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庭根
普通高中班主任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
周庭根
目前,普通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具體表現為:班主任教育責任限度把控的失衡、班主任與科任教師的沖突與矛盾、班主任職業倦怠感嚴重。針對這些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規范責任,適切履行高中班主任的教育責任;統一目標,實現班主任和科任教師角色的互相促進;三位一體,社會、學校、自我共同化解班主任職業倦怠。
高中班主任;教育責任;職業倦怠;角色分配
普通高中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制體系中,它是初中教育到大學教育的過渡,其質量優劣、變革走向,廣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關注。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對學生的學業成績、身心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普通高中階段,班主任的角色作用尤為突出。角色的特殊性決定了普通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復雜性,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高中班主任工作容易陷入困境。本文基于筆者的工作實踐,針對班主任工作中遭遇的主要問題,分析原因,同時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為提升班主任工作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啟發。
1.教育責任的缺失。在個性化發展和民主化管理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高中班主任采取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教育方式,試圖通過學生的參與,讓他們自覺、自主地維護班級秩序,以此促進學生的自覺和主動。然而,這一“放手”的方式很容易演變成“放任自流”,一旦過度放任,很容易引發班級管理的失控。班主任沒有承擔起民主化管理過程中的規范和引導職責,折射出班主任缺乏對班級科學管理和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意識。
2.教育責任的“過載”。目前,大部分的高中班主任依然采取相對單一的管理模式,主要通過對班級事務、學生個體的管理和掌控來建班育人。班主任的過度干涉,在某種程度上約束了高中生的自主發展,容易讓整個班集體缺乏生氣。此類型的班主任在工作中往往都付出了雙倍的努力,盡職盡責,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付出的努力和收獲的結果沒有呈現正相關。
3.教育責任的濫用。近年來,隨著外在環境的變化以及身份的變化,高中班主任的班級日常管理行為偶爾也會出現失范。如班主任以管教為出發點的訓斥、威脅、強迫、辱罵、體罰等,這些現象表面上是“恨鐵不成鋼”的管教,實則是作為師者的行為失范。這種教育責任的濫用是對學生個體發展的不當干預,容易對學生的成長產生誤導,導致班集體生活的失序。這一現象,直接反映出部分高中班主任對自身的教育責任邊界認識不夠清晰。
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由于角色身份和責任分工的不同,他們所關注的學生的發展方向也各有側重,因而,班主任與科任教師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沖突與矛盾。
1.班主任自我雙重身份的勝任力和角色轉換的沖突。大部分的高中班主任同時也是某一學科的科任教師。因而,班主任需要不斷地進行角色轉換,這對其自身的工作勝任力是一個考驗。這要求他們不僅要具備班主任所必備的各種素質和能力,還需要具備相應的專業學科知識和教學能力。雙重身份帶來的雙重壓力讓班主任疲于應對,自我效能感低下,班主任工作的煩瑣帶來的消極倦怠影響了其作為科任教師的工作效能。
2.班主任與科任教師之間的矛盾沖突。高中班主任與科任教師之間的矛盾沖突主要表現在雙方對學生的成績要求、時間分配和人格培養上。班主任的教育責任使得他們更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班級的集體利益,而科任教師在傳遞具體學科知識的背景下,更多地強調學科利益與學生某一方面的思維能力以及個性的培養,而對于學生道德品質方面的問題,科任教師往往會直接推給班主任。
1.班主任工作壓力大,情緒上的疲憊感。高中班主任的多重身份決定了其需要承擔來自多方的壓力。首先是作為科任教師的繁重的教學壓力,其次是作為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壓力、應對學校管理與評價的壓力以及自我專業發展的壓力、個人家庭生活的責任和壓力。
2.班主任的付出與待遇缺乏正相關,工作的認同感缺乏。高中班主任的付出與報酬缺乏正相關,且學校缺失積極有效的激勵機制。長期下來,大部分高中班主任感到自己的付出沒有價值,產生嚴重的職業倦怠感。
3.班主任的自我成就感低下,帶來了工作上的無意義感。自我成就感來源于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外界的認可與肯定。高中階段的學生比較自我,班主任的規范和引導往往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高中班主任很難從學生那里獲得相應的肯定和認可。而且社會過分強調班主任的付出和責任,忽視了班主任自我價值的實現。這些都使高中班主任很難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和意義感。
高中班主任之所以會出現教育責任的缺失、“過載”和濫用的現象,一方面,與社會和家庭的過度期待、學校評價制度等因素相關;另一方面,也與普通高中教育改革背景下,班主任身份轉換有關。班主任不僅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還是班級發展、學校建設、教育教學等行為的主導者、參與者和反思者。高中班主任必須認清自身教育責任的限度,規范責任,重新審視班級建設和自我的角色定位。
1.明確高中班主任的核心責任:班級管理轉向集體發展。通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是將班級作為一個被管理的對象,而集體發展則是更多地關注集體的精神和學生成長兩個維度。作為一名高中班主任,首先,需以班級為核心,承擔起凝聚集體力量、建設集體文化的教育責任。班主任可以借助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力量,不斷優化班級的集體文化。其次,需以班級為核心,履行推動學生學業發展、身心成長的教育責任。
2.切實履行高中班主任教育責任:責任制轉向民主化。班級建設要打破傳統的責任制,逐漸走向民主化。一方面,學校與班主任之間是共同擔負教育責任的協同關系。學校應積極承擔起與班主任協同關注學生成長的責任,尊重班主任的付出,保障其權益,真正實現班主任的民主管理。另一方面,師生關系應走向平等化。高中生正處于自律和自主意識形成的成長轉折期,高中班主任不能以權威的姿態去審問學生的個體生活,避免事無巨細的管理學生的日常,更要警惕“偽民主化”下的放任,應以平等的方式尊重學生,與學生協同處理班級事務,師生共同成長。
3.重構高中班主任的教育責任:學生發展轉向師生共同成長。班主任在引導與規范學生個體成長時,需要實現自身的成長。班主任需要的不僅僅是責任感,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發展,更要關注自我的成長。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大都基于實踐習得的經驗與技能,高中班主任必須理性地認識到,要以平等、民主的方式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真正參與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才能更好地規范和引領班級的發展,更好地實現與學生的共同成長。
高中班主任與科任教師之間矛盾沖突的主要原因在于角色定位不準確、教師教育觀念及教育手段的差異,以及彼此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工作量和待遇收入存在差距等因素。
1.明晰自我角色分工,提升專業技能與知識。班主任和科任教師雙重身份的自由轉換和完美勝任是對教師的巨大挑戰。作為擁有雙重身份的班主任,必須明確自我角色分工,時刻清晰雙重身份的目標和任務,全面提升班主任工作的專業技能和科任教師的學科專業水平。作為一名高中班主任,需要具備一定的管理知識和專業技能。而作為一名科任教師,必須要有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要有過硬的教學技能和基本功,包括掌握大綱、熟悉考綱,學情分析、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能解讀課標,鉆研教材,收集教學資源,具備用科學研究的方法去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加強溝通,實現彼此間的尊重與信任。在班級建設的過程中,班主任要盡量征求各科任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在綜合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尋求最佳方案。班主任作為班級第一責任人和管理者,對學生的了解程度、與家長的溝通接觸都更為全面和深入。因而,班主任應該積極向各科任教師反饋學生的情況,幫助科任教師及時發現問題。從科任教師的角度看,科任教師更能在課堂內發現學生在各科學習中的真實狀態和表現,科任教師也應積極主動與班主任進行溝通,共同為學生的發展負責。
3.巧妙搭配,促進團隊意識和凝聚力提升。從學校管理的角度出發,對一個班級的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師進行組建搭配時,必須講求一定的策略,嘗試不同的組建方式,保證學校的整體利益和班級之間的公平。同時,可以推行過程性獎勵和結果獎勵相結合的制度,淡化個人業績,采用集體捆綁式獎勵制度,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考核,可促進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師之間的團隊意識,增強其凝聚力。
1.社會層面:正確導向,對班主任的期待合理化。社會應降低對班主任的期待,大眾媒體應正確導向,發揮其社會教育渠道的正確引導功能,弱化宣揚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還原教師作為個體“人”的屬性。家長避免過分夸大班主任的作用,避免把教育學生的責任全部放置在班主任的身上。對高中班主任的工作應多一些理解、寬容和認同,積極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共同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
2.學校層面:健全管理制度,保障班主任的各項權益。學校需要建立健全合理的評價和考核機制,制訂科學的考核標準和獎懲制度;注重對教師的人性化管理和人文關懷,確立以教師為本的管理思想。管理聚焦對人的關注,通過情感激勵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班主任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自我層面:調整工作和心理狀態,提高自我效能感。班主任需要積極調整個人的工作習慣和心理狀態,提高自我效能感。首先,需要合理有效地管理時間。班主任可依照事情的輕重緩急設定計劃和目標,按照計劃,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合理分配,以爭取更高的工作效率。其次,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包括班主任與學校領導、同事、學生、家長之間的關系等。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提升班主任工作的滿意度和幸福感。最后,班主任要正視自己的工作壓力,學會自我調適,掌握一些情緒調節的技巧,調整自我的認知,保持平和的心態。當然,班主任還應該積極平衡好工作與家庭的關系,家庭是個人工作的動力和幸福的源泉。
G459
A
1005-6009(2017)79-0063-03
周庭根,江蘇省阜寧中學(江蘇鹽城,224400)教師,一級教師,鹽城市優秀班主任,2016年江蘇省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競賽(高中組)一等獎、第五屆長三角地區班主任基本功大賽(高中組)一等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