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安
繁榮書法 傳承文化
王繼安
2500年前孔子以六藝授徒,“書”便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書法教育因其對學生的手腦智慧的開發以及對意志、情感、態度等非智力因素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重視。曾經被忽視的書法教育、書寫文化已經被教育的有識之士放到重要位置。時代在發展,書法教育的文化環境、美學場域也在變化,需要大家圍繞中小學書法教育的現狀、問題、對策展開積極的交流與對話。
江蘇是教育的大省,有著深厚的文化積累,書法文化氛圍濃厚,在書法普及教育以及通過書法塑造兒童和青少年人格方面做出了特色。但毋庸諱言,近年來在中小學書法普及教育全面展開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依然有很多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要真正實現中小學書法教育的全面開展,發揮書法教育的全面育人功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小學書法教師是書法教育的主體,如果能有效發揮骨干教師的作用,教育行政領導積極推動,那么書法教育的繁榮發展指日可待。要繁榮書法教育,我認為書法教師們首先要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清晰的理念:
第一,要熟悉書法經典,重視技能提升。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有其原因,教師至少應能從技法層面予以解讀。要告訴學生動腦第一,動手第二。用學生的視角去反思、改進我們的教學行為,一切為了學生。
第二,了解書法教學相關的文化常識、美學理論。書法首先是一種文化現象,文化是靈魂,書寫是形式。文化的學習包括詩詞歌賦、人文歷史、思想哲學等等。教師視野要開闊,不能只關注書寫技能,否則有淪為寫字匠的危險。近些年中國書協舉辦的一些活動,增加了文化測試的環節,這也是一種正確的導向。大家要關注。
第三,以傳承為責任。書法文化,薪火相傳。書法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書家故事,碑帖欣賞,書體演變,書法知識,名勝書跡,文房四寶,這些都應讓學生有所了解,讓學生感受到書法文化的博大精深。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帶領孩子走入書法的世界,讓他們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體驗、探究書寫,讓書法課變得有趣,有用。
《江蘇教育》(書法教育)雜志已經創刊一年多,這既是一個推動書法藝術發展的傳播平臺,也是一個推動教育發展的專業平臺,是大家開展書法教育研究和實踐的重要陣地。希望大家用好這個陣地,在探索具有江蘇風格、中國精神的書法教育學術實踐中真正推動青少年兒童的成長,為繁榮書法教育做出新的貢獻。
(作者系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書法系主任、教授,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