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愛國
書以修身 法以育人
鄭愛國
隨著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和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的出臺,作為百年老校,有責任和義務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年來,南京市江浦實驗小學依托得天獨厚的人文優勢,通過環境打造、隊伍建設、課程設置、教材開發等措施,提高學生漢字書寫能力,通過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書法特色;修身;育人
南京市江浦實驗小學堅持走書法特色辦學之路,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南京市江浦實驗小學是一所百年老校,底蘊深厚,具有堅實的文化基礎,這是天時;其次,南京市浦口區是當代“草圣”林散之的故鄉,求雨山文化園為全國獨一無二的書法藝術園,江浦實小的孩子們仰望草圣的塑像,受著墨香的熏陶,自然就多了些靈氣,這是地利;學校有一批事業心強、責任心強、凝聚力強的書法教師,這是人和。“藉天時、據地利、慕人和”,一直以來,學校以隊伍培養為保障,以課程落實為抓手,以全面提升為中心,以特色建設為突破,學校的書法教育成果豐碩。2007年,學校被命名為“林散之小學”,2015年被江蘇省教育廳授予“江蘇省中小學書法特色學校”稱號。
學校的文化環境陶冶著學生的心靈。來到校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林散之先生的長子、著名書法家林昌午先生題寫的敦厚質樸的校名。漫步校園,移步換景,師生們無時無刻不浸潤在書法藝術的芳香之中。希望大道一側是“散之苑”文化長廊,建有林散之先生的半身塑像,墻上張貼著林散之先生的成長故事,在廊柱和橫梁上印刻著林散之的書法作品,學生徜徉其間,讀散之故事,學散之精神,做散之傳人;教學樓走廊上掛著多張烙雕畫,選用學生熟悉的名家詩句并配有圖畫,形成了高品位的“烙雕畫文化墻”;樓梯邊集中展示師生的書法和繪畫精品,形成了“書畫鏡框文化墻”;在會議室、報告廳、書法教室等處還懸掛了林散之、林筱之、尉天池、季伏昆、陳艾中、王衛軍等書法名家的作品;每個班級里都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書法園地,為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臺。
主題文化的建設讓校園墨香四溢,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涵養藝術的氣質、提升文化的品位。
要提高書法教育的質量,教師的書法素養是關鍵。所以學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構建專業快速成長的書法教師梯隊。
1.全員訓練,規范管理。
多年來,學校一直將青年教師書法大練兵納入常規管理的范疇,并常抓不懈。學校規定每周二為青年教師書法基本功訓練日,每周每位青年教師毛筆、鋼筆和粉筆必須各上交一份作業,由教務處負責對教師作業進行批改反饋;寒暑假也要求教師們認真練字。通過長期訓練,教師寫字都能做到筆畫規范、結構合理、字形美觀;學校還定期開展教師書法競賽并表彰獲獎教師,以此來激發教師練習書法的熱情。
2.理論引路,進修深造。
學校要求語文教師不僅要練好書法,還要能上好書法課。為了提升全體教師的書法教學水平,學校給每位教師訂閱《江蘇教育》(書法教育),組織教師聽書法講座、看教學錄像、參加沙龍活動等,讓教師掌握書法教學必備的美學、文字學等相關知識,讓書法教育的意義和價值根植于教師的心中,從而增強課程意識和使命擔當。
3.名師指點,開闊眼界。
學校有計劃地安排專職教師上書法示范課、研討課。專業水平高的書法教師不僅自己定期上示范課,還要指導幫扶教師上好書法課。學校還聘請了有相當知名度的區內外專家、名家、大家做顧問,定期來校點評、示范,有計劃地邀請書法名家進校園指導書法教學,做書法培訓。
要讓書法真正走進校園,書法課的開設是一個重要的保障。所以,學校將書法課排進課程表,與語文教學協同,并組建軟、硬筆書法社團,做到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
1.重指導,增趣味。
每周一節的書法課,要求書法教師根據年段特點、班級學生書法水平制訂詳細的教學計劃,做好書法課課件,課堂上遵循講練結合、以練為主的原則,注重基本技能的培養。低年級以練習基本筆畫為主,中高年級以掌握結構、行款為主,這些技能技巧都是書法教育核心素養的基石。
在練習的同時,我們還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通過編寫口訣,制作微課,幫助學生掌握書寫規律,讓學生了解書法名家,熟知書法故事,傳播書法文化,欣賞名家作品,生動形象地帶領學生步入書道之門。
2.重習慣,厚素養。
練字即練心。課堂上,寫字前背誦雙姿口訣,做到姿勢端正、平心靜氣;凝神臨摹時,學生的心不再浮躁;在練字中,學生能做到一絲不茍、持之以恒;教師鼓勵性的評價,使他們滿懷信心、知難而進。在每天中午進行的十五分鐘寫字練習中,低緩輕柔的古箏曲流淌出一泓清涼與靜意,學生在優美典雅的音樂聲中開啟屬于自己的墨彩時光,讓漢字的韻律在指尖流淌,讓書藝的芬芳在心間漫溢。
人們常說“以字養性、以字勵志”,書法教育就是修煉身心、發展素養的教育。所以,學校站在“育人育心”的高度,既注重提高學生整體書法水平,又注重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書法的意志。書法社團的很多孩子養成了每天早晨在家習字二十分鐘的習慣,并做到持之以恒、從不間斷。
學校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改變以往以一本教材一用到底的簡單模式,開發編寫了主題系列書法課程內容,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課程發展平臺。學校先后編寫了《筆墨童年》《筆墨人生》《詩韻春秋》等主題系列校本教材,讓特色文化更具特色。其中,《筆墨童年》是一本具有學校特色、符合兒童特點的書法校本教材。《雛鳳清聲》書法作品集作為我校書法教育成果展示已經出版兩集。
書法教育最重要的還是培養興趣,為激發與保持學生濃厚的寫字興趣,學校教務處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每年五月份的藝術節,有硬筆書法和軟筆書法的現場競賽;每年元旦,學校都有迎新年書法展覽;每年的校慶日,開展“散之杯”書法比賽。
除了校內開展豐富的活動,學校還利用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開展“我為居民寫春聯”活動,讓學生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提高書寫能力。每年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區級以上書法比賽活動和書法考級。學校先后組織學生參加了全國第十至二十一屆書畫比賽,已有千余人次獲獎,學校多次榮獲全國書畫比賽優秀組織獎。這些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臺,樹立了學生學習書法的信心,激發了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
我們一定會致力于書法教育工作優勢與特色的研究與實踐,堅定不移地彰顯“弘揚國粹,特色學校”的價值追求。
J292.1
B
1005-6009(2017)45-0073-02
鄭愛國,南京市江浦實驗小學(江蘇南京,211800)副校長,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