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區域制度創新
主持人:張曉東
【主持人語】
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認為:“僅憑金錢人們還是無法達到教育革新的目的,人的回歸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條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價值取向就是人的回歸,以人為本成為課程改革的哲學基礎,兒童——教育中極為重要的人的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成為改革的邏輯起點和最終目的,在這一追求的引領下,教育實踐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豐碩成果,但這只是“人的回歸”的“真正條件”之一。課程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如果想實現進一步的發展,必須高度關注教師的成長,這是“人的回歸”的“真正條件”之二。沒有教師素養的提升,沒有教師的真正投入,不僅不能實現完整的“人的回歸”,課程改革也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青年教師是教師群體的未來,更是影響課程改革深入推進的關鍵要素,關注青年教師發展,就是關注課程改革的未來,也是關注基礎教育的美好明天。為了促進青年教師的群體性發展,南京市進行了積極的實踐探索,無論是“凡進必考:把好入口關;職初教育:走好第一步;多措并舉:激發內驅力;鼓勵成名:邁上新臺階”的市級層面的四級臺階,還是雨花臺區面向全體職初教師的“卷入式”啟航工程,建鄴區面向化學青年教師、鼓樓區面向新手班主任的點上突破,再加上市與區兩級之間的相互助力,都是通過切實有效的制度變革和創新,區域性地建構青年教師發展的良好生態,為青年教師的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并注入的強大的外部支持動力,這些生動活潑的經驗與做法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