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年級心理小課題研究活動)
揭開人際交往的奧秘
(小學高年級心理小課題研究活動)
6月有很多節日、紀念日。比如,2017年6月6日是全國愛眼日,少先隊可組織開展“不做低頭族——社區宣傳行動”“我是你的眼——關愛盲童行動”等活動;6月22日是中國兒童慈善活動日,可開展“凝聚向善力量,托舉美好明天”慈善捐助活動。此外,少先隊還可結合6月其他的節日、紀念日開展各類教育活動。6月下旬期末考試結束之后,輔導員要引導中隊委員會自行討論暑假活動計劃并征求全體隊員的意見,為7月、8月的暑期活動做好準備。
甲:肖伯納曾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么,你和我仍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而我也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這些思想,那么,我們每個人將各有兩種思想。”
乙:可是,當我們開始交談、討論的時候,難免又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令人苦惱不已,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來看看隊員們收集的“人際交往小煩惱”。
活動一:煩惱小調查
各小隊匯報收集來的身邊伙伴們相處時發生的不愉快或產生的矛盾。
活動二:煩惱小研究
聽完所有事例以后,主持人引導隊員將“煩惱事件”歸類,貼在“成長煩惱樹”上,并分析產生不愉快的原因。
隊員1:我們發現的原因是這位同學在溝通上缺乏技巧,使人產生了誤會。(表達不當)
隊員2:我們發現的原因是雙方在同樣一件事上站的角度不同,理解也不同,因此產生分歧。
(理解不同)
隊員3:我們發現的原因是這位同學本身就有自卑心理,別人一句不經意的話就會使他(她)特別難受。(自卑或自傲心理)
甲:“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與人交往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有不少奧秘和技巧,也有自身個性的原因。
乙:讓我們來做一個心理小游戲——最佳配圖。游戲結束后,大家交流各自的體驗。
甲:請根據自己的理解,在2分鐘內把10個圖案作兩兩配對,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說出各自的理由,并由隊長將所有答案用不同顏色的線條匯總在一張圖上。
(此體驗活動持續1 0分鐘,然后每個小隊派出代表談活動感受。)
隊員1:沒想到大家的答案五花八門,有這么多種!
隊員2:我發現每個圖案幾乎可以與任何一個圖案搭配,并且還都有道理。
乙: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發現,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想法也會不一樣,其實,根本沒有最佳答案。我們與別人相處也是這個道理。
甲:我們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還要注重哪些方法,才能讓我們交到越來越多的朋友呢?
(小組討論,輪流發言)
隊員1:要多聽聽別人的意見。
隊員2:說話的時候注意語氣溫和有禮貌。
隊員3:調整自己的心態,增強對同伴的信任感。
乙:交往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出現問題肯定不會是一方的責任。發生矛盾后如果先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就會獲得別人的理解和認可。希望大家學以致用,收獲更多的友誼。
(本案例由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鎮江實驗學校蔣靜老師設計)
(欄目編輯 王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