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林元 洪劬頡
讓每一所初中都優質
——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推進“新優質初中創建工程”建設
肖林元1洪劬頡2
“南京市新優質初中創建工程”經南京市各區申報,南京市教育局中教處、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南京市教研室共同考察,確定46所學校進入此工程項目試點。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領銜23所新優質初中創建,在創建過程中,不斷明晰創建目標,優化創建路徑。
新優質初中;評價機制;核心素養
“南京市新優質初中創建工程”是南京教育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工程,各區教育局、項目學校、聯系單位高度重視,多方聯動。以項目推進,各區申報,南京市教育局中教處、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南京市教研室共同考察,確定46所學校進入此項目試點。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領銜23所新優質初中創建,在創建過程中,不斷明晰創建目標,優化創建路徑,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
新優質初中“新”在哪里?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張利明表示:新優質初中就是指發展目標明確,改革路徑清晰,不挑生源,全面育人,辦學特色鮮明,辦學成效顯著,社會聲譽好的初中學校。“新”是不循“老”路,不抄“近”路,不走“歪”路,遵循規律、規則,規范辦學行為,提升辦學品質。
針對23所新優質初中學校發展情況,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展開全面調研,形成了三份調研報告:一是《南京市初中學校發展現狀調研報告》;二是《南京市新優質初中教師教育教學現狀調查報告》;三是《南京市新優質初中提升策略調研報告》。了解南京初中學校發展的現狀,找出問題,尋找對策;針對全市新優質初中發展的瓶頸,分析原因,展開研究,提出建議,探索全市新優質初中創建的路徑;針對全市初中發展的共性問題,開展對國際、國內,特別是省內同層次學校探索的資訊研究,為南京初中學校再發展提供資訊服務;用3年時間,能夠全面提升全市新優質初中的辦學質量、美譽度。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出臺了《南京市教科所“新優質初中創建工程”實施方案》,成立以肖林元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建立以所內研究人員、市級學科帶頭人組成的專家指導團隊,統領新優質初中創建工程。
根據對南京市新優質初中校長、教師和學生的調研數據的科學分析,我們將提振新優質初中辦學自信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的首要位置。要讓每一所初中都優質,首先要解決新優質初中的發展自信心的問題。制約新優質初中發展的因素有很多,生源決定論往往會成為開解自己的最好借口。如何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全市新優質初中實現了“單獨集中命題,降低教學難度,集中整體提升”的策略,全市新優質初中單獨評獎表彰,不與“名校”比成績比榮譽。此舉,不僅較大地改變了學生的學習自信,也整體提高了學校的辦學自信。
設立國家級課題“區域提升學校課程品質的研究”及子課題“南京市新優質初中共建聯合體的實踐與研究”,統領聯合體的共建工作,以課題研究的方式對課題、課堂、課程以及管理等要素進行跟蹤研究與評估。
圍繞新優質初中創建的有效策略 “家校共建”“非智力因素對新優質初中的影響”兩個主題展開課題研究,做好頂層設計,按計劃進行。
分層次、分區域建立初中學校共建聯合體,加強共性問題的研討,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根據學校校長和教師的需求,在全市范圍內,組織市教科所專家和全市名師與學校教師結對。
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在組織活動中,認真謀劃,確定主題,同時宣傳到位,營造推動學校發展的輿論氛圍。重點做好幾件事情:一是啟動儀式。2015年9月,在中華中學召開了全市新優質初中舉行啟動儀式,之后召開的一系列區域新優質初中啟動儀式,極大調動了教師參與的積極性與熱情,鼓舞士氣,提振信心。二是區域推進現場會。2015年5月,首次南京市“新優質初中創建工程”現場會在南湖第一中學舉行,之后在23所新優質初中召開南京市新優質初中創建工程區域推進現場會34場,專題研討學校發展、課堂教學和課題研究。三是將此項工作與國家級課題“區域提升學校課程品質的研究”、科研送教等創新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在活動中,聚焦課堂教學改革,以典型帶路、放樣區域教學改革試驗。在活動中,逐漸樹立了新的課改理念。
抓隊伍建設應該成為我們新優質初中創建的一項首要工程。隊伍怎么抓?我們確定了“應引導全體教師走專業成長之路”的理念,這里主要需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面向全體教師而不是部分教師。大家都知道,學校發展的關鍵在于“人”,在教師隊伍,在教師的專業水平。不少學校抓隊伍,總是關注少數,效果往往很差,盡管名師骨干會起到一定的帶頭和引領作用,但如果我們過于關注少數,就會忽略多數。就整體而言,即使骨干名師多了一兩個,但教育質量也許不升反降。因此,學校發展應立足于隊伍的整體提升。二是如何讓更多的教師在專業上得到真成長。應該說,我們絕大部分教師都有專業成長的理想,都有教科研的熱情。但是,教育科研只有熱情是不夠的,要想真正在專業上求發展,就必須迅速提升教師開展教科研的能力和水平,必須讓所有教師真正掌握科學的教科研方法。幾年來,一批教師參與了許多科研項目的研究,為什么沒效果?為什么我們總發現有那么多的“假課題、假課改、假研究”?就是因為基層教師不知道應該如何去發現真問題,如何去研究問題,如何去解決問題,因此,新優質初中應花大力氣,在努力提升教師的教科研能力上下功夫,讓教師真正掌握教科研的三個基本方法:文獻研究法、教育調查法、課例案例研究法。
主要解決四方面問題:一要解決態度問題,二要解決自信問題,三要提升教師教科研能力,四要提升課堂教學能力。為此,南京市教科所在教師專業發展的引領上,做好三件事:一是現場會以課堂教學為主,由學校開設6門左右公開課,市教科所組織學科專家與授課教師、教研組進行“議課”“洗課”“磨課”,追求課堂教學的品位和質量;二是為全市新優質初中教師在個人課題研究、論文案例寫作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三是開展全市新優質初中賽課活動。與教師面對面的交流,不僅打開了教師的教科研視野,更是讓教師們體會到了真正的教育幸福。越來越多的新優質初中的教師們努力鉆研教科研,讓教科研提升職業的幸福感。
工作小組成員與學校建立聯系人制度,做到每月到學校一次聯系交流。積極探索南京市初中再發展的評價機制,在機宜合適時,探索第三方評價,為新優質初中提供實證研究的評價。在項目推進中,為了更好地滿足學校、教師和學生的需求,南京市教科所制定了菜單式服務項目達60項,幾乎涵蓋了學校發展的方方面面,基本滿足了學校辦學理念、學校文化、教師發展、課程設計、課堂改革、學科教學和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等需求,受到學校師生的普遍歡迎。
G527
B
1005-6009(2017)34-0028-02
1.肖林元,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南京,210002)所長,正高級教師,南京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江蘇省數學特級教師;2.洪劬頡,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南京,210002)科研員,高級教師,南京市語文學科帶頭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