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蘭芳/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農業委員會
全力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升級版
穆蘭芳/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農業委員會
近年來,吳江區將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作為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路徑來抓,全力推進“四化”同步協調發展,農業園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發展水平居全國示范區前列。
認識高度統一。吳江區堅持把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業園區提檔升級擺在突出位置,作為建設“強富美高”新吳江和聚焦富民、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要內容來部署推進,出臺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水平邁上新臺階等實施意見,做到區鎮兩級思想認識、頂層設計、具體行動高度統一,尤其是近兩年掀起了新一輪的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高潮。
框架基本形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統籌謀劃農業園區建設,全區已基本形成“一核七片”八大現代農業園區的發展框架,涵蓋了農業六大優勢主導產業,其中省級農業產業園、科技園、精品園3個,市級農業產業園5個,實現了鎮鎮有規劃、鎮鎮建園區、鎮鎮搞示范。近年農業園區面積以每年近2萬畝的速度增加,截至2016年底,農業園區建設財政總投入超9億元,總面積達15.65萬畝,農業園區化率達27.9%。
示范帶動明顯。園區基本實現高標準農田全覆蓋,達到“七通一平”要求;智能溫室、鋼架大棚、“兩網一灌”等現代園藝設施、農業物聯網、先進農業機械等農業裝備在園區廣泛應用;建立科技中心、農機中心、育秧中心、檢測中心、智慧農業中心等園區公共服務平臺,打造“四新”展示基地,試驗、示范、推廣了一大批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業態。農業園區對周邊地區農業生產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政策落實到位。在已有的現代農業扶持政策基礎上,去年整合出臺了農業現代化產業發展基金政策,今年又結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要求,對扶持政策進行了修訂完善,加大對現代農業園區、農業結構調整、稻田生態休耕、蠶桑生態補償、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等工作的財政扶持力度。去年區級用于發展現代農業和農業生態補償的財政扶持資金超2億元,農業支持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大。
規劃覆蓋不全面。雖然通過實施蘇州市“四個百萬畝”工程,吳江的現代農業發展空間得到了保護,農業園區建設已初步形成了“一核七片”的發展格局,但農業園區規劃建設還沒有實現耕地和產業的全覆蓋,還沒有實現與城鎮建設規劃的全面融合?,F有農業園區規劃也存在諸多的不足。
發展水平不平衡。部分園區投入力度大、發展水平高、示范帶動強,在蘇州市乃至全省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但也有部分園區資金投入少、發展速度慢,服務平臺等載體建設相對滯后。同一園區的核心區、示范區和輻射區之間差別也較大,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還未完全建立。
產業融合不緊密。從園區內部產業結構來看,園區的功能還比較單一,一二三產業發展不平衡,主要精力放在生產環節上,農產品精深加工、現代營銷、倉儲物流、休閑采摘和鄉村旅游等新業態發展緩慢,吸引市民參與體驗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能力不強。
體制機制不健全。雖然園區都按要求成立了領導小組和管委會,并注冊了公司化運作平臺,但部分園區管理力量薄弱甚至處于空轉狀態,沒有專門管理機構、辦公場所和工作人員,僅依靠鄉鎮農服中心兼職管理,實際發揮作用有限。部分鎮區尚未建立財政扶持農業園區建設的穩定投入機制,多元投入格局沒有形成,園區建設資金不足。大多數園區存在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少、發展和帶動能力弱等問題。
推動園區全面發展。根據目前相關政策要求,加快對現有農業園區規劃修編工作,力爭做到耕地面積、產業類型全覆蓋。在積極推進園區核心區平臺載體建設的同時,加快推進園區示范區、輻射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標準化魚池改造工作,同時依托主導產業,在規模化優勢生產區域,加快規劃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區域化農機服務和糧食產地烘干中心,切實改善農田(魚池)的整體面貌和綜合生產能力。
推動園區均衡發展。堅持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示范引領現代農業發展,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財政投入、重點工程和監督考核力度,深化“一核七片”八大農業園區建設。把農業園區建設列入區委區政府對各區鎮聚焦富民、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工作的重要考核內容,要求各園區每年新增投入資金不少于1000萬元,力爭通過2~3年的努力,補齊園區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培育園區發展新亮點,讓優勢更優、覆蓋面積更廣、示范帶動更強,努力實現蘇州市提出的到“十三五”期末,農業園區化率達60%的目標任務。
推動園區創新發展。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產業興園、農民受益的建設思路,繼續用工業的理念謀劃農業,用經濟開發區模式建設農業園區,做到規劃統一、要素集聚、技術集成、公共服務和產業開發高度配套;進一步創新經營機制,培育吸納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尤其是大型農業龍頭企業進駐園區,參與農業園區建設,增強聯農帶農能力;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積極引進、示范和推廣先進農業科技成果,提高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發和孵化能力,提升園區科技發展水平。
推動園區融合發展。按照去年全國“互聯網+”現代農業工作會議期間,相關領導考察吳江現代農業時提出的“積極探索現代農業與旅游的結合,讓農業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的要求,堅持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總體思路,充分挖掘園區的生活和生態功能,打破產業界限,把新的模式和新的業態引入農業園區。以一產為基礎,因地制宜,以加工業帶動接二連三,以旅游業帶動隔二連三,以互聯網帶動加二連三,延長產業鏈、拓展價值鏈、提高附加值?!?/p>