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云
參與式教學應結合學科特色
黃海云
創設情境;參與式教學;實驗探究
“參與式教學”就是通過教師精心的教學設計和規范的教學行為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營造一個互動愉悅和體驗成功的教學情境,使每位學生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獲得自主發展。筆者以為“參與式教學”應當結合具體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學情來進行。筆者所教為化學學科,對初中化學學科而言,“參與式教學”的具體要點如下。
首先,教師應對課堂參與有所預設。為此,教師可以在課前編寫導學提綱,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前能預習書本,完成對簡單基本知識的自學。在導學提綱中可以對一些疑惑的知識點做標記,以便學生能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或者有針對地加深學習。例如,在教學“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根據實驗步驟,引導學生設疑:鐵絲為何盤成螺旋狀?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為什么在快燃盡時伸入?為什么集氣瓶中預先加水?水可以用什么代替?這樣,學生不再畏懼新知,教學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將生活元素帶入化學實驗教學。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探究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手段。在化學教學中,教師不僅應做好演示實驗,還要創造條件盡可能多地組織學生實驗,讓學生學會動手、主動探究,而且要通過實驗情景,啟發學生思考,從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初中階段的化學知識相對而言比較淺顯,許多內容同日常生活相關。因此,在設計探究實驗時,可以將生活中的元素融入其中。例如,在教學“酸堿指示劑”時,筆者設計了一個“自制酸堿指示劑”的實驗,學生從家里帶來了鮮花 (玫瑰花、百合花)、紫卷心菜、白醋、白酒、皮蛋、水果(蘋果、橘子)和洗發水等物品,按照酸堿指示劑的定義來逐一實驗、鑒別。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漲,對酸堿指示劑的理解和運用更加深入了。
最后,創設的情境要突出對比。“參與式教學”少不了創設良好的情境,筆者認為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情境應當突出“對比”這一元素。因為學生在初三才接觸到化學知識,但此前他們在生活中對化學現象有一些零碎的認識,在設計教學情境時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零碎的認識,突出對比,設計學生似曾相識,欲言又不能解決的情境,以此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例如,在教學“金屬的化學性質”時,可以提出這樣的幾個問題情境:(1) 鋁的活動性比鐵強,為什么我們通常看見鐵生銹而沒有看到鋁生銹?為何不宜用鋼刷來擦洗鋁制餐具呢?(2)展示鎂條、鋁片和金戒指,觀察其顏色狀態,用砂紙打磨鎂條和鋁片。這里可以讓學生親自體驗,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 (3)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可以試驗一下,把金戒指直接拿下來放在火上灼燒,學生仔細觀察,發現金性質很穩定,幾乎沒有變化。
總之,在“參與式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化學能力,使學習變成一種自在、愉快的情感交流活動,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鍛煉了學生的能力,讓課堂煥發了活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外國語學校)
G633.8
A
1005-6009(2017)27-00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