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瓏執教 譚文選點評
“磚”心致志 “銘”諸肺腑(二)
——小學趣味書法磚銘書法教學案例
張玲瓏1執教 譚文選2點評
磚銘;陰刻;陽印;藝術風格;表現形式
選題說明:
女媧摶土造人的傳說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流傳甚廣。祖先在生活中與泥土的親近和融洽無與倫比,先民用泥土制作精美絕倫的陶瓷器具,在泥土上播種收割,并用土制磚瓦來承載文字、畫像,以寄托、抒發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思想,這便是被后人稱之為“秦磚漢瓦”的傲立于世界藝林的銘文磚和畫像磚。東漢后期畫像、文字瓦當逐漸式微,但東漢直至南北朝銘文、畫像磚的輝煌接踵而至,中華民族的勤勞智慧和豐富的美感,在磚瓦上有著持久而淋漓盡致的發揮。磚,是中國古代建筑上的重要構件。伴隨著其實用性的發展,裝飾性也成了磚的重要屬性之一,古人將文字、圖案施于磚瓦之上,使他們成了建筑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磚面的文字線條靈動,圖案紋飾繁復而美觀,在有限的空間里充分展示了漢字的無限魅力和多元的審美意象。磚,承載著中國書法藝術很重要的歷史文化。在中小學書法基礎教學中,對這部分內容的挖掘,對中小學生技能的鞏固、知識的延伸和興趣的培養有所裨益。本課在上一節磚銘內容學習的基礎上,主要介紹磚銘內容與書法風格的關系,欣賞陰刻、陽印的書法藝術特點,掌握發泡磚上用木刻刀進行完整內容的陰刻、陽刻方法。讓學生在設計、摹寫、鐫刻的過程中,體驗磚銘的制作,感受古代人民的勞動艱辛及文化智慧。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磚銘內容及其書法的欣賞,了解磚銘內容的大致分類及其藝術風格,認識磚銘書法的陰刻與陽刻;通過發泡磚的刻制,掌握木刻刀的基本運用技法,學會陰刻法和陽刻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磚銘及其拓片的欣賞,學習中國民間書法的欣賞方法,體會多樣的書法美感;在內容設計、磚塊摹寫、鐫刻上色的過程中,了解磚銘的簡單制作過程,刻制一塊內容完整的陽文或陰文發泡磚。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磚銘欣賞中,感受中國民間書法的質樸美,激發學生對民間書法的認同感;在發泡磚的設計和刻制中,體會勞動人民的艱辛和智慧。
教學重點:欣賞磚銘書法,了解磚銘內容的基本分類及陰刻、陽刻表現形式,感受磚銘書法的質樸美。
教學難點: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自己擅長書體的橫幅或豎幅作品創作,摹寫到發泡磚上,運用木刻刀,運用陰刻或陽刻的形式表現出一塊磚銘。
教學對象:五年級書法社團學生
教學課時:4課時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數字化美術博物館建設“中國磚銘書法”主題帖,演示PPT,錄制陰刻和陽刻的視頻,發泡磚,木刻刀。
2.學生準備。文房用具。
教學過程:
師:還記得上節課我們學習磚銘的知識嗎?留給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請3~4名學生進行回答。再請學生說說自己在哪些地方見到過磚銘,它們的內容和形式是怎樣的?請學生進行交流后再匯報。
揭示課題。板書:“磚”心致志“銘”諸肺腑。
(設計意圖:從上節課學習的知識聊起,到生活中所見。一方面,加深學生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另一方面,激發學生將所學知識和技能在生活中進行有效的運用,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和深入學習的興趣。)
1.磚銘文內容與藝術風格。
活動一:請學生用平板電腦打開校園網“美術博物館”中的“中國磚銘書法的內容與藝術風格”,進行圖文并茂地欣賞,再討論。思考問題:讀讀、認認磚銘書法中的內容,想想為什么這種內容的磚銘書法會呈現這樣的風格?
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后進行匯報。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討論很有意義,有的推測非常有道理,頗具研究精神。吉語、紀年等內容的磚銘,多為章法嚴謹,線條多變而有活力,多數有邊框界格,顯得很端正、理性。刑徒磚、紀事磚的書法,書刻簡率、放縱散亂,章法上自然成勢、活潑生動、天真爛漫,顯得隨意、感性。
(設計意圖:通過數字化自主欣賞,讓學生對學習對象有主觀判斷的鍛煉機會,然后再討論、匯報,對相關知識逐漸形成較客觀的認識和了解。)
2.磚銘文內容與表現形式。
活動二:請學生用平板電腦打開校園網“美術博物館”中的“中國磚銘書法的內容與表現形式”,進行圖文和視頻欣賞,結合上節課刻泥和劃泥的特點,再進行討論。思考問題:工整類型的磚銘和活潑類型的磚銘,在制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
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整理成一兩句話,由小組長匯報。
教師小結:磚銘書法有的是模型印出來的,就像蓋章一樣,因為生產的量大,所以用模型來印制會高效些。又因為做模型有充足的時間,所以其中的文字會考慮得周全些,做得更細致。而活潑類型的磚銘,多數是因為急著要用,且用的量也不大,所以來不及去仔細構思,就采用刻畫的方法,直接制作。因為二者方式不同,所以磚銘文字有的是凹下去的,有的是凸出來的。凹刻的方法是最便捷的,所以活潑的磚銘多為陰刻。模印的模型也是用便捷的凹刻方法,所以在軟泥上印出來的字就凸出來了,形成陽刻效果。板書:陰刻、陽刻。
(設計意圖:繼續用上一環節的學習方法探討新問題,書法的學習,不只是文字、書寫、藝術的學習,也是方法的學習。在本環節中,鞏固方法的運用,又增加了學生集體歸納的方法,在訓練方法、了解知識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這也是一種書法藝術發展的精神體現。)
3.確定內容設計作品。
活動三:請學生自主選擇兩字以上、十字以內的名言、佳句、好詞,運用自己擅長的書體,用宣紙寫成一幅橫向或豎向的作品。
學生進行作品書寫,教師巡視指導,對學生繁簡字體的使用、字體特征的表現、章法布局的安排等方法進行指導。
(設計意圖:作品的書寫,是為下一步磚頭鐫刻做好內容、字體和章法上的準備,不至于在鐫刻過程中有太大的調整而影響鐫刻效果。字數的確定,是防止學生字少而得不到鐫刻的充分體驗,也防止字多而時間不夠。橫向和豎向安排章法,是為適應發泡磚固有的規格。)
4.摹寫作品鐫刻成銘。
(1)教師用墨汁示范將設計的作品寫在磚頭上。
第一步:畫出邊框和界格,確定好每個字的書寫位置和裝飾圖案位置。
第二步:在相應的位置寫好每個字。
第三步:適當地添加圖案裝飾,或者在側面添加,也可以不添裝飾。
(2)學生按示范步驟在磚面進行作品摹寫,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3)教師示范鐫刻。
第一步:確定正確用刀的方法,確定自己選用陰刻還是陽刻來完成磚刻。
第二步:雙刀平刻法完成筆畫的鐫刻。陰刻法刻掉墨字,陽刻法則留出墨字??痰倪^程中注意刀口的朝向及用力的均勻;不要用嘴吹碎屑,可用倒和刷的方法清除。
第三步:修飾整理干凈磚面,刻好邊框和圖案。
第四步:在突出的地方刷黑色丙烯顏料,盡量不要讓顏料糊到凹下去的地方。
(4)學生進行磚銘的刻制,教師巡視指導,重點關注學生的用刀安全和運刀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逐步示范、講解、要求,讓學生明確磚銘的刻制過程和要領。在教師的重點指導下,完成一塊完整內容的磚銘作品,在體驗中,感受勞動的苦與樂,感受藝術創作的魅力。)

圖2
1.布置作品進行欣賞。
將學生作品布置在教室和校園,請學生進行欣賞。讓作者介紹自己刻制的磚銘及布置設想,請其他學生說說本課學習過程中或欣賞的感受。(圖1、圖2為學生作品)

圖1
2.拓片的方法演示。
出示磚銘及磚銘拓片,學生比較二者的效果,想想為什么會呈現這樣的效果。學生回答后,教師為學生進行磚銘磚拓的演示。
(設計意圖:書法有很多學以致用的途徑,學生的發泡磚作品,既有積極的文字內容,又有書法的審美意境,還有別樣的表現載體和形式,在書法教室和校園進行裝點,讓更多人欣賞,美化了環境,也激發了學生的成就感。學生用碑拓來臨摹的很多,但為什么很多字帖是白字黑底呢?學生不太了解其中的緣由。在這一環節中,通過教師演示,讓學生直觀地欣賞到磚拓過程,讓學生得到書法以外的文化延伸,也可能激發他們運用觀摩到的方法,自己去嘗試。)
教學反思:
在上一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磚銘的一些知識,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了強烈的學習欲望,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這也大大激發了我對趣味書法繼續開發的熱情,按原來思路,對磚銘內容進行了第二主題的教學,主要在磚銘陰陽文字形式上進行體驗,運用真實的磚塊進行操作。雖然教學的時間上會長些,雖然學生動刀的危險系數會大些,但這樣的過程體驗,讓學生辛苦并快樂著,他們能手腦并用,得到智慧的啟迪和經驗的積累,深受學生的歡迎和喜愛。
學習過程中,學生運用數字平臺積極地展開欣賞活動,思考相關問題,這一方式避免了原來教師講解欣賞的單一乏味,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去著重探索,圍繞對相關知識的認識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并發揮集體的力量,達成較為客觀的共識。這樣的方法比原來的欣賞,更能吸引學生參與。本課重在實踐和運用,磚頭在課堂中的出現,讓學生期待接下來的活動,以刀代筆的形式,讓學生體驗到了樂趣。
當一塊塊磚頭呈現在眼前時,大家都不禁感嘆,原來一塊普通的磚頭也能這么有藝術感和生命力,原來同學們也能表現出視覺沖擊這么強烈的作品來。原來書法從未遠離我們的生活。
板書設計:

名師點評:張玲瓏鐘情于書法一發不可收拾。于藝,他筆耕不輟,訪友拜師,有著扎實的書法專業基礎和創作水平;于教,他誨人不倦,勤學精研,執著他的趣味書法教學探索,大量研讀《中國書法史》《中國書法簡史》等文獻資料,從中國書法歷史長河中,甄選有文化價值、有歷史韻味、有學生興趣、有意外效果的內容,開發成中小學書法教學課程,這是有獨創性、有前瞻性的一項研究。他的書法教育教學精神可嘉,他的趣味書法教學成果也日益得到更多人的關注,為眾多一線書法教師教學提供參考,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張老師本課的設計,一方面,著重知識的積累和審美的培養,借助現代技術,變換欣賞的方式,學生樂于其事,興趣有激發,個性有開發,發展了教師,塑造了學生。另一方面,著重于實踐的創作,通過教師的細心指導和學生的動手操作,我們似乎能看到一個刀奔屑飛、汗流滿面的忙碌景象,其中又不乏輕松愉快的笑聲。結果的呈現當然也讓人為之感嘆,不光說學生那或陰或陽的磚銘作品,張老師的學以致用理念和方法也讓人折服,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了更多人的分享和鼓勵,是孩子持續學習書法的一大動力。
為藝修身,厚德樹人。張老師在潛心藝術修養的同時,熱愛教學,站在書法教育講臺,開辟了一塊屬于他的、屬于孩子們的書法樂園。
2016年度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指數排名榜權威發布
熱烈祝賀《江蘇教育》四度入選“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
2017年4月,由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與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聯合研制的重大學術評價成果《2016年度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指數排名》權威發布?!督K教育》第4次入選“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這是《江蘇教育》繼年初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認定為“學術期刊”后的又一項殊榮。
《江蘇教育》在“基礎教育教學類綜合性期刊排名”中排名第四?;A教育教學類期刊排名榜依據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旗下12種基礎教育教學類期刊2016年全文轉載的論文數據研制而成。2016年基礎教育教學類期刊共轉載論文2182篇,分布在193種原發報刊上。兩大中心將綜合指數排在前60名的基礎教育教學類原發期刊分為綜合性期刊和專業性期刊兩類,并分別列表排名。2015~2016年,《江蘇教育》共計133篇文章被“復印報刊資料”相關期刊全文轉載,其中計入“基礎教育教學類綜合性期刊排名”的文章共計54篇。
自2001年起,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開始發布年度“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排名”,2011年首評“‘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兩年一評,《江蘇教育》以排名前四的成績連續4次入選“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這一成果是對《江蘇教育》堅持“以智者的眼光觀照教育現象,以仁者的胸襟關懷教育民生”辦刊理念,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追求專業性與學術性的辦刊品質的充分肯定,也彰顯了《江蘇教育》在基礎教育領域的重大影響與貢獻。
J292.1
B
1005-6009(2017)45-0061-04
1.張玲瓏,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劉海粟小學(江蘇常州,213161)發展中心副主任,一級教師,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2.譚文選,廣州美術學院(廣州,510006)書法篆刻專業講師,國家藝術基金優秀項目獲得者,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