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灣中學 王鈴麗
結合文本閱讀,滲透語文思維方法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灣中學 王鈴麗
語文思維有其獨特之處,其思維方式和知識要點都融合在語言本身,學生很難從中抽離出理論化的內容。不少教育學專家都為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而設計了相關的教學策略,如寧鴻彬提出的創造性思維訓練就是其中之一。在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飛速發展,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也要滲透語文思維方法,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文本閱讀。
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比文本,觀察其中的某些詞句,分析它們的異同。除此之外,還可以將文本學習和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觀察對比各種社會現象,從中領悟觀察事物的正確方法。
在學習《江南的冬景》一文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其和《想北平》進行對比分析,說說其異同點。學生發現這兩篇文章雖然都描寫了某地,但是寫作方法卻有所不同。《江南的冬景》以冬天為主題,以寫景為主,寫了江南冬天的植物、江河、雨雪情況等;《想北平》除了描寫北平的景物以外,更著重寫了北平的人文氣息,用平實的語氣描寫了北平的菜圃和農村。然而,這兩篇文章在寫作手法上也有相似之處,都用了對比描寫的方式。《江南的冬景》中將江南的冬日和德國的冬日做了簡單的對比,而《想北平》中對比的內容較多,將北平和倫敦、巴黎、羅馬、堪司坦丁堡等歐洲名城進行對比。除此以外,在學習《江南的冬景》的時候還可以讓學生觀察自己身邊的冬天,看看自己所觀察到的冬天和郁達夫筆下的冬天有什么不同之處。如有學生在觀察后指出:“郁達夫筆下的江南冬天以濕潤微雨的天氣居多,但是現在的江南冬天卻也存在干冷的現象,而且由于霧霾越來越嚴重,空氣也不如文章中寫的如此清新。”
在學生觀察事物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他們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如依照一定的順序觀察事物,抓住重點部位仔細觀察,對比不同事物的相似點,找出其中的差異等。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觀察方法,才能讓觀察效果更好。
聯想能力體現了學生對已知表象事物進行創造性加工的能力。高中學生雖然邏輯思維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他們的想象力卻因為年齡的關系受到了限制,教師要指導學生突破阻礙,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加入奇思妙想,更好地學習文本。
《雷雨(節選)》一文由于是劇本的形式,所以人物對話居多,而對于人物外貌、心理、動作等則都是一筆帶過,用括號里的簡單詞句來代替。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充分運用聯想思維能力,根據人物的對話和括號中的簡單內容進行想象,在腦海中加工創造,更完整地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如當周樸園得知魯侍萍是自己以前的下人之后,說:“哦,侍萍!(低聲)怎么,是你?”經過聯想加工可以從中分析出周樸園的性格,周樸園此時壓低了聲音問話,表示他不想讓其他人知道兩人的關系,暗示了此人自私和虛偽的性格。“(忽然嚴厲地)你來干什么?”這里周樸園突然變得嚴厲,表示他已經將自己的虛偽外衣撕扯掉,變得聲色俱厲,想用自己的威勢嚇退魯侍萍。“(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還是找到這兒來了。 ”這里暗示了周樸園的冷漠和殘忍,他想要徹底撇清兩人的關系。運用聯想能補足文本未曾講明的言外之意,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深入。
為了激發學生的想象,教師還可以設置一定的情境,對其進行激發和刺激。聯想能力的提高促使學生可以突破時空的束縛,預見文本的內容,提高閱讀效率。
語文思維能力的提高有很多表現,尤其體現在思考問題的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方面。在指導學生閱讀文本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互動討論,反思總結學到的知識點。為了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教師可以調動一些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激勵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習了《肖邦故園》之后,教師鼓勵學生進行互動反思,有學生在討論中提出:“這篇文章既然是以肖邦故園為題目,那么為什么不始終圍繞故園來描寫,為什么要添加有關肖邦生活經歷的內容呢?”在互動討論中,有學生提出:“雖然這篇文章的名字是《肖邦故園》,但是并非單純的寫景文,但凡寫景文都會借景抒情,表達一定的情感和思想,這篇文章也是一樣,它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表達肖邦音樂創作的才華,贊頌他的愛國情懷。”還有學生提出:“作者在行文的時候始終將肖邦的生平事跡和他的住處聯系起來,如談到肖邦音樂才華的時候提出這和他對故園的情懷分不開。由此可見文章始終沒有脫離主題。”在反思討論中,學生對文本的認識有所提高。
認知能力指的是人對自己的認知過程的認知,也就是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反思、評估的能力,這種能力的提高促使學生能思考更深入、更靈活、更具有批判性。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課后反思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再次思考文本后的練習題,反思自己的答案,探究這些答案是否和文本的內容更貼切。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教學內容設計思維訓練方案,通過對觀察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通過創造加工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聯想能力,通過互動學習的方法指導學生提高反思能力。只有將思維方法和文本教學結合在一起,才能體現語文思維的系統性,促使學生提高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