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愛芙
為兒童的生長培養“關鍵能力”
錢愛芙
課程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和表征,能充分顯示學校文化軟實力的內涵品格和外顯氣質。作為省級實驗小學,學校以“過一種上善而幸福的教育生活”為辦學理念,以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為育人目標,以“4H校本課程”為實施載體,進行了系列化的實踐與探索。課程為了人的內部生成、自我生長,教育為師生的“全人”發展提供了可能。
4H課程;自我生成;發展可能;關鍵能力
課程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和表征。課程文化能夠充分顯示學校文化軟實力的內涵和品格。課程與教學能內在地體現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哲學,綜合地體現學校科技應用和人文風貌的總體水平,直接表現著師生的發展成就。
在幸福教育、走班學習、書院學習的研究與實踐中,學校形成了“4H”校本課程序列。“4H”課程指的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的4H 指標。 包括“Health(健康的身體)、Heart(積極的心智)、Head (智慧的大腦)、Hand(靈巧的雙手)”四大指標性技能。
“4H”課程目標的提出基于“上善文化”的傳承。“上善”是學校堅持十多年來的核心文化。“上”是一切發展之源,“善”是一切文化之和。上心善行,心中存善,以行向上。學校踐行“過一種上善而幸福的教育生活”的辦學理念,期待通過課程將學校打造成孕育善心、釋放激情、體驗創造的生命之場。使人成長為自由的、全面的、大寫的、幸福的人,讓師生在課程和教學中滋養成長,塑造內在品格,形成優秀人格,追求幸福人生。
落實核心素養,需要以課程為依托,將核心素養轉化成學生學習的生產力。因此,課程體系的價值也就是建構適合不同學生的多元發展的路徑。我們立足兒童、放眼未來、大膽探索,以文化的視野、課程的視域、兒童的視角全面架構“4H校本課程”體系。
1.創生課程圖騰。
我們設立“湖娃”標識。其一,“湖”是武進舊稱,素來人才輩出。希望學校學生以先輩為楷模,凸顯出學校的特質、品味與追求。其二,“湖”,納百川而不自滿,眾河匯而不獨大。期待每一位學生兼容并蓄,囊括大典,上善若水,從善如流。其三,“湖”是“福”的諧音,給予每一位學生擁有幸福人生的美好祝愿。
2.創生課程圖譜。
課程設置體現三個特性,發揮課程育人的價值追求,在“4H”培養目標下產生的課程稱為“4H課程”。以兒童視點為課程設計的出發點,依據“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從層次性、互動性、優化性三個重要維度進行系統架構。
一是層次性,從三個方面體現:課程在體力、智力、審美力、創造力的培養上體現層次狀態的結構性;在教師、學生、資源的有效融合上體現層次要素的關聯性;體現不同學生獲得不同發展的客觀性。二是互動性,表現在課程設置要體現“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開放作用,加強縱向與橫向的聯系,在德、智、體、美上獲得潛在的力量。三是課程設置體現優化性,包括感性與理性兼容的方式優化,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的過程優化和點面結合的結果優化。
課程分設五個領域。圍繞《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從三個維度出發,根據課程目標與內容,我們將“4H課程”劃分為五大領域,分別是運動與飲食、規則與禮藝、人文與科學、勞動與交際、創作與創造。同時,從人的發展三個層級(全身心、全智能、全人格)出發,縱向設立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既體現課程的生長性,又滿足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針對性落實“身心健康”“社會責任”“人文底蘊”“學會學習”“實踐創新”五大課程目標,使每一位學生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3.創生課程結構。
在五大領域中,根據學校的課程基礎與學生需求,重點進行人文與科學領域的研究,成功申報常州市“上善書院人文語言”課程基地,制定了人文與科學領域的課程目標:文化引領,發展語言,積淀底蘊,形成了以“閱讀與賞析”“演講與口才”“創作與表演”三個課程模塊所組成的課程結構。
依據不同的課程內容、課程目標,采用適合的、多樣的實施方式。依據科目性質,采用長短課時相結合,必修選修相結合,課內課外相結合,師資配備校內校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一)課程模型創新:課程的呼與吸
對于兒童來說,每一種情緒、每一個思想、每一份記憶都有不同的呼吸韻律,伴隨著兒童生命每一天的課程亦是如此。
靈活課時樣態。針對不同需求與不同基礎的學生,開設時間跨度不同的三類課時。第一類是微課(5分鐘),提供基礎性的普及教育。如“人文語言”課程中發音的技巧,拍成微視頻傳于網上,學生可以隨時學習;第二類是短課,給予學生交流的空間,如閱讀、寫作分享討論;第三類是長課,用于對學習成果的充分展示,如表演話劇、開展主題辯論活動等。
豐富課程形態。從學生主體發展的需求及認知規律出發,圍繞促進兒童全面發展、多樣發展、個性發展的目標,豐富課程形態,為兒童學習提供服務。
必修課程是由各學習領域體現基本要求的學科課程組成,課程強調促進學生基本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選修課程是對每個領域基礎學習的提升,旨在依據學生喜好,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滿足持續學習的愿望。
社團活動是參與社團活動是在拓展型課程的學習上,滿足學生持續學習、深入學習的需求。由學生自主報名,教師組織刪選,組建精品社團。
專項活動,基于每個領域的學習內容,以活動為載體,對學生開展“知識學習”“體驗實踐”“情感熏陶”“綜合運用”為一體的綜合素養的培養,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行思考、調查、研究、體驗,把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的生長點,在活動中獲得成長。
(二)課程實施策略:課程的張與弛
創新課程管理形態。圍繞“4H課程”的五大領域,將學校“縱向切塊”,設立體育學院、修養學院、人文學院、社會學院、創意學院五大學院。學院設院長、副院長,由教師和學生競聘上崗,具體負責課程的常態管理。通過學院的項目體驗,推動個性化的成長,促進創造性的提升,實現特色化的發展。
選擇優化學習方式。確立某項生活技能課程,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性格特征,結合需要發展的生活技能,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參與活動的同時發現此項技能的運用并認真訓練。教學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利用游戲培養合作技能,通過演示培養溝通交流能力,運用角色扮演培養角色意識與人際交往。在實驗、案例教學中培養問題解決能力、決策和策劃能力,通過做模型或產品培養合理利用資源能力,通過籌劃活動培養領導組織能力。
構建體驗式學習模塊。課程學習程序強調體驗性,以學生為中心,學習模塊包含五個核心環節:學習體驗、小組分享、討論加工、總結經驗、拓展運用。“學習體驗”環節讓學生參與整個學習活動,教師精準點撥,著力引導;在“小組分享”環節,教師提問小組和個體,讓其反思所做的探究活動,與他人分享活動中怎么做的;“討論加工”環節,反思學習過程、學習步驟,采用的措施,遇到的問題,加以改進;“總結經驗”環節,總結實踐活動中所學到的知識、技能。“拓展應用”環節,讓學生思考學到的知識技能如何在生活中得到更好地運用。
強調“組群”學習。在學院與學校并行的架構下,不同年級的學生就被“人為”地相聚在一起。每一樓層的公共區域為孩子們提供在一起交流和活動的場所。每一個學院,就是一間“套房”,老師和學生在這樣的物理空間中不僅僅是學習,更重要的是共同生活。這樣的布局,呈現出生活的味道,呈現出無限的精彩。“數字”學習:創建協作學習的環境,實現學習同伴與教師之間的網上互動交流。全面打造校園數字學習社區,建立了網上交流中心,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在互動中合作,在分享中成長,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
營造課程環境。學校努力營造閃爍著獨特個性的文化氛圍和人文氣息:整個校園是個開放的圖書館,建有春秋廳、季子堂、陽湖社三大主題學習場館,成為學生活動的廣闊空間;依托各個樓道建有孔子書屋、孟子書屋、季子書屋、尚書屋,使每一處角落都有“書”的氣息;針對教師建有蘇式生活閱讀館;每個班級都有班級精神、班名、班歌、班規、班徽、班級吉祥物。環境布置彰顯書院特色,低年級,以童話故事為主題;中年級,以常州名人堂為主題;高年級以中外名著為主題,把教室打造成孩子們的精神家園。
(三)課程評價探索:課程的經與緯
“4H課程”評價變單一的教師評價為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社區評價、基地導師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式;評價的內容不僅關注學生的認知能力,更重視對學生人格、審美、創新能力等綜合因素的評價。
1.一份評價指南。
課程評價應該是多元的,讓孩子們在課程學習中有自己的顏色,釋放獨特的光芒。學校依據培養學生目標,設立了“多彩湖娃”評價體系:健康的身體(綠色),積極的心智(紅色),智慧的大腦(金色),靈巧的雙手(藍色)。“多彩湖娃”采用套娃的形式,意在告訴學生學習就是一段積累的過程。每一年通過課程考核,可獲取“小湖娃”。經過六年學習,獲得24個“小湖娃”后即可換取“大湖娃”,也就標志著在學校的學業有成,成為具有學校特質的學校娃。
2.一張活動賬單。
活動賬單圍繞課程目標和內容,將課程的展開過程設計成兒童快樂的旅行過程,將知識、技能、情感、思維融合其中,多方位評價兒童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兒童的綜合能力。如在修養課程“走進國子監”的活動中,孩子們使用活動賬單,從 “走進北京國子監”“品讀國學”“我的收獲”三個方面,在活動中記錄,在記錄中學習,把學習與實踐有效結合。
3.一段闖關之旅。
為創新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方式,學校在期末舉行“走遍學校”闖關活動。通過活動,兒童的核心素養得到相應的評價,同時,有助于每一個學生樹立自信、熱愛學習,并在活動中培養合作、交往和規則的意識。
創新學校課程體系,改變了師生的行走方式,推動了學校的內涵發展。學校成為常州市基礎教育課程基地。在課程的滋養下,幸福學校的樣態正在形成,辦學效益得到進一步發展。在周邊地區形成了較為深遠的影響。近年來,來自河南、貴州、新疆、福建、西藏等地教育同仁近距離走進學校,分享課改成果。
生命成長,責任擔當。學校在推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不斷實現著蛻變、發展和進步。面對夢想,我們從未停止追求;面對改革,我們從未停下腳步。思考在心中,超越在腳下。研究,仍在繼續;發展,必將延續。
G423.07
B
1005-6009(2017)34-0058-03
錢愛芙,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湖塘橋中心小學(江蘇常州,213161)校長,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