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建國 祝祖崗
立德樹人:從意識到行動
——對中小學主題班會課設計現狀的思考
錢建國1祝祖崗2
一節理想的主題班會課設計應具有其核心價值觀,做到目標定位準確,能把握好班會主題,實現價值引領;能根據不同的要求,選擇合適的班會活動組織形式;能調適好班會課活動的維度,體現班主任的教育理念;能主動提升班會課設計水平,展現班級建設的美好未來。
價值引導;組織類別;活動維度;主題班會課
主題班會課是中小學班主任和學生溝通的平臺,是討論事務、解決問題的空間,是認識提升、情感升華的舞臺。主題班會課的設計和實施能比較全面地反映一個班主任的教育實踐智慧和綜合素養。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中小學主題班會課設計從形式到內容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絕大多數班主任都能從立德樹人的高度,不斷地探索和創新主題班會的內容和形式,切實提高了班級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但是,我們也看到在中小學主題班會設計中存在著主題不明、計劃不全、教育不得法等問題,一些班會課甚至開成了“批判會、群英會、歌舞會”,主題班會課的教育功能被大大削弱了。
筆者結合南通市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以及全市中小學主題班會課現場教學評比的情況,談談對中小學班會課設計和實施現狀的認識和思考。
美國學者拉思曾說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每個人都按他個人的價值觀行事。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抓住價值觀。發展學生的道德意識、判斷和選擇能力,要讓學生在內部的道德沖突中澄清自己的價值觀,反對公式化的說教和死板的灌輸?!?/p>
在全市歷屆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和中小學主題班會課的現場教學評比設計的班會方案中,我們看到,大多數班主任能圍繞特定的主題,進行較為準確的主題確定、目標預設和內容選擇。下面,我就以相關的班會課設計為例,談談根植于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基礎之上的價值引導。
1.目標預設不同,呈現多元思辨。圍繞一個主題,我們往往會看到不同的目標預設,班主任能引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真實案例,引導他們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進行認識、體驗和感悟。
我們來看一個以“友善”為主題的班會課目標:
(1)發現校園或社區的友善行為,努力做一個友善的人。
(2)尋找身邊友善之舉,逐漸樹立起正確的友善觀。
這個目標預設有較為明確的價值指向。我們能看到,在班主任的眼里,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他們既是學校的學生,也是社會的公民,班主任在設計班會活動方案時關注到了學生的生活,讓學校教育得到延伸,走向知行統一,引領學生從多維的角度思考、踐行“友善”。
2.聚焦社會熱點,傳遞核心價值。學生也是社會生活中具體的人,社會熱點問題也會對他們的價值觀產生影響。因此,班主任不必刻意回避,而應恰到好處地聚焦社會熱點,引導學生作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例如,對時下比較棘手的學生手機使用問題,有班主任在關于“規則”的主題班會設計中,特意安排了學生辯論的環節,讓學生在辯論中陳述最真實的想法,自主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在這里,我們看到了班主任的實踐智慧:禁止是一種管理,放開但限制使用并正確引導才是教育的智慧。
3.回歸生活情境,達成價值共識。杜威說:“準備生活的唯一途徑就是進行社會生活,離開了任何直接的社會需要和動機,離開了任何顯存的社會情境,要培養對社會有益和有用的習慣,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過做動作教兒童游泳?!敝黝}班會設計中,巧妙地設置生活情境,可以讓學生自主地將班會課所得與生活建立內在的聯系,真實地體現出認知和行動的統一,達成價值共識。
在歷屆主題班會課評比活動中,我們看到教師們呈現的主題班會形式豐富多樣,有敘事型的、思辨型的、活動體驗型的、過程展示型的,等等。應該說,每一種類型的主題班會都有它存在的價值。
面對相同的主題,由于班主任的思考和切入點不同,呈現出來的精彩也各不一樣。我們曾以“我眼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題,請老師們設計一次主題班會活動方案。從各市縣遞交上來的主題班會的題目上,可以管窺各個班主任主題班會課的設計思路。有籠而統之的雜貨鋪式的:《我眼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關注民族之本,傳揚優秀文化》《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激發愛國情,編織中國夢》《自強不息,突破自我》《感恩在我心,報效祖國》《魅力中華,傳承文化》,這些班會活動的切入太寬泛,主題不夠凸顯。而另外一些班會設計的題目,如《走近海安的腰鼓》《“禮”文化》《傳統節日對對碰》《我們的節日——立夏》《濃濃端午情》《走近春節》《百善“孝”為先》《南通的藍印花布情》《走進中國的古典詩詞》,可以看出班主任對“傳統文化”的概念進行了細致的思考和認真的梳理,這些方案切入點小,更容易走進學生的生活。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有著千年的傳承和發展,一節主題班會課很難全面地體現出來。但是地方文化、節日文化、禮儀文化、詩詞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精彩的支脈,它們往往能實現“窺一斑而見其全貌”的教育教學效果,這樣的主題班會往往能夠取得“人無我有”的出色的活動效應,而且這樣的主題班會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
1.處理好靜態預設與動態生成的關系。主題班會活動需要預設,更需要生成。這是一個“靜態”與“動態”的辯證統一的過程。預設要簡約,生成需靈動。班會活動的生機就在于巧妙處理活動中的“預設”與“生成”。我們常??吹?,有了班主任獨具匠心的“預設”,才會“生成”師生智慧互動的火花,在“預設”與“生成”的融合中,才會有生命活力的班會活動。
2.處理好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關系。主題班會和日常的課程教學有所區別。課程教學中,我們往往把“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但是,在主題班會中,我們則更傾向于“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
主題班會是學生在唱主角。這是學生在班主任引導下,逐漸形成正確的思想觀點和良好的道德品質的過程。主題班會活動過程中,都應有學生的參與,班主任要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以,我們的主題班會要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重點。但是,對班會活動課的主旨、內容設計及活動形式,班主任都必須予以指導、幫助和認定。
3.處理好遵循規范與開拓創新的關系。當下,中小學班主任在長期的班主任工作中,尤其是在日常主題班會的設計、組織與活動中,已形成了一些為我所用且行之有效的基本范式。然而,當前中小學班主任在主題班會設計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有的主題缺乏時代性,有的內容缺乏針對性,有的方法缺乏科學性,有的形式缺乏趣味性。因此,主題班會的設計需要班主任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同時,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開拓創新,設計出新穎獨特、主題鮮明能吸引學生的班級活動。從這個意義上說,遵循規范與開拓創新在本質規律和價值取向上是一致的,它要求班主任在主題班會設計中必須在主、客觀相統一上下功夫,在用真功、求實效上下功夫。
1.注重日常德育素材的積累。班主任每天生活在學生群體里,最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如果一個班主任能夠積極主動地捕捉、整合、加工、分類和利用身邊的信息,注重素材的積累,那么班主任處理信息的能力就會不斷得到提升。
2.注重信息的整合、利用和編排。信息的整合、利用和編排反映出一個班主任對班會主題的駕馭、創造和調控能力。我們在班主任遞交上來的主題班會課設計方案中發現:有的班主任創造力很強,能夠及時融合當下的、富有時代感的一些信息元素;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班主任的主題班會設計方案還是很陳舊。這和教師的知識儲備和信息收集、歸類和再創造的能力有著極大的關系。面對不同的信息源,每一個班主任的反應能力是不一樣的。有的班主任就能借他山之石,結合自己的班級情況,進行再創造和再組合。當然,這樣整合的過程和能力也反映出了一個教師對主題班會的理解和駕馭能力,考量著一個班主任的學識和修養。
3.注重活動設計的內容和形式。主題班會與良好的班級文化建設相輔相成。良好的班級文化能促成主題班會的順利召開,而主題班會的成功舉行則有利于班級文化的建設,成為能真正惠及教室里的每一位學生的最重要的影響源。
首先,班會課上要有積極的心理學滲透。相關研究證實,積極樂觀的人能更輕松地面對壓力、逆境和損失,即使面臨最不利的環境,他們也能應對自如。班主任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班級管理與學生工作中,培養學生快樂向上的積極心理品質。其次,要有實實在在的針對性。優秀的班主任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班主任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班級的動態開展班會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
綜上所述,要想科學設計一節具有價值引領,體現教育理念,適合學生活動維度,展現美好未來的理想主題班會課,班主任應該“研究主題”“研究學生”“研究教育”“研究方法”,努力使主題班會課在功能上更加重視以德樹人、以德育人、以德成人,在內容上更加注重時代性、規律性、實效性,在途徑上更加注重活動育人、實踐育人、情感育人,在方法上更加重視激勵性、啟發性、賞識性,在方式上更加重視現代化、網絡化、情境化。
[1]黃正平.組織開展主題班會,班主任應當處理好幾個關系[J].天津教育,2008(10).
[2]陶西平.在多元中立主導——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導向[J].中國德育,2010(4).
[3]陳琴.心育理念融入高中生主題班會的幾個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4(28).
G41
A
1005-6009(2017)79-0031-03
1.錢建國,江蘇省南通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南通,226000)研究員,高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江蘇省教育科研先進工作者;2.祝祖崗,江蘇省海門市實驗小學(江蘇海門,226100)教師,高級教師,南通市優秀班主任,南通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