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軍,劉 俊,鄧 莉
(1.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重慶 401147; 2.重慶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重慶401147;3.重慶工商大學 管理學院,重慶 400067)
中介機構參與國企股權多元化過程中的職務犯罪研究
陸 軍1,劉 俊2,鄧 莉3
(1.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重慶 401147; 2.重慶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重慶401147;3.重慶工商大學 管理學院,重慶 400067)
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過程中除了直接的市場交易主體外,中介機構在其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包括提供法律意見、審計服務、資產評估、交易服務等專業服務。因此,它們對職務犯罪可以說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從中介機構在國有產權交易中的作用出發,剖析其參與職務犯罪的手段、特點和危害,以及中介機構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國有企業;中介機構;股權多元化
在國企多元化過程中,參與的主要中介機構有服務型中介機構和交易型中介機構。本文主要研究經紀會員等中介機構在國企股權多元化過程中的作用。
(一)中介機構的界定
1.中介機構的概念
中介機構是指經主管部門批準,依法成立,向社會提供法律咨詢、資產評估、咨詢代理、交易服務等中介服務的機構。按功能可分為3類:一是資產認證類中介機構,具體提供有形和無形資產評估、資信評估,出具企業會計報表的審計報告,出具企業合并、分立、清算、融資與并購事宜中的審計報告等服務機構;二是咨詢代理類中介機構,具體指提供財務管理、稅務咨詢及代理、項目投資、并購重組等方面的咨詢、分析、方案設計的法律、會計及稅務等服務機構;三是交易服務類中介機構,具體指提供咨詢、招標、拍賣服務等機構。
在國有資本多元化過程中,聯系最為緊密、服務最多、容易出問題的主要是公證性和代理性中介機構,包括在產權交易前期為之提供會計、審計、法律咨詢等服務的會計師、審計師和律師等事務所,以及提供交易平臺及在產權交易過程中提供公證和代理服務的產權交易所、經紀會員等。
2.產權交易中介機構的概念
產權交易中介機構是指為產權交易提供法律意見、審計服務、資產評估、交易服務的法人組織。在我國,產權交易中介機構大致包括: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清算公司、與產權交易相關的組織機構等。
(二)中介機構為國有產權交易服務的表現形式
1.為產權轉讓出具法律意見
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3號令《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第二十八條規定:“決定或者批準企業國有產權轉讓行為,應當審查律師事務所出具的法律意見書。”由此可見,法律意見書是審批國有產權轉讓過程中的法定依據和必備要件之一。作為專業人士作出的法律審查、法律評估和法律判斷,法律意見書重點分析明確交易各方的法律責任,預測轉讓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對交易標的合法性、真實性、可行性提出法律意見,為完成國有產權轉讓提供法律支持,有利于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和所出資企業在審批產權轉讓時,嚴格遵守法律,最大限度地預防和避免法律風險,防范國有資產流失,確保國企產權轉讓的法律效力。
2.為清產核資提供審計服務
國有產權轉讓方案經批準后,依法進行清產核資,根據清產核資情況,編制各類資產報表及資產移交清冊,并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實施審計。會計師事務所按照法定程序,對轉讓企業重點開展財務清理、財產清查、價值重估、損溢認定、資金核實等主要內容的專項審計,真實反映企業資產價值。清產核資專項審計工作要求全面核實企業資產、負債、權益的存在性、要求掌握會計報表所反映的經濟事項及形成依據,這是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的基礎性工作。
3.為轉讓企業提供評估服務
產權交易活動要全面合理展開,資產評估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國有資產評估是指在清產核資專項審計的基礎上,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轉讓方委托具有資質的資產評估機構,遵循獨立、客觀、科學、專業的評估原則,遵循法定和公允的程序和標準,運用科學的評估方法,對資產價值進行評定和估算的全過程。具有市場性和公正性的作用,可以如實反映轉讓國有資產的價值量及其變動。評估報告經核準或者備案后,便成為確定國有產權轉讓價格的參考依據。資產評估具有保障國有資產保值和增值的功能,是維護產權交易雙方合法權益的關鍵環節。
4.組織公開掛牌交易轉讓
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3號令《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第四條規定:“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應當在依法設立的產權交易機構中公開進行,不受地區、行業、出資或者隸屬關系的限制。”產權交易機構是產權市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依法設立,為產權交易提供場所、設施、信息服務的法定機構。其主要職責是審核產權交易主體的資格和交易條件,審查交易主體和客體的真實性,并根據國有資產管理的有關規定,規范受理轉讓、信息發布、登記受讓、資金結算、交易簽約等交易程序和行為,對符合條件的交易出具產權交易鑒證憑證,并定期向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報告國有產權交易情況。國有產權進場交易對規范國有產權交易,維護交易公平、公開、公正具有積極作用。
在國企股權多元化進程中,中介機構在資源分配、資產評估、產權交易、秩序監督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一些中介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為了謀取私利,與政府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及國企負責人相互勾結,或虛假評估國有資產、或虛增債務、或虛報成本、或隱匿國有資產,成了權錢交易的“掮客”。中介機構參與職務犯罪成為國有資產流失的重要途徑。
(一)中介機構參與職務犯罪的方式
1.虛假評估國有資產。資產評估是國有企業改制的一個重要環節,資產評估不真實,會直接導致企業資產的流失。實踐中,一些中介機構在審計、評估過程中,相關從業人員,按照委托人要求,惡意低價評估國有資產并出具評估報告。近年來,全國各地被發現、查處的國企改制過程中大量國有資產流失或被侵吞案件的背后,幾乎都有中介組織的黑手[1]。如某國有企業與呂某等7人成立了國有控股順祥公司,后股東呂某等人得知順祥公司所屬房屋即將被劃入拆遷范圍后,遂向該國有企業負責人顧某某行賄,低價購買該企業所持有72%的股份。在對順祥公司資產進行評估時,呂某等人委托評估公司并要求評估公司將資產壓低,評估公司遂在評估中將順祥公司兩處房產的成新率分別確定為10%、20%,均低于國家“對于基本能夠正常使用的建筑物,成新率高于30%”的規定。在顧某某的幫助下,順祥公司將國有72%的股份以40余萬元的低價轉讓給呂某某等7人。隨后,在舊城改造中,改制后的順祥公司獲得房屋拆遷補償款443萬元。
2.惡意串通操縱產權交易。在國有土地、設備等資產轉讓過程中,一些中介機構的從業人員通過勾結產權競買方與國有資產轉讓方負責人,惡意串通、操縱整個國有資產競拍過程,幫助國有資產轉讓方的國家工作人員侵吞國有資產,從中收取賄賂。如某絲綢集團公司總經理柳某、公司辦公室副主任經某,在該集團公司下屬企業北拱絲廠資產拍賣過程中,通過行賄聯合交易所所長宋某,使其將該區財政局批復的“北拱絲廠本次整體處置的資產”混淆為“北拱絲廠整體資產”進行拍賣。宋某通過設置限制競買人條件、阻止競買人報名等手段,幫助柳某等2人競拍成功,致使2人將財政局未批準拍賣的北拱絲廠國有1萬余平方米非生產性土地和1萬余平方米非生產性房屋(評估價值430萬余元)據為己有。宋某因此收受柳某等人賄賂。
3.行賄或居間介紹行賄。一些中介機構為承攬業務,謀取利益,直接或居間介紹相關利害關系人,向國家工作人員提供金錢、豪車、名表以及有價證券等財物或提供美色、升遷機會等。大量商業賄賂正是通過所謂的“過節禮金”、感謝費等名義實現的[2]。如,在重慶某鋼廠破產清算過程中,某拍賣有限公司為獲取該廠的拍賣業務,安排工作人員分別向該區經濟委員會原主任、某廠破產清算組組長陳某某,經濟委員會原助理調研員、某廠破產清算組資產處置小組組長陳某,區人民法院原民二庭副庭長鄧某等3人行賄。
4.參與利益輸送。在調研中發現,一些中介機構通過出謀劃策,幫助國家工作人員進行利益輸送。有的將國有資產投資到境外自己人控制的公司或項目,“虧損”后清盤回國交差;有的與利益關系人成立公司,以聯合經營或虛增實物投資參股等方式侵占國有資產;有的通過咨詢服務名義,給利益關系人成立的公司支付高額的咨詢服務費,侵吞國有財產等。由于利益輸送方式隱秘,時間跨度長,往往需要編造貌似“合法”交易活動及相關產權文書等文件,并通過合法賬戶來完成,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提供智力咨詢服務的中介機構和人員介入“幫助”。
(二)中介機構參與職務犯罪的特點
1.身份的雙重性[3]。作為國企股權多元化過程中的一方參與主體,一方面,中介機構為考慮自身的發展,往往會對國家工作人員行賄,以換取對其在承攬中介業務等方面的關照,此時的中介機構作為行賄方存在。另一方面,中介機構也會接受委托人賄賂,按照其要求提供相應服務。此時,中介機構作為受賄方存在。
2.信息的壟斷性。中介機構之所以能夠輕易參與到股權多元化過程中的職務犯罪中來,主要在于中介機構本身具有合法公開的身份,因而容易獲得行受賄雙方的信息,成為行受賄雙方的橋梁,幫助雙方實現信息對稱,進而完成交易和服務[4]。對雙方信息的掌控是中介機構參與職務犯罪的重要依托。
3.手段的隱蔽性。股權多元化過程中,中介機構主要通過虛假評估、惡意串通操縱產權交易、行賄或居間介紹行賄、參與利益輸送等方式參與到職務犯罪中。而資產評估、產權交易等事項,往往具有較大的操作空間,中介機構依托其合法公開身份,以中介活動繁雜的程序和環節、專業的文件文書等形式為掩護[5],為其權錢交易蒙上了“合法”的面紗,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和欺騙性。
(三)中介機構參與職務犯罪的危害
有專家研究認為,中介機構使腐敗問題變得更加復雜,而且在中介機構出現之后,傳統的反腐敗措施在事實上加劇了腐敗現象。當經濟活動中存在與政府官員具有特殊社會關系的尋租型中介機構時,腐敗水平會上升,而且中介機構和官員間的社會關系紐帶強度越高,腐敗水平上升得越顯著[6]。本文在此主要探討中介機構參與職務犯罪后的具體危害和影響。
1.中介機構復雜化尋租交易網絡
國家工作人員為了防止違法風險,一般不會接受或者較少接收陌生人的賄賂[7]。而中介機構則作為客戶和官員之間的橋梁,把生人社會的契約規則變成熟人之間的人情規則,進而提高了相互信任的程度。在我國,很多中介機構以前是政府機關的職能部門,從成立之日起就和政府形成了復雜的社會關系網絡,這也讓國家工作人員更容易信任和接受這些中介機構的行賄。可以說一些中介機構是政府職能轉換的產物,與市場管理有關的政府部門幾乎都扶持設立過與其業務有關的中介機構,如資產評估機構曾是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下屬單位;財政部門也曾設立過自己的會計師事務所。現在,雖然政府職能轉變,政府和中介機構之間脫鉤,但間接的業務聯系一直存在[8]。同時,少數政府官員甚至讓自己的親朋好友開辦與其主管業務相關的中介機構,形成關系極為密切的權力尋租網絡。這些尋租網絡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
2.中介機構增加了職務犯罪偵破的難度
中介機構的加入,使交易雙方不直接聯系,操作方法也更加多樣,甚至貌似更加合法,使案件更為隱蔽而不易偵破。中介機構往往利用國家工作人員提供的信息,結合自己的專業技能優勢、使用合法身份進行違規、腐敗活動,為違規操作和腐敗行為披上一層合法外衣。另外,“期權化腐敗”極大地增添了中介腐敗查處難度。
關于中介機構職務犯罪的原因可以從供需雙方來分析,即從擁有職權的國家工作人員和中介機構兩個方面考察。
(一)國家工作人員降低犯罪成本的需求是中介機構介入的直接動因
官員腐敗的成本在某種程度上是較高的,輕則撤職,重則負刑事責任,構成職務犯罪。而中介機構可以降低犯罪成本,于是其介入就順理成章。
1.中介機構降低了職務犯罪的交易費用
從司法實踐看,降低行賄人的交易費用是中介機構介入腐敗案件的重要原因。有經濟學家認為,要從降低行賄成本這一角度考察中介機構在腐敗交易中的作用,中介機構提高了腐敗交易的發生概率。這是因為,行賄人對國家工作人員的信息不清楚,不知道國家工作人員是廉潔型還是受賄型,而且如果行賄又該行賄多少也不知道,而中介機構則掌握了這兩方面信息。當腐敗交易有中介機構參與時,處罰、監督、職位輪換等傳統的反腐敗措施都會失效,甚至起相反作用。
2.中介機構降低了腐敗犯罪成本
交易成本在買賣雙方是不對等的,承擔較高交易成本的國家工作人員對中介服務率先產生需求。因為,雖然行賄與受賄同樣構成犯罪,但在司法實踐中,受賄方的懲罰力度普遍高于行賄方。一旦腐敗交易曝光,受賄的國家工作人員往往要付出遭受刑事處罰的高昂代價,而行賄方面臨的處罰則相對較輕,這使得國家工作人員更加在乎腐敗交易的隱蔽性,對交易成本的預期遠遠高于行賄方,再加上腐敗交易的賣方市場性質,因此,在腐敗交易中,對中介服務的需求首先來自國家工作人員。而且,國家工作人員需要中介服務的首要前提是安全,要求中介機構與其利益目標完全一致,使得中介機構與職能部門的國家工作人員之間固有的千絲萬縷的聯系更加密切,形成利益共同體。這樣,腐敗交易中的犯罪成本將被大大降低。
(二)中介機構不規范是導致腐敗的重要原因
1.缺乏規范的市場監管體系
我國現有的國有產權監管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產權交易規則有待規范;參與國企股權多元化的中介機構,其市場定位、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不夠明確,即便有行業主管部門及行業協會管理,但仍存在管理缺位的現象。如對會計師事務所的管理,基本上是會計師協會在管,而協會管理屬松散型,除了每年例行的活動,平時沒有具體的管理舉措。會計師事務所是獨立法人,管理無法到位,監督更是無從談起。出具的假審計、假評估,一般到了企業改制后問題才會逐步顯現,在改制過程中難以暴露,即便事后追究法律責任,但國有資產流失后多無法挽回。
2.執業不規范,法律意識淡薄
參與國企股權多元化的一些中介機構規模小、管理不規范,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服務質量及專業水平差,缺乏法律風險意識和職業判斷力,忽視職業道德,對自己所承擔的法律后果認識不清,為了追逐短期利益,喪失應有的執業操守,成為某些國家工作人員與不法分子合謀掠奪國有資產的工具。
3.中介機構自身腐敗促成職務犯罪
中介機構自身腐敗是指中介組織及其從業者為了謀取私利,利用授權和專業技能為國家工作人員權力尋租,或為請托的企業、組織和個人的各類腐敗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和掩護。中介機構腐敗已成為近幾年腐敗一種新的趨勢和現象,而且大多數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過程中的職務犯罪的案件都有中介機構的參與。從某種意義上說,中介腐敗是職務犯罪加劇的重要原因。
在上述原因分析里面,一個重要原因是中介機構可以降低職務犯罪主體的成本,以及中介機構自身存在的問題。因此,我們可以從職務犯罪主體的成本和中介機構監督的視角提出對策措施。
(一)規范國有資產產權交易規則
完善“政府監督、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的產權交易管理體制,建立規范的交易決策和運作平臺制度,構建綜合產權交易信息體系,大力推進不良資產處置變現的市場化運作,確保交易競爭的公平、公正、公開,加快與產權交易相關的法治建設,規范國企重組、破產、拍賣等產權交易執法,切實防止中介機構參與的暗箱操作和幕后交易,堅決杜絕國有資產流失[9]。
(二)落實中介機構去“行政化”
強化中介機構的獨立性,切斷中介組織與政府部門的利益關系,是準確界定政府職能,劃清與中介的關系,確保中介組織誠實信用、規范運作、公平競爭的前提條件之一,也是切斷其依托權力實施腐敗行為的關鍵。為此,需要對現有中介機構進行全面摸排清查,使中介組織與政府真正“脫鉤”,徹底解除政府部門與中介組織的關系,真正實現政社、政會、政企分開。同時,要建立政府官員回避制度。比如,國資監管機構和國有企業負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親屬不能在與所出資企業有業務往來的中介機構任職或投資入股;又比如涉及某官員的切身利益,或者與之關系密切的人的切身利益,制度設計上就應該要求該官員回避,不參與決策,或者在該項決策中沒有表決權,以減少職務犯罪。
(三)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監管
一要強化政府監管。建立由公安、審計、財政、工商、國土等有關部門參加的產權交易監管機制,對國有產權交易活動中介機構進行監督與管理,選聘中介機構時嚴格實行公開招投標,避免暗箱操作。對存在出具虛假法律意見書、審計、評估報告,發布虛假信息、合同欺詐、串通舞弊、惡意操縱交易行為等違法行為的中介機構,實行“黑名單”制度,取消其參與中介服務的資格。對中介機構的資質管理和信用評級實施動態管理,定期或不定期整頓。二要強化行業自律。行業自律是規范中介機構的重要方式,成立行業協會或加入行業協會,接受行業協會的統一管理,自覺遵守行規行約,是中介機構實現規范執業的有效途徑。三要強化社會監督。產權交易機構應根據有關規定對國有產權交易中信息披露、交易過程、交易結果進行全程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正確處理社會公眾對產權交易的監督意見,對違規操作的中介機構和人員予以曝光和懲處。
(四)加大對中介機構的查處力度
加大對參與職務犯罪的中介機構的查處力度,形成強大的震懾力效應。建立健全案件線索移交制度,落實行政執法與刑事執法的銜接機制,完善行業自律、落實責任追究機制,使違規中介機構承擔信譽風險和經濟風險,規范中介機構執業行為。例如,工商、國土等部門對未進場交易的違規國有產權轉讓,不予辦理變更、過戶登記手續,紀檢、監察以及檢察機關等部門對場外交易或暗箱操作等腐敗行為進行嚴肅查處,對構成犯罪的,要追究其刑事責任。
[1] 潘新法,張忠平.“中介腐敗”透視[J].檢察風云,2013(9):6-10.
[2] 鄭春勇.“中介腐敗”:表現、成因與治理[J].理論探索,2011(4):59-61.
[3] 林躍勤.試論“中介腐敗”及其治理[J].學習與探索,2010(6):161-164.
[4] 莊德水.尋租網絡、腐敗中介及治理策略[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4(6):37-41.
[5] 賈亮,龐方,王柯武.讓“中介”回歸“中立——“中介腐敗問題透析”[N].中國紀檢監察報,2015-01-20(04).
[6] 陳艷瑩,原毅軍,王麗麗.中介機構、尋租網絡與交易型腐敗中國省份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南開經濟研究,2010(2): 3-16.
[7] 劉廣三,李艷霞.交往理性:國有企業家職務犯罪防治的新思路[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32-38.
[8] 黃宏.權錢交易亂象從生——中介組織的黑洞[N].浙江日報,2013-05-16(18).
[9] 周娜,鮑曉娟.集中與制衡:信息技術行業股權多元化對國企改革的啟示[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8(4):105-112.
(責任編輯 馮 軍)
The Research on the Duty Crime in the Process of the Equity Diversific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by the Intermediary Institution
LU Jun1,LIU Jun2,DENG Li3
(1.The Third Branch of Chongqing Municipal People’s Procuratorate, Chongqing 401147, China;2.Chongqing Tourism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Chongqing 401147, China;3.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
Intermediary institu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he equity diversific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addition to the market transactions subject. It provides legal advice, audit services, asset evaluation, transaction services and other professional services. As a result, intermediary institution can aggravate the situation of the duty crime. This article, based on mainly the function of the intermediary in the equity transac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alyzes its means, characteristics and hazards which are involved in the duty crimes; besides, the own weakness of the intermediary will be analyzed, and then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ill be put forward.
state-owned enterprise; intermediary institution; equity diversification
2016-11-20;
2017-02-11
重慶市人民檢察院重點課題“股權多元化國有企業預防職務犯罪研究”(CQJCY2014B16)
陸軍(1964—),男,湖南瀏陽人,重慶市人民檢查院第三分院檢察長,碩士,研究方向:職務犯罪偵查及預防;劉俊(1970—),男,四川仁壽人,重慶市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紀委書記,碩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鄧莉(1968—),女,重慶萬州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公司治理。
陸軍,劉俊,鄧莉.中介機構參與國企股權多元化過程中的職務犯罪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7(2):93-98.
format:LU Jun,LIU Jun,DENG Li.The Research on the Duty Crime in the Process of the Equity Diversific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by the Intermediary Institution[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2):93-98.
10.3969/j.issn.1674-8425(s).2017.02.013
DF411
A
1674-8425(2017)02-009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