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明
因“生”施教教作文
徐建明
學生;作文教學;個性
寫作是中學階段最富有個性特質的教學活動,但我們發現,初中生寫作千人一面的現象十分普遍。要讓學生的作文富有創造性、具有鮮明的個性,因“生”施教顯得非常重要。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探索談幾點看法。
1.了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學定教。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研究學生當下能做什么,下一步還能做什么,并能清楚學生與你要達成的目標之間還有多大的差距。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有很多教師只管自己教的標尺而不管學生學的跟進,這就導致了教學與學生的實際脫節,不能落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里面。
筆者新帶初一的時候,班級里總有幾個學生不會寫作文,寫作文對于他們來講“難于上青天”。通過交流筆者發現這幾個學生在小學里寫作的基礎就沒有打好,基本沒有進行過認真的寫作活動,但是造句他們是會的。針對這一發現,筆者從造句入手,因“生”施教,別的學生寫大作文,這幾個學生就造句。起先學生只會造單調無趣的單句,接著筆者指導他們怎么把句子寫長,讓他們在所有的中心詞前加一些修飾語,學生一試果然行,并沒有難度,在這期間筆者及時表揚、鼓勵,就這樣教師引導學生由單句到復句,由復句到句群,再逐步發展到寫簡單的文章。在這個過程中,筆者始終沒有把這部分學生的寫作水平與其他學生進行比較,而是與他們之前的水準比較,讓其發現自己的進步,進而產生學習的信心。教學一旦落在學生的 “最近發展區”里,教師尊重學生現有水平,學生的學習信心就能樹立起來,進而認同自己,使其在今后的學習中產生更大的動力。
2.發現學生興趣點,促進其興趣遷移。
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興趣,而不是一廂情愿地要求學生對你所教的學科感興趣。教師首先要認同學生個體的興趣,然后設法引導學生現有的興趣,遷移到學科興趣上去。這就需要教師發揮教育機智。筆者在教學中發現部分學生不喜歡作文,不喜歡閱讀,但有些學生喜歡圍棋,喜歡足球,于是筆者就引導這部分學生寫與圍棋、足球相關的作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發現原來作文和自己的興趣是可以結合在一起的,自然就有話可說。筆者還會有針對性地推薦一些與學生興趣相關的讀本,豐富他們的寫作資源儲備,學生很樂于閱讀。
3.運用自主作業,豐富學生素材積累。
在日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是課后統一布置千篇一律的作業,學生沒有選擇的余地。這種一刀切的模式,忽略了學生的學習差異,其實作業布置得當,也能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比如,筆者會布置學生寫觀察筆記,但從不規定內容;會讓學生每天默寫詞語20個,但從不規定默哪20個;每天默寫兩首詩,一周內只要不重復即可;每天背《增廣賢文》一句;等等。這種只定類不定內容的自主作業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學生在每天的作業中,日積月累,豐富了自己的文化底蘊和知識儲備,寫作文的時候自然有“料”可用。
因“生”施教教作文,要遵循寫作規律,要以“生”為本,如此學生的寫作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提升。
G633.3
A
1005-6009(2017)83-0063-01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城西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