生活的居民,應該根據他們的居住習慣、念土情結、經濟來源等決定他們的安置方式,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土地問題,如何解決移民的土地問題,以實現移民與安置區老居民的完全整合,這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1 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土地安置存在的問題
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重要保障,“以土安置”是現階段中國農村水庫移民安置的最重要的一種形式。水利水電工程往往地處通常交通比較閉塞的地區,這些地方經濟比較落后,加之很少有一技之能,土地就成為他們主要的生產資料和生活來源,所以對于這樣的移民而言土地安置就成最有效的安置方式。但是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淹沒的土地是移民長期種植的土地,這樣的土地往往較肥沃,難以置換。由于安置區水土資源短缺,而且被安置的土地通常是處在價格便宜的山地,這樣的土壤貧瘠,并且生產生活條件較差,雖然有少部分肥沃的土地,單位也不能很好的滿足太多的移民。加之被安置的地區,所處的氣候、土壤等生產條件的變化,不一樣,使得移民原來掌握的生產技根本無法應付生產生活中出現的新問題。所以只有采取土地流轉模式才能盡量減小土地調整給安置區居民帶來的影響,實現移民與安置區居民的共同發展,同時才能最大程度的既能夠滿足移民的要求,保障移民的利益不受損害,生活水平不降低。但是受到根深蒂固的思想影響,農民念土情結較為嚴重,尤其是處在第二、三產業不發達地區,農民轉移就業空間幾乎沒有可能的,對土地就是完全依賴,同時由于國家政策對于農業稅全面取消后,土地收益又得到進一步提高有,農民把土地就更加看得比較珍貴。還有一些農民吸收了一些錯誤的思想,認為土地流轉就是對承包地的重新調整,也有的怕流轉土地,政策一變失去承包權,就會沒有“依靠”、不“安全”等一系列的問題存在,使得土地扭轉進行不順。
2 做好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土地安置問題的措施
1、讓移民意識到土地流轉的重要性,以提高農民流轉土地積極性。農村土地流轉就是在土地承包權不變的條件上,農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把自己承包村集體的部分或全部土地,以一定的條件流轉給第三方經營。土地流轉的重要性體現在有利于集中通過少數人通過投入資金、技術來開發經營,既可以防止土地拋荒,又可以達到合理利用土地,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不管是從全國還是全市來看,過去主要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生產、產品都形不成規模,農業還是一個比較效益低、市場競爭力弱的弱勢產業,既面臨市場風險,又面臨自然災害的風險,投入多、產出少,在土地上創造的財富和價值不可能迅速增加,農民致富較難。只有通過流轉才能有利于解決和實現土地、勞力、資金、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和組合,才有利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所以要加大宣傳《土地承包法》、《合同法》、中共中央《關于做好農戶承包地使用權流轉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及農業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暫行辦法》相關的政策法規,使農民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從而轉變思想觀念,投身非農產業,引導農民增強流轉土地的自覺性,加快土地流轉。
2、構建一個規范的土地流轉過程。水利水電工程移民進行土地流轉與常規的土地流轉不一樣,要構建一套適合水庫移民安置的土地流轉過程和制度。尤其是面對一些特殊狀況,可以在制度上進行優化,做到特事特辦,改變土地流轉過程中方式單一化形式,也可以逐漸引進市場機制,發揮市場的靈活作用,不斷完善土地流轉制度,確保水庫移民安置土地流轉的有序進行。 還需要注意的是:在土地流流轉過程中,政府還需要加強提供土地流轉信息力度,改變過去封閉的流轉市場和政府力度不足造成的不必要失誤,促進政府提供信息的力度。也可以移動地區,針對移民安置專門設置有關這方面的機構,以及建立中介機構等,做到有針對性的土地流轉信息的收集和公布,以保障信息暢通。最后強化政府職能,引進政府問責制。在移民安置過程中,把保護移民的根本利益放到首位。尤其是對進行土地流轉工作不力的“無為”型政府進行追究。并做到權責分明,準確的把握好自己在移民安置土地流轉工作中的職責,做到政府該管的要認真的管,不改管的就不要插手。
3、做好移民安置補償標準。在土地資源少的情況下,在安置區通過流轉獲得更多好質量的土地是非常有限的,首先對安置區居民提供好地的給與政策上的獎勵,鼓勵流轉質量好的土地。安置區土地補償應得到來自集體土地所有權和承包權權益損失的補償,而對建設區所征得的土地征收款,應全部補償給安置區所組成的新集體,且為了保證新集體是和諧組建,相關部門必須參照一定的標準合理對組成新集體的兩個區,建設區和安置區采取統一補償的原則,并且在福利方面,移民應與安置區原有居民享受同樣的水電價和低息貸款等優惠,只有這樣做才能使得原有兩個區的集體融入到新集體中去,其次土地質量的改造。在自然環境供給總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采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對質量差的土地進行改造,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質量,有效的提高土地的產出效益,加強經濟供給的總量,這樣就能很好的緩解因為土地稀少、質量差等問題引發的移民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
參考文獻
[1] 聶娜. 淺析水電開發中的移民安置問題[D]. 清華大學 2013
[2] 何磊. 瀑布溝水電站漢源安置點移民安置研究[D]. 四川農業大學 2012
[3] 張紹山.水利水電工程移民政策法規[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7:96—100.
[4] 樊啟祥,陸佑楣,強茂山,王漢花. 可持續發展視角的中國水電開發水庫移民安置方式研究[J]. 水力發電學報. 2015(01)
[5] 李彪,邵景安,蘇維詞. 三峽庫區農戶土地流轉的理論解析[J]. 資源科學. 2013(01)
[6] 賀丹,陳銀蓉. 水庫安置區居民土地流轉前后福利變化模糊評價[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